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93歲的老大師,詮釋布拉姆斯!心境成熟,技巧無須雕琢!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比卡拉揚還要長壽,也都叫赫伯特!

一早八點未到便已打卡上班,卸下裝備洗好手,打開電腦後便直接啟動Roon,試著搜尋節目中可播的音樂素材。乖乖,題材真不少,滑著滑著,突然有一張竟似乎自行放大映入眼簾,發現了這張。
收錄了布拉姆斯交響曲經典第三、四號,一看演出卡司,便決定來聽聽看。
四季原本就對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深有好感,加上是布隆斯泰特的指揮演出,自然要來聽聽這布拉姆斯深受歡迎的第三號交響曲。首先跳聽第三樂章。
為什麼要選這張來聽?因為錄製之時,大師已高齡93,現在是聽一次少一次啊!
第三樂章開頭,便直把我拉近情緒的漩渦裡,直指人心!雖然沒有年輕人那股激情,但穩重的表達,似乎是說著大師此時的情感早已回歸音樂純粹,讓聆聽者以自身的當下的情感為依歸,主觀的自我覺察,超越情感的昇華了。
不過順著聽到第四樂章卻更讓我驚艷了!
三、四樂章的對比強烈,絲毫不顯大師生理年齡之老態,反而更進一步的將感覺昇華,這!真心希望大師可以多錄一點,我得回頭再去找找其他的唱片錄音了。
希望我也能跟大師一樣到老還能如此享受音樂,受音樂澆灌。
至於第四號交響曲的心得留待下回再行分曉了。

