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知識管理系列 5】如何提升筆記的重複利用程度?加入Metadata 連結主題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提到4步驟整理讀書筆記、3步驟將讀書筆記寫成長文的方法,範圍都只侷限於單一文章/書籍的內容拆解與連結。這篇文章繼續延伸,談談拆分出去的觀念筆記要如何重複利用。我們要學習一個做筆記的新概念 — 加入Metadata 連結其他筆記。
怎麼做呢?有3個步驟:
  • 加入 Metadata 筆記區塊
  • 在 Metadata 連結其他筆記
  • 善用Backlinks 累積想法複利
步驟一、加入 Metadata 筆記區塊
之前的文章說過:「每一則觀念筆記拆分出來後,都變成一則原子化筆記 — 可以被單獨地閱讀與組合。」
原子化筆記應該可以被再進一步擴大利用,與其他書籍、文章中分拆出來的觀念筆記再次進行融合,形成新的、更大的洞察。
怎麼做呢?我們需要在觀念筆記中紀錄 Metadata。所謂的 Metadata,是描述「這份筆記本身」的內容、中文也翻譯成「元資料」,也就是資料的資料。
Metadata 其實被應用在非常多的地方。例如 HTML 網頁中,就有 Metadata 描述這個網頁的細節 (例如網頁標題、網頁作者、網頁敘述…等) ; 每一本書籍中,翻到最後一頁可看到出版社、作者、第幾刷…等,這些也是 Metadata。
有趣的是,我們可以自己在筆記中建立這些 Metadata,描述這則筆記的細節資料,在往後的筆記搜尋上可以發揮非常巨大的幫助。Metadata 只是一行文字,後面寫上筆記軟體的內部連結 ( [[筆記名稱]])。
若想要了解更多細節,可以閱讀《了解 Obsidian 的 Metadata,建立一套可持續迭代的筆記系統》這篇文章。
步驟二:在 Metadata 連結其他筆記
那我們要加入哪些 Metadata 欄位到觀念筆記中呢?
如果只留下最重要的 1 個欄位,我會說是「Parent link (父連結)」,也就是「未來我想要在哪則筆記中再次看到這則筆記」。( 這個名稱可以自行命名,但多數的知識管理文章多以 Parent Link 代表)
那 Parent Link 要填什麼呢?最基本都會有這則「觀念筆記」的出處 — 也就是原文章、原文書名這個「名詞筆記」。例如
  • 「收件箱是GTD理論的重要元素」來自於《Getting Things Done (搞定)》
  • 「記憶組塊是人類大腦處理資訊的最小單位」來自於《大腦喜歡這樣學》
  • 「用卡片盒筆記法進行腦外思考的過程」來自於《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筆記》…等。
Parent Link 也都可以連接到其他「名詞筆記」或「觀念筆記」。例如:
  • 「收件箱是GTD理論的重要元素」可以是時間管理、時間管理軟體、生產力、任務管理…等
  • 「記憶組塊是人類大腦處理資訊的最小單位」可以是記憶、間隔重複、學習、概念…等
  • 「用卡片盒筆記法進行腦外思考的過程」可以是卡片、寫作、生產力、原子化…等 以第三例來說,未來當我開啟「卡片、寫作、生產力、原子化」這些筆記的時候,我想要看到「用卡片盒筆記法進行腦外思考的過程」這則筆記連結。(具體怎麼看會在步驟三解說)
連結跨領域想法將不再是「憑運氣」,而是時間的積累與知識的整理罷了。
步驟三、善用Backlinks 累積想法複利
最後講實際的操作方法。
現在市面上有支援 Backlink 功能 (即顯示有哪些筆記連結到現在這則筆記,又稱反向鏈接) 的筆記軟體都可以使用上述說的方法,例如 Obsidian, Roam Research, Heptabase, Logseq, Notion…等。
還記得我們在 Parent Link 紀錄的筆記連結嗎?這些軟體能夠將「反向鏈接」條列出來,我們只要定期將筆記連結寫到「名詞筆記」或「觀念筆記」中,再透過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分類、排序、銜接」方法,就能跨領域連結想法。例如我就用這樣的方法,將「卡片盒筆記法」、「時間管理的 GTD 理論」、「認知科學的組塊概念」結連起來。
舉例來說,當我開啟「時間管理」這則筆記時,就看到 Henrik werdelin 的「8+1 Framework」、王永福的「在家工作-更有生產力的5個秘訣:福哥訂閱Email 文章 0518」、Esor 的「下班學習的時間規劃術:戰勝拖延做最重要的事」這 3 則筆記。經過整理,我就將這三個看起來領域不相干的人連結起來了,在過去我根本想不到會這樣組合內容!
