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1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學的故事與故事的文學:讀向陽《寫字年代:臺灣作家手稿的故事》

    那是一九八○年代,臺灣逐漸脫胎成為民主國家,政經、社會劇烈變動,文學書寫、出版、傳播隨之鼎盛的年代。一位堅持理想的小報編輯銜命接編副刊,他大膽向名家邀稿,經過一而再、再而三的努力,終於促成了小報副刊的興發,也與作家們有了密切的往來。
    故事裡的編輯,而今已成為知名的文學家向陽。他在一九八二年應《自立晚報》之聘擔任副刊編輯,到一九九七年轉任報社總編輯,前後有五年半的時間在編輯檯上與作家們互動。這些作家多是他的前輩,在文字手工業時代專注於文學的志業。而今時光推移,為了紀念那些曾經留存的溫情與感動,他決定循著一篇篇手稿與書信的足跡,重建那些文學的故事。且名之為,《寫字年代》。
    二十四位作家的手稿,從致力於催生國家文學館的齊邦媛開始,到寫作〈美麗島〉的女詩人陳秀喜結束,一個又一個啟發、鼓舞、感人的故事,在向陽溫潤、柔情的筆下,娓娓刻畫出文學家們的人格與風範。談到聶華苓,他強調這位流亡了「三輩子」的女先生,透過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促進世界華文文學的交流。述及躬耕田園的陳冠學,感念他為副刊所撰寫的臺語專欄與對臺灣民主發展的關注。說到王禎和,讚賞其〈人生歌王〉詠唱臺灣庶民的心聲。提其吳晟,點出他的詩深刻地切入臺灣農村,且身體力行成為農民的守護者。追憶陳千武,表彰其編輯的《亞洲現代詩集》,讓臺灣詩壇能夠有對外交流的契機。
    這二十四位作家,從先輩到同輩,從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到出版人,他們對臺灣文學的發展,無疑都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像是寫出臺灣人心聲的王昶雄、臺灣文學老園丁楊逵、書寫客語詩的杜潘芳格、接辦《臺灣文藝》的鍾肇政、寫作臺灣文學史的葉石濤、致力編輯年度詩選的張默、「孤獨國」詩人周夢蝶、批判醬缸文化的柏楊、創設九歌出版社的蔡文甫,乃至於黃得石、龍瑛宗、周策縱、商禽、席慕容、洪醒夫、陳芳明、阿盛等人,都用一生的書寫實踐著對臺灣的愛。
    是以,這本書除了是向陽個人「生命史的告白」,也是台灣文壇二十四則重要的軼事。在夏日的末尾,撫讀那些早已泛黃的墨痕,真摯的暖意與對文學堅定的信仰仍在。那是相知相惜的故事,也是青春、生命與智慧的故事。
    (本文首次刊登於《幼獅文藝》2013年9月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