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飛魚文化二三四五六七八

【飛魚小文化】
一般我們想到 #飛魚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蘭嶼的達悟族,但你知道,其實不只有達悟族人才會食用飛魚嗎?
趁著週末在石梯坪的植物調查,也順路沿途做了小小的飛魚田調。以這張照片飛魚鰭及店家口述判斷,照片裡的飛魚應是黑鰭飛魚(Cheilopogon cyanopterus)。
伊娜飛魚餐廳
伊娜飛魚餐廳
豐濱路邊,耆老在賣的飛魚
黑鰭飛魚是體型最大的飛魚,在達悟文化裡面稱為mavaeng so panid,被視為「天神的魚」,神話中,起初達悟族人曾因為混吃不同的魚而生瘡,便是黑鰭飛魚託夢給一位長老,教導他該如何辨認、煮食各種飛魚。
在蘭嶼,黑鰭飛魚為數量較少的種類,因此也格外珍貴,不可以用火烤食;然而這次我們沿著東海岸一路向北,發現沿途販賣烤飛魚的商攤賣的都是黑鰭飛魚,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探究--是因為沿岸地質不同、或是洋流、水溫等原因造成黑鰭飛魚更喜歡東海岸嗎?
有別於蘭嶼達悟人普遍使用的日曬法,港口部落的阿美族人對於飛魚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如照片所示,族人砍下月桃之後只取用莖桿處,將一條條月桃莖桿平鋪於燻烤架上,避免魚身直接接觸底部。揉合月桃與煙燻後的飛魚,吃起來也別有一番滋味。
花蓮海岸沿線許多飛魚店家
可惜因為疫情關係,沒有辦法做更深入的田調,有機會的話真想實際參與族人處理飛魚的過程呢!
其實不只是我們所認知的「海洋民族」與飛魚有關,全台灣南自恆春、北至基隆、西抵澎湖都有捕食飛魚的文化,放眼世界,許多國家、不同族群日常生活都與飛魚息息相關。
達悟族的拼板舟
夏威夷的袋網,用來捕撈飛魚(圖摘錄至 THE HAWAIIANS OF OLD)
純粹的生態調查固然有趣,但不同族群如何利用飛魚、捕捉飛魚需要的航海及星象等傳統民族知識、以及因著飛魚衍生的祭儀文化,這些人與物種、人與自然的連結,才是我們山林見習生更感興趣的部分。
石梯坪外的漁船
就連小編我,也是因為這次去石梯坪看了港口部落煙燻飛魚的方式之後與達悟族友人分享,才知道我們宜蘭南澳東岳部落的泰雅族人也有食用飛魚的傳統呢!這對從小生長在尖石的我來說,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看到這則貼文的你,所處的地區是否有捕食/利用飛魚的文化呢?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更多飛魚小知識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