只要記得在 Parent Link 欄位加上想連結的筆記,就能在未來再次遇見他們。
總結
最後為大家整理這 3 個步驟:
  1. 加入 Metadata 筆記區塊
  2. 在 Metadata 連結其他筆記
  3. 善用Backlinks 累積想法複利
整篇文字看起來很長,大家可以參考文章的圖解比較簡單。
1. 《了解 Obsidian 的 Metadata,建立一套可持續迭代的筆記系統》這篇文章已經寫了快要 1 年了,我的Metadata 欄位也改進許多。在這篇文章我並沒有提到如 Status、Note Type、Author…等Metadata,因為會讓整體概念太複雜。
2. 我建議大家都可以嘗試在筆記中加入 Metadata 的欄位,剛開始只要寫 Parent Link 就夠了- 即「未來我想要在哪則筆記中再次看到這則筆記」。
3. 你可以自行加入其他的 Metadata 欄位,只要自己能清楚知道「這個 Metadata欄位的功能是什麼」就好。千萬不要生搬硬套,過多的 Metadata只會把自己的腦袋搞昏。

喜歡我的文章嗎?以下是更多關於我的資訊。
▶ 關於文章
1/ 歡迎訂閱 我的電子報 獲得實用的生活與工作技巧,每週二中午 12:00 準時發刊
2/ 常滑 Facebook 嗎?可以幫我的 Facebook 粉絲團 按個讚,就可以看到文章啦~
3/ 想要掌握最新文章,可以點擊「追蹤」我~
4/ 如果你覺得文章寫的不錯,可以對文章點愛心讓我知道 ❤️
▶ 關於我
Software Technical writer @ OwlTing 奧丁丁集團 我專注寫
1/ SaaS 軟體產品規劃
2/ 個人知識管理
3/ 線上寫作的文章。
擁有6+ 年的SaaS產品經理工作經驗,☕️ 歡迎講座邀約、諮詢或跟我喝杯咖啡聊聊天,我的信箱是 muhenry608@gmail.com
▶︎ 聯繫方式
• 📪 Email:muhenry608@gmail.com
• 💬 Facebook:請先加我 個人好友 並簡短說明想要諮詢的主題
▶︎ 建立人脈
歡迎使用 LinkedIn 與我交流,你可以「加我為好友」建立連結 | LinkedIn @ Chi Chu 歡迎交流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0會員
129內容數
分享學習相關的技巧、工具與方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朱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介紹4步驟整理讀書筆記的方法 - 寫筆記、做卡片、排卡片、存卡片,當我們將讀書筆記寫成一張張獨立的卡片時,不但能夠單獨發表在Facebook、Medium,還能在讀完書後做個大彙總的讀書心得長文。但具體來說怎麼做呢?這篇文章就來說大彙總、寫長文的3步驟:分類、排序、銜接
我將「個人知識管理」分成 3 大塊:輸入、處理、輸出,這篇文章特別來說明「處理」這一塊。「處理」指的是對記錄下的資訊加工、做成對自己有用的樣子並儲存到筆記庫中。 魯曼教授的「卡片盒筆記法」深深地影響我對於知識處理的流程,主要有 3 步驟:(1) 標準化 (2) 連結 (3) 複習
我的筆記庫中主要有 “名詞筆記” 與 “觀念筆記”,分別記錄「關鍵詞」和「我對某個關鍵詞的理解」。在讀書的時候,我會透過4個步驟將筆記內容分別做成這兩種筆記,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詳細的方法。
你時常找不到自己寫下的筆記嗎?這篇文章是我個人研究筆記管理超過 5 年的經驗整理,看完後可以用另一種視角- 「由下至上」的來整理筆記。制定好固定的筆記格式,然後不斷的積累來收納新資訊,到了一定程度時就能形成對一個主題的深入了解。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介紹4步驟整理讀書筆記的方法 - 寫筆記、做卡片、排卡片、存卡片,當我們將讀書筆記寫成一張張獨立的卡片時,不但能夠單獨發表在Facebook、Medium,還能在讀完書後做個大彙總的讀書心得長文。但具體來說怎麼做呢?這篇文章就來說大彙總、寫長文的3步驟:分類、排序、銜接
我將「個人知識管理」分成 3 大塊:輸入、處理、輸出,這篇文章特別來說明「處理」這一塊。「處理」指的是對記錄下的資訊加工、做成對自己有用的樣子並儲存到筆記庫中。 魯曼教授的「卡片盒筆記法」深深地影響我對於知識處理的流程,主要有 3 步驟:(1) 標準化 (2) 連結 (3) 複習
我的筆記庫中主要有 “名詞筆記” 與 “觀念筆記”,分別記錄「關鍵詞」和「我對某個關鍵詞的理解」。在讀書的時候,我會透過4個步驟將筆記內容分別做成這兩種筆記,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詳細的方法。
