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在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想社會化對我來說真的很成功,不管是思考還是言行,我始終融合於社會的陰影中。
我不想承認我很在意,在意所有親疏遠近的人類對我的看法。
我不想被討厭,可是我正在被討厭。
明明我已經捨去自己大多時候的自利決定。
我依然隔離在社會之外,世界之內,就像夾縫生存的螞蟻,人類與螞蟻的相似處只可能是數量,螞蟻尚有在生命掙扎的本能,我只會求死。
承擔一件事足以使人成長,被迫承擔一件事使人毀滅。
事件數量與個人承受的社會壓力成正比。
我可以選擇拒絕,但是我無法承擔拒絕後的結果。
事情的因果關係不過如此,人生的抉擇既是因也是果。
從選擇的剎那就能憑藉經驗法則預測未來。
選擇後的歷史成為個人生命的榮耀或傷疤。
本不該在意,我就是我。
任何人都不能決定我的決定。
多數人卻能扭曲我的決定,究竟是個人意志力不足還是正解?
懦弱、無力與怠惰,擁有人性缺陷的我是真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會員
4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公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一種壓力是人活著就會存在 每個人對這種壓力分別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我對活著這件事本身感到有壓力 活著疲於應付已發生及未發生的事 當人真的很辛苦 我下輩子不想以任何生命形式活著 這是我的訴願 也是我的壓力 每天都在暢想以一種輕鬆的姿態離開世界 每天睡著不會作夢 每天醒來做著惡夢 我不配活著
不自主地流下眼淚 不自主地張開嘴巴 唱出所有對生命的期待 生命消逝於百分之七十的氮氣 絕不承認氧氣是我致命的弱點 有天當我試著閉氣 我發現自己竟然撐超過三十秒 比擬小時候溺水的呼救時間 過於真實的感受讓我再度流淚 眼淚淹沒的究竟是現實還是噩夢 我不自覺在哭泣時胡思亂想 像只需要糖果安慰的小朋友
你如何想像末日呢? 是空洞、黑暗與混亂的樣貌嗎? 是代表某種病毒氾濫、自然災害還是世界大戰? 相信每個想像中的末日都不一樣,但大抵有相似之處。 一名高中少年莫里斯‧勞杰,在一九五三年收到一封薑黃色信封,屬名「未來的勞杰先生」,在閱畢信件後,他穿越到了十年後的未來。 祝好運 親愛的小莫里斯
明理高中是一所市區的升學高中,三年前原本是女中,之後因為少子化的緣故,學生收得越來越少,校方開會後決定往後的招生、徵教男性也收,不過從施行三年的數據看來,女生的人數仍遠超男生,包誇應聘老師職位的男人。 「不要」少女緊抓及膝短裙,將裙襬弄得皺皺的,她強烈地拒絕她的老師。
一名女性穿著黑色短上衣與單寧牛仔長褲,漫步在春光外洩的藝術長廊,琉璃落地窗之下有張鮮紅色的長地毯,那一道紅蔓延至一處漆黑的小門,剛好是亞洲女性可以走入的高度。 彷彿感受到有人在看她,藤美順著視線來源轉了半個身子。 藤美在灰暗的房間中看到一個精美的人偶,不,準確來說是畫作裡的女主角。
「西西...蘇里瑪...拉天..吾民神院大地之母斯瓦拉哭..,願獻上一生與您相隨。」 二十世紀末,在南半球某個偏遠鄉村,穿著薑黃色粗布的幾個人聚在一起,他們崇敬掌管陰陽的偉大的神靈,在歷年早春時節這群中年男子都會進行一場神聖的禱告,為了之後的冬末祭典做準備。
