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保重!」、「怎麼辦?」以及「不會是這樣吧?」三則。
生活是疫情以下,生存以上。
同事、家人、朋友,應該是讓人度過疫情的解方吧!
保重!
辦公室,坐我旁邊的資深學長,先是家中女兒確診,接著......不意外的,學長也確診。
所以,學長就成為我們辦公室第一個確診的(算是......拔得頭籌吧? 任務解鎖)。
確診後,學長當然多日在家隔離與休息。
身為良好的工作夥伴們,我們也不忘每隔幾天,用訊息關心與詢問學長的狀況,希望他一切安好。
那天,學姊在我們單位的小群組,關心學長:
「學長,家中狀況現一切都還好嗎? 學長你要保重欸。」
「不擔心,我本來就很重。」學長不鹹不淡,快速這樣回。
害我上班乖乖坐在位子上,偷偷地一直笑。
Photo by i yunmai on Unsplash
看來,確診或居隔在家,不只要保重,同時還需要保輕。
2022.05.12
怎麼辦?
住在附近的阿姨確診了。
我們家有時候會討論,若其中一位家庭成員確診,該怎麼隔離、為對方拿物資......等。
畢竟,先有討論,才不會到時候,真的一團亂吧?
假日,懶媽問懶爸,
如果只有她確診,得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裡那麼多天,
「根本沒辦法洗衣服,衣服不夠穿怎麼辦?」
懶爸想都沒想,像是膝跳反射一般,快速回答懶媽:
「反正都自己關在房間裡了,幹嘛還要穿衣服? 當然是不穿衣服啊!」
「就體驗一下庶民生活嘛!!!」
我在旁邊聽了,欸? 怎麼好像有點道理?
懶媽聽了目瞪口呆。
2022.05.22
不會是這樣吧?
周遭的同事與朋友,陸陸續續確診後,又陸陸續續回來上班,再有人陸陸續續確診......(大概是一種......生態循環吧)。
樹懶嘛,當一天樹懶,就要發一天懶,唉不是,是要去敲一天的鐘(真辛苦)。
我想,我一直都是很幸運的。
到目前為止,怎麼篩,都是一條線(邊敲敲木頭桌子,邊說這句話)。
那天,和行政姐姐聊天,
我想了想跟她說:
「嘿,嘿不會其實我早就確診過了,只是都不知道,然後就好了呀?」
畢竟,聯想到大約三個禮拜前禮拜前,那一陣子我喉嚨挺痛的,
只是那時候買不到快篩,過個四、五天後,喉嚨痛也就好了。
我把這樣的想法,同樣傳訊息告訴好友A,
想跟她討論看看,我到底有沒有可能其實「早就得過了吧」這件事。
A很快回傳了訊息:
「你沒懷疑過,是自己沒人要,連病毒也不想找你嗎?」
真 是 謝 囉!
2022.05.24
在苦悶的生活裡,找到可以和你一起吐槽幽默(還有大亂鬥)的夥伴,
我們無法控制這個世界發生的混亂,透過選擇自己心態與想法面對,調整情緒,
便是我們擁有的最大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