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刊物對於地方的影響─《貢丸湯》

  筆者聆聽了《貢丸湯》吳君薇創辦人分享刊物的規劃與策略,讓我印象深刻,她先定義出「新竹,是個什麼樣的城市?」從人口說明出,在竹科、五所大學外來的人口佔了20萬,新竹市戶籍人口佔了45萬,深入地從所得來看,新竹平均所得在2014年超越台北。講者從新竹市中梳理出,新竹市和美國矽谷的人口,在於使用者習慣是相似的。

文化的轉譯與傳達

  新竹這座城市在台灣是出生率高的城市,所以《貢丸湯》編務先盤點出新竹特色的資訊,以製作貢丸湯來說,他們訪問了許多業者,了解貢丸湯的比例配料如:香油、鹽,讓獨門的配料產生貢丸這塊肉變得更有特色,所以當編務收到素材後,開始要去思考要怎麼在刊物中呈現出來,就會從幾個面向去思考,產生刊物的行動者,如:城市居民、政府、在地團體、使用者,如何產生連結與更多的可能,如:刊物、策展、導覽、空間、商品,透過這樣轉譯和加值,讓這樣的文化可以傳達出去。如何在真實的事件中,考慮消費者的需求,保持自我初衷下,產生屬於體驗在地的文化。

因應季節轉化的題材

  《貢丸湯》團隊持續地寫了27期,如:冬天出版刊物會針對九降風,這樣的九降風影響到米粉、柿餅、烏魚子、香粉,都是靠風力產生出來的,此外針對冬天如何區穿搭服飾?抑或是切換毛小孩的視角,了解新竹有哪些友善的咖啡廳,或是針對有哪一些公園是友善的?哪些設施對於毛小孩是友善的?透過刊物可以去了解更多的行動者,讓怎個城市更為豐富。

文獻的題材開發

  此外,《貢丸湯》的團隊來自全台各地的人,我們會透過觀察與調查,找出地方議題的可能性,這時田野調查就變得十分重要,以新竹的東門市場來說,它位於新竹市中心,找尋文獻當中發現,它在日本時代是全台最大的公有市場,而為何會有公有市場,主要是在日本時期,當時的民眾可採了一片葉子鋪在地上,開始販售各式各樣的商品,日本政府認為這樣會造成衛生上的問題,可能會造成他們統治上的問題,因此開啟日本政府在全台有系統地建置公有市場,來改善這樣的困境,發現這樣的市場隨著大型商場的出現,讓這樣的市場逐漸地沒落,所以《貢丸湯》提出可以在這裡活動的概念,開始推動一系列的導覽活動,讓有些人開始進入東門市場中。

筆者刊物的經驗

  筆者自身曾經製作過《雕塑研究》第25期以及第26期的刊物,因應COVID-19疫情政策,開啟了線上學術研討會,邀請了共13位的學者,重新地對於雕塑進行闡述,找出雕塑在當代的可能性,筆者認為刊物提供了一個不同角度是看到一個議題,讓這樣的思維有全觀性並可以延續下去。
雕塑研究第25期以及第26期,筆者拍攝
雕塑研究第25期以及第26期,筆者拍攝
參考資料:
媒體識讀教育基金會,2022年4月30日,做一本地方刊物的100種可能─貢丸湯。https://www.facebook.com/tvcrcenter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