西線無戰事-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之前看86不存在的戰區時順便借了男主角辛所讀的西線無戰事,這本書的故事背景是一戰時期,描述的是一戰時期的壕溝戰,雙方縱使死傷慘重,但戰事依舊膠著(直到坦克車出現)
主角是個19歲的青年,與86不一樣,主角是受到校長及社會氛圍的影響,和同學一同從軍。然而縱使從軍背景不同,但相同的是,戰爭摧毀了這群年輕人最黃金的歲月。原先就有事業的人,戰後就回歸老本行,但這群青年學子就如同到了聯邦的86一般,不知自己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不少人在被問到未來規劃時,竟都是以從軍當第一考量。
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主角保羅因放了十多天假回到老家時,大後方的鄉親父老們就好比86中共和國1~85區的人們一樣狀況外、高談闊論,放在現在的話就是一堆鍵盤俠。除此之外,德國政府也一直隱藏部分前線狀況來混淆百姓視聽,看了真的格外地諷刺。
整體而言,觀感就像是一部以一戰德軍小兵視角來寫的紀錄片,作者雷馬克以親身經歷寫下那個時代戰火之下的年輕人所面對的種種,就像書一開頭說的
「本書只想描述一個時代的人,雖然他們可能躲過了砲彈的轟擊,卻已遭戰爭所摧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31內容數
看完一部作品的心得,多為當下的有感而發,幾分鐘內就可看完的心得感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海角牧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由於這部在板上評價不好,所以不抱期待去看時,倒是覺得還好。除了後半段想辦法變回人類時的劇情沒那麼有趣、有一點點拖外,其他前面的部分關於一個人背後的傷痛的等理念有打動到我。
重看了小時候最喜歡、看過最多次的電影「貓的報恩」。 個人喜歡的電影分成兩種, 一種是內容有些難懂,看完之後需要看各種評論然後再看一次注意細節的電影; 另一種則是當下有些台詞不明白其意思,但仍然能體驗到其趣味性的電影。「貓的報恩」便是屬於後者
最近剛看完去年綜合歐美、日本評分第一的無職轉生,不論是製作、劇情各方面都是頂尖,推薦大家看看。
由於這部在板上評價不好,所以不抱期待去看時,倒是覺得還好。除了後半段想辦法變回人類時的劇情沒那麼有趣、有一點點拖外,其他前面的部分關於一個人背後的傷痛的等理念有打動到我。
重看了小時候最喜歡、看過最多次的電影「貓的報恩」。 個人喜歡的電影分成兩種, 一種是內容有些難懂,看完之後需要看各種評論然後再看一次注意細節的電影; 另一種則是當下有些台詞不明白其意思,但仍然能體驗到其趣味性的電影。「貓的報恩」便是屬於後者
最近剛看完去年綜合歐美、日本評分第一的無職轉生,不論是製作、劇情各方面都是頂尖,推薦大家看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本書標題「子彈」,書中人物彼此擊發子彈,讀者必須要在這一片槍林彈雨中掩蔽,但仍會被流彈波及,讀到後來乾脆振臂高揮,對著子彈吶喊「有種正面上我啊!」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1996年,台海爆發飛彈危機的時刻,我國政權轉移交替之際,當時美國憂心中國發動侵略戰爭,我國政府高層已經做好萬全準備,要在金門做出最壞打算。當時我國國防安全力量十分微弱,連一顆愛國者飛彈都沒有。李登輝總統急速請中科院把當時未研發完成的小型飛彈加速佈局。當時空軍基地的部署尚未完成。因此,金門與馬祖人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要做快樂的豬,還是痛苦的蘇格拉底?」 《86不存在的戰區》(以下簡稱《86》)並不是一部探討哲學議題的作品,但看完動畫後我腦子裡卻默默地浮出這句話,一部份原因或許是因為共和國與先鋒戰隊之間互相稱對方是豬玀與白豬,但更大的一部份是我認為這個問題非常適合用來討論《86》這部作品。
Thumbnail
  《西線無戰事》為德裔美籍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1898-1970)於1928年開始連載的半自傳小說,並三度搬上大螢幕。然而現實的埃里希最後倖存下來,並將對戰爭的省思寫成小說,電影則以悲劇收場。   本片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在法國
Thumbnail
七   1945年9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那年父親17歲,甫從培元中學畢業。要知我父親之所以會心高氣傲昂然彷若不可一世,是有他的時代背景。當時識字者稀,更何況父親來自鄉村,以民生農校學歷已是村中翹楚,更何況來到泉州進培元讀中學,試想當時的農村能有幾未如此,雖還未能進大學之門,也幾近取得門票。如
Thumbnail
筆者碰戰略學這塊超過20年,緣起自小時候,先父身為渡海來台的軍官,與退役公務員身分,聽那些國共內戰的底層軍官小故事,對武器和士兵心裡有些認識。長大後起初讀戰史,後來走宏觀視角切入,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幾年後發現這原因出在經濟、政治、文化面上,更像是管理學的一種。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在之前的幾集中我曾跟大家分享過有關國共內戰和大陸人遷移到台灣的故事,時間大約在1945年之後。今天我想分享的這部短篇小說,則發生在1945年到1981年之間。故事主要講述了一群國軍空軍及其家眷之間特別的回憶。這篇小說來自於白先勇的作品《臺北人》中的《一把青》。或許己經有很多人看過改編成電視劇的版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本書標題「子彈」,書中人物彼此擊發子彈,讀者必須要在這一片槍林彈雨中掩蔽,但仍會被流彈波及,讀到後來乾脆振臂高揮,對著子彈吶喊「有種正面上我啊!」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1996年,台海爆發飛彈危機的時刻,我國政權轉移交替之際,當時美國憂心中國發動侵略戰爭,我國政府高層已經做好萬全準備,要在金門做出最壞打算。當時我國國防安全力量十分微弱,連一顆愛國者飛彈都沒有。李登輝總統急速請中科院把當時未研發完成的小型飛彈加速佈局。當時空軍基地的部署尚未完成。因此,金門與馬祖人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要做快樂的豬,還是痛苦的蘇格拉底?」 《86不存在的戰區》(以下簡稱《86》)並不是一部探討哲學議題的作品,但看完動畫後我腦子裡卻默默地浮出這句話,一部份原因或許是因為共和國與先鋒戰隊之間互相稱對方是豬玀與白豬,但更大的一部份是我認為這個問題非常適合用來討論《86》這部作品。
Thumbnail
  《西線無戰事》為德裔美籍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1898-1970)於1928年開始連載的半自傳小說,並三度搬上大螢幕。然而現實的埃里希最後倖存下來,並將對戰爭的省思寫成小說,電影則以悲劇收場。   本片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在法國
Thumbnail
七   1945年9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那年父親17歲,甫從培元中學畢業。要知我父親之所以會心高氣傲昂然彷若不可一世,是有他的時代背景。當時識字者稀,更何況父親來自鄉村,以民生農校學歷已是村中翹楚,更何況來到泉州進培元讀中學,試想當時的農村能有幾未如此,雖還未能進大學之門,也幾近取得門票。如
Thumbnail
筆者碰戰略學這塊超過20年,緣起自小時候,先父身為渡海來台的軍官,與退役公務員身分,聽那些國共內戰的底層軍官小故事,對武器和士兵心裡有些認識。長大後起初讀戰史,後來走宏觀視角切入,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幾年後發現這原因出在經濟、政治、文化面上,更像是管理學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