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從美國零售三巨頭財報看美股展望

從美國零售三巨頭Target/ Warmart/ Costco 公佈了營收小跌,但盈餘慘不忍睹的數據可以看到三者的財報有共同的問題,或許也是今日美國經濟的具象寫照:
-銷貨折價導致營收成長,但盈餘下滑:講白話叫做清庫存。
-倉儲庫存成本增加:這點在早些亞馬遜財報上也看到,也就是去年因應全球塞港而超額備料的後遺症。(講更宏觀一點也是全球化反轉後對供應鏈造成的壓力)
- 人工成本增加:這沒有太複雜,就是工人薪資上漲,與通貨膨脹互為影響。
第三點的人工成本增加或許會在下半年隨著失業率逐漸提升而中止,但是前兩者其實反映同一件國際局勢的大方向逆轉:就是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加上去年全球大塞港,使得過去以亞馬遜為代表所自豪的“零庫存備料“的全球化供應鏈給活生生打破。
因為全球化生產高度仰賴各個運輸樞紐的精準分工與運營效率,然而美中經濟脫鉤使得中國生產端到美國的進口成本被關稅墊高。疫情導致的塞港使得零組件備料中斷。
由於備料不足+每個零組件端面對去全球化生產都必須要回到過去備料庫存的情況。結果就是從下而上,大家狂搶貨,每個生產環節都超額下訂,終端需求增加10%,層層堆疊放大反映到最上游變成100%。
這從去年年底當塞港問題逐漸緩解時就能看到很多財經媒體提醒超額訂貨的訂單取消潮將在2022出現。但這些警告也多認為訂單取消的壓力將集中在封城期間產品熱賣的電子產業鏈。
但現在看來即使是最剛性需求的消費零售市場也同樣受到嚴重衝擊。
---------------
若我們將過去半年多來的美股下跌稱之為“殺估值”的均值回歸到合理本益比水平。這三家零售龍頭的糟糕盈餘表現,將重新引燃投資人對於如今的"合理本益比估值"是否還真的合理?
白話文的講,本來一家公司的本益比從2019年的15倍,因為無限QE的資金潮被炒高三倍到45倍本益比。
好不容易經過大半年的股價暴跌,股價跌去2/3, 所以本益比又回到“合理的”15倍PE。本來正吸引投資人準備進場長期投資抄底。
但投資人現如今盈餘少了一半,而且展望第二季也沒有比較好的情況下。那現在的本益比就是不之前預期的15倍,而變成30倍。(EPS減半,PE翻倍)那如果要繼續殺估值到“合理的”15倍本益比,股價就要再腰斬一半。
這種負向循環,還將隨著FED持續升息打壓消費而預期更為惡化。這也是昨天Target財報一出,美股的反應會這麼大的底層心態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金融人類學徒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