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面對爆發的疫情

類似標題我好像寫了不只一篇。
但之前台灣的狀態還沒有像現在那麼混沌,昨天看到感染數字,再度聯絡了一下各種活動,該取消或延期都一次搞定,今天睡醒腦袋一空,突然想到之前某個智庫所發表的文章中,對德島觀光研究報告給的一句評語。
それ以上でもそれ以下でもない 不在此上,也不在此下
面對觀光產業衰退,業界人士感到恐慌,尤其是那些擁有壯觀自然景緻的地區,維護上需要經費,卻又缺乏住宿之外的有力商業手段,疫情後更是受到重創。針對那些不樂觀的數字,業界氛圍也顯得低迷悲觀。
那時某個評論就寫了這句話:「數據是提供我們客觀參考跟分析用,過度解讀跟輕忽現實都是很危險的。」詳細內容已經忘了,但我記得這句「數字就是數字,不在此上,也不在此下(それ以上でもそれ以下でもない)」
當時我對這句話有印象,但對於現在的台灣人,應該更很有感。
當那麼多事實跟數據擺在眼前,我們究竟要怎樣才能“不過度解讀”?光看數字台灣從一度清0到現在每天上萬例,打開新聞網站,大概都是”沒PCR「竟被確診」收居隔通知!衛福部回:要怎樣?崩潰過程曝”、”本土累計20萬例「還會怕確診?」2類人喊超抖:很難完全放鬆”、“快訊/陳建仁回應快篩爭議!再嗆「好好看書可增長智慧」”。
所有新聞下標方式都充滿了煽動,打開留言區只有憤怒跟失望顯得搶眼,打疫苗也不行、中獎了以後還可能會中獎、病毒株千變萬化、那我們究竟該怎麼辦?從中國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極端的封城政策勞民傷財,但也成效不彰,日本的例子裡我們看到,感染數忽上忽下,各個地方政府隨機應變的狀況下,大家漸漸習慣與病毒共存。日本狀況好轉了嗎?我不敢說,但政府、企業、學校都漸漸開始對疫情訂定內部規則,雖然有些規定荒謬,但面對無法完全清0的現狀,做好自己能做的,不過度恐慌、過好日子是每個人的義務。
不是必須對誰負責任,而是對自己人生應盡的義務。
疫情對我們每個人都帶來大小不一的衝擊。學生入學、畢業、就職等等人生的重要回憶沒了,社團還沒準備好傳承,學長姐畢業後新生誰也不知道社團該怎麼搞,剛經營起來的社群,大家拆散兩年沒聚,人與人剛開始準備要熟悉,就要疏遠,工作中原本經營幾年正在線上的專案,拖了兩年拿不出任何成績,預算砍了、合作夥伴熱度也沒了。
疫後生活大家都不好熬,但我們總得面對現實。
要體諒政府或是體諒各種立場的每個人也許很困難,但最關鍵的時期,就算大家不想溝通,也少一點謾罵。
命,只有一條。
人生也只有一次。
該怎麼選擇,還是聽政府的吧。 就算覺得有些事矛盾,但以國家是共同體的角度來說,整個台灣都承受一樣的風險。就算政府有些決策看起來不是很聰明,但他們評估的層面跟獲得的資訊絕對比民間更全面。
以上是個人意見,我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也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尊重彼此的選擇。
這關很難,數據跟現實很無情,但我們總要走下去。
大家加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