四季邀請,玩噪音拿BCH(比特幣分支,目前幣價200鎂/元)
註冊連結:
https://noise.cash/u/CY1206
註冊攻略
玩轉攻略

玩薯媒拿CFO,目前幣價1.002鎂/元
註冊連結:
https://landing.potatomedia.co/?invite=eJao9KJmR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四季,一位喜歡做菜給家人享用的一介煮夫,靠聲音就能接案配音的穩重男聲,卻在料理中誤打誤撞領悟出人生的另番哲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因為周華健一首"風雨無阻",順便打開另一個音頻,聽著滾石唱片一人一首成名曲YT專題,就這樣一首接一首,讓我不小心墜入時光隧道
第一次聽見這首作品,大概是2010年前後,那時因為人生遭逢巨變,身心靈都起了相當大的變化,為了尋求慰藉,瘋狂迷上馬勒。
貝多芬很擅長營造"氣氛"讓聆聽者一直往遠方的理想奔去,而且層層疊疊,越聽越發覺得遭到貝多芬設計!但,卻心甘情願啊!
我收藏的第一張錄音-韋瓦第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
錄音地點在柏林聖十字教堂(Berlin, Evangelisch-Lutherische Gemeinde "Zum Heiligen Kreuz")在此演奏巴哈,效果十分不錯!
因為周華健一首"風雨無阻",順便打開另一個音頻,聽著滾石唱片一人一首成名曲YT專題,就這樣一首接一首,讓我不小心墜入時光隧道
第一次聽見這首作品,大概是2010年前後,那時因為人生遭逢巨變,身心靈都起了相當大的變化,為了尋求慰藉,瘋狂迷上馬勒。
貝多芬很擅長營造"氣氛"讓聆聽者一直往遠方的理想奔去,而且層層疊疊,越聽越發覺得遭到貝多芬設計!但,卻心甘情願啊!
我收藏的第一張錄音-韋瓦第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
錄音地點在柏林聖十字教堂(Berlin, Evangelisch-Lutherische Gemeinde "Zum Heiligen Kreuz")在此演奏巴哈,效果十分不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3年有幸抽中室內活動音樂節<騰躍的靈魂>的門票,和朋友聆賞音樂會後都為TC高素質劃一且又各自有特色的演出為之驚嘆。 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本來就是自己非常喜歡的曲目,在胡老師悠揚的小提琴聲帶領之下,更是扣人心弦,而老師的功力還不僅於此,安可曲重現的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紐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EMKS0vTPR8聽過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嗎?妳一定聽過,只要幾個小節帶過,妳一定可以辨認出來。這幾乎是所有大提琴家必備的曲目,從卡薩爾斯、羅斯托波維奇、愛穿三宅一生的穆斯基一直到馬友友,一定都會錄製的曲目。 這個曲子自從巴
Thumbnail
我看著眼前已經老去的鋼琴家,眼淚止不住地。 衰老、歲月,和美麗到讓人窒息的聲音形成強烈的對比。當音樂廳充斥著樂句漸息的殘響,他毫無畏懼時間的流逝,所有人屏息凝神地等待著寂靜何時將被再次進入的琴聲擁抱。 而當樂曲回到了主題的開頭,那種純粹與細膩的脆弱讓我無法停止哭泣。
Thumbnail
巴哈的《賦格的藝術》被視為教科書般作品,在他過世百年後重新挖掘出來,依舊是音樂會常見的曲目,優美到被視為文學作品,甚至宛如詩詞。《賦格的藝術》更令人驚嘆的地方,是展現了巴哈的彈性,雖然音樂創新的能力走下坡,巴哈並沒陷入沮喪與憂鬱,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是快樂的老師。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 Mvt. 4 想要跟著唱的,就是貝多芬家喻戶曉的第9號交響曲創作-別名"合唱"的作品,第四樂章的快樂頌更是膾炙人口的段落~ 這是德國席勒原作,由貝多芬作曲入詞的作品,在西元1824 年 5 月 7 日在維也納進行首演,當時貝多芬已趨近全聾,
Thumbnail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9 in A major, Kreutzer 但其實這是一首和克羅采沒什麼關係的小提琴奏鳴曲~ 說來有趣,的確這首本來是貝多芬要寫給另一位本來相交甚好的小提琴家Bridgetower,但後來因為感情糾紛/吵架??所以貝多芬改把這曲獻給當時另
Thumbnail
古典音樂演奏家就應該傾全力在音樂表現上,而所謂 "全力" 是為了盡量逼近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完全達成的完美境界。 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身為獨奏家,到了台上你就是一個孤島,你該做到你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昨天的100%完美還可以怎樣突破。而這部分的效果沒有人可以彌補。
Thumbnail
布萊德利.庫柏的鑽石般的明眸,亦成為啟動歷史文本虛構化的樞紐,賦予指揮大師更多的陰柔特質,望向妻子、愛人、子女,擺動壓抑的慾望,縱情一生、為愛而愛。情感熱烈的藍眼睛,讓角色在虛構化的電影媒介中生出血肉,使「伯恩斯坦」這個人物從公眾眼中、音樂史上的「他」徹底裂解,浸入劇情片的敘述模式中。
Thumbnail
2023年有幸抽中室內活動音樂節<騰躍的靈魂>的門票,和朋友聆賞音樂會後都為TC高素質劃一且又各自有特色的演出為之驚嘆。 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本來就是自己非常喜歡的曲目,在胡老師悠揚的小提琴聲帶領之下,更是扣人心弦,而老師的功力還不僅於此,安可曲重現的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第三樂章,紐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EMKS0vTPR8聽過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嗎?妳一定聽過,只要幾個小節帶過,妳一定可以辨認出來。這幾乎是所有大提琴家必備的曲目,從卡薩爾斯、羅斯托波維奇、愛穿三宅一生的穆斯基一直到馬友友,一定都會錄製的曲目。 這個曲子自從巴
Thumbnail
我看著眼前已經老去的鋼琴家,眼淚止不住地。 衰老、歲月,和美麗到讓人窒息的聲音形成強烈的對比。當音樂廳充斥著樂句漸息的殘響,他毫無畏懼時間的流逝,所有人屏息凝神地等待著寂靜何時將被再次進入的琴聲擁抱。 而當樂曲回到了主題的開頭,那種純粹與細膩的脆弱讓我無法停止哭泣。
Thumbnail
巴哈的《賦格的藝術》被視為教科書般作品,在他過世百年後重新挖掘出來,依舊是音樂會常見的曲目,優美到被視為文學作品,甚至宛如詩詞。《賦格的藝術》更令人驚嘆的地方,是展現了巴哈的彈性,雖然音樂創新的能力走下坡,巴哈並沒陷入沮喪與憂鬱,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是快樂的老師。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 Mvt. 4 想要跟著唱的,就是貝多芬家喻戶曉的第9號交響曲創作-別名"合唱"的作品,第四樂章的快樂頌更是膾炙人口的段落~ 這是德國席勒原作,由貝多芬作曲入詞的作品,在西元1824 年 5 月 7 日在維也納進行首演,當時貝多芬已趨近全聾,
Thumbnail
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9 in A major, Kreutzer 但其實這是一首和克羅采沒什麼關係的小提琴奏鳴曲~ 說來有趣,的確這首本來是貝多芬要寫給另一位本來相交甚好的小提琴家Bridgetower,但後來因為感情糾紛/吵架??所以貝多芬改把這曲獻給當時另
Thumbnail
古典音樂演奏家就應該傾全力在音樂表現上,而所謂 "全力" 是為了盡量逼近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完全達成的完美境界。 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身為獨奏家,到了台上你就是一個孤島,你該做到你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昨天的100%完美還可以怎樣突破。而這部分的效果沒有人可以彌補。
Thumbnail
布萊德利.庫柏的鑽石般的明眸,亦成為啟動歷史文本虛構化的樞紐,賦予指揮大師更多的陰柔特質,望向妻子、愛人、子女,擺動壓抑的慾望,縱情一生、為愛而愛。情感熱烈的藍眼睛,讓角色在虛構化的電影媒介中生出血肉,使「伯恩斯坦」這個人物從公眾眼中、音樂史上的「他」徹底裂解,浸入劇情片的敘述模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