你時常找不到自己寫下的筆記嗎?這篇文章是我個人研究筆記管理超過 5 年的經驗整理,看完後可以用另一種視角- 「由下至上」的來整理筆記。制定好固定的筆記格式,然後不斷的積累來收納新資訊,到了一定程度時就能形成對一個主題的深入了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我目前在Obsidian的實踐上,我有三種主要的連結策略: 01 用筆記標題去連結有結構的從屬關係 02 用參考資料連結筆記庫外的補充資料 03 用Obsidian內部連結[4]筆記庫內的補充資料
步驟1 - 為筆記編號,建立索引 在Obsidian中,將每個筆記編上獨立編號,使其成為易於引用的對象。無論是日常寫作還是社交媒體分享的短文,每篇都有編號,有助於重讀和迭代。這種方法讓想法得以有效組織和管理,提高了信息檢索的效率。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第一大腦儲存事物與概念的記憶,是分佈式儲存在一個龐大的神經網路。」 這好像蠻有道理,也解釋了寫作的時候,感覺很多回憶透過寫著寫著都連結起來。 所以,其實很多想法就在我們的腦子裡,但要怎麼有效將這些想法叫回來不容易。 我研究卡片盒筆記法收穫最大的,是把想法編號做索引的這個操作。
Workflowy是清單式筆記軟體,其特點在於打破「頁面」的概念,每一則內容都被放置在一個節點下,而整個筆記庫本身就是由一個無盡的、無限層級的節點所構成。這個軟體的設計原理,也許能夠解決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阻力。
對於熱愛寫作和閱讀的你來說,掌握如何有效轉移紙質筆記到數位平台,將是提升思維連結和創作效率的關鍵。透過將書目卡上的想法轉存至數位筆記庫,例如Obsidian,你將體驗到想法結構化和連結化的強大力量。這一過程不僅能夠促進你的思考深度,還能夠激發創新。下面,我將分享三個重要步驟,幫助你將手中的書目卡轉化
對於熱愛寫作與閱讀的你,數位入庫不僅能夠結構化你的思緒,更能深化你的寫作與閱讀體驗。透過將書目卡上的想法轉移到數位筆記庫,比如Obsidian,你的思考和見解將變得更加有機地連接起來。這個過程不僅讓你的創意得到保存,也為你打開了一扇探索知識深淵的大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
Thumbnail
而這篇短文,想詳細與你介紹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記得,你的筆記系統,不應該是「知識管理系統」,而應該是「知識發展系統」。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我目前在Obsidian的實踐上,我有三種主要的連結策略: 01 用筆記標題去連結有結構的從屬關係 02 用參考資料連結筆記庫外的補充資料 03 用Obsidian內部連結[4]筆記庫內的補充資料
步驟1 - 為筆記編號,建立索引 在Obsidian中,將每個筆記編上獨立編號,使其成為易於引用的對象。無論是日常寫作還是社交媒體分享的短文,每篇都有編號,有助於重讀和迭代。這種方法讓想法得以有效組織和管理,提高了信息檢索的效率。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第一大腦儲存事物與概念的記憶,是分佈式儲存在一個龐大的神經網路。」 這好像蠻有道理,也解釋了寫作的時候,感覺很多回憶透過寫著寫著都連結起來。 所以,其實很多想法就在我們的腦子裡,但要怎麼有效將這些想法叫回來不容易。 我研究卡片盒筆記法收穫最大的,是把想法編號做索引的這個操作。
Workflowy是清單式筆記軟體,其特點在於打破「頁面」的概念,每一則內容都被放置在一個節點下,而整個筆記庫本身就是由一個無盡的、無限層級的節點所構成。這個軟體的設計原理,也許能夠解決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阻力。
對於熱愛寫作和閱讀的你來說,掌握如何有效轉移紙質筆記到數位平台,將是提升思維連結和創作效率的關鍵。透過將書目卡上的想法轉存至數位筆記庫,例如Obsidian,你將體驗到想法結構化和連結化的強大力量。這一過程不僅能夠促進你的思考深度,還能夠激發創新。下面,我將分享三個重要步驟,幫助你將手中的書目卡轉化
對於熱愛寫作與閱讀的你,數位入庫不僅能夠結構化你的思緒,更能深化你的寫作與閱讀體驗。透過將書目卡上的想法轉移到數位筆記庫,比如Obsidian,你的思考和見解將變得更加有機地連接起來。這個過程不僅讓你的創意得到保存,也為你打開了一扇探索知識深淵的大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
Thumbnail
而這篇短文,想詳細與你介紹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記得,你的筆記系統,不應該是「知識管理系統」,而應該是「知識發展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