有一種壓力是人活著就會存在 每個人對這種壓力分別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我對活著這件事本身感到有壓力 活著疲於應付已發生及未發生的事 當人真的很辛苦 我下輩子不想以任何生命形式活著 這是我的訴願 也是我的壓力 每天都在暢想以一種輕鬆的姿態離開世界 每天睡著不會作夢 每天醒來做著惡夢 我不配活著
不自主地流下眼淚 不自主地張開嘴巴 唱出所有對生命的期待 生命消逝於百分之七十的氮氣 絕不承認氧氣是我致命的弱點 有天當我試著閉氣 我發現自己竟然撐超過三十秒 比擬小時候溺水的呼救時間 過於真實的感受讓我再度流淚 眼淚淹沒的究竟是現實還是噩夢 我不自覺在哭泣時胡思亂想 像只需要糖果安慰的小朋友
你如何想像末日呢? 是空洞、黑暗與混亂的樣貌嗎? 是代表某種病毒氾濫、自然災害還是世界大戰? 相信每個想像中的末日都不一樣,但大抵有相似之處。 一名高中少年莫里斯‧勞杰,在一九五三年收到一封薑黃色信封,屬名「未來的勞杰先生」,在閱畢信件後,他穿越到了十年後的未來。 祝好運 親愛的小莫里斯
明理高中是一所市區的升學高中,三年前原本是女中,之後因為少子化的緣故,學生收得越來越少,校方開會後決定往後的招生、徵教男性也收,不過從施行三年的數據看來,女生的人數仍遠超男生,包誇應聘老師職位的男人。 「不要」少女緊抓及膝短裙,將裙襬弄得皺皺的,她強烈地拒絕她的老師。
一名女性穿著黑色短上衣與單寧牛仔長褲,漫步在春光外洩的藝術長廊,琉璃落地窗之下有張鮮紅色的長地毯,那一道紅蔓延至一處漆黑的小門,剛好是亞洲女性可以走入的高度。 彷彿感受到有人在看她,藤美順著視線來源轉了半個身子。 藤美在灰暗的房間中看到一個精美的人偶,不,準確來說是畫作裡的女主角。
「西西...蘇里瑪...拉天..吾民神院大地之母斯瓦拉哭..,願獻上一生與您相隨。」 二十世紀末,在南半球某個偏遠鄉村,穿著薑黃色粗布的幾個人聚在一起,他們崇敬掌管陰陽的偉大的神靈,在歷年早春時節這群中年男子都會進行一場神聖的禱告,為了之後的冬末祭典做準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知道失望總是蘊藏著期待,一在而再地失望帶來的是拒絕與抗拒,最後無法落地的是我。老師說你若開始使用文學,代表你就是在逃避。我恨透了殺生的世界,所以有時候我覺得殺了自己比較快,存在只是迫害那為什麼要存在,但若殺害的自己也就是罪加一等,你也是生命,甚至死後可能就會在原地,再死個千千萬萬遍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這篇社論討論了人生中的多個主題,包括自己的價值、年輕時的決策、以及對自我關愛的重要性。
會在意 是不是因為 對方說中了什麼 畢竟如果那不是真實的,為何會去在意呢? 那是真的,而我很在意,我希望那不是真的 那不是真的,但我很在意,別人相信這個虛假 那麼,是否給自己再嘗試多一些選擇? 那是真的,但我不在意,因為我很喜歡它/會改變它 那不是真的,而我不在意,別
Thumbnail
不論是工作或生活,總是有些時候會發生一些事,而那些事成為不如預期或是被否定,每當遇到這些事情時,會想著「為什麼自己遇到一些鳥事?」、「為什麼是我?」,開始自我懷疑,甚至覺得別人說的可能才是對的,可當事情稍緩或是結束後,有多少人會回頭看整件事情,過程中的自己?
Thumbnail
年紀越長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心理狀態、狀態,整體上可不可以接受現在的生活步調,我在不斷的去探索自己的「想要」跟「不想要」,釐清後再慢慢放開這社會對這「工作的定義」、「女人得職則」、「應該不應該」的枷鎖,其實不少人,包括我發現我有個問題,就是會因為別人看似成功、符合社會期待的樣子,給自己不切實際的期待。
Thumbnail
我從不背棄其他人,卻因為環境和時間,那些人們離我越來越遠。 我越是想挽留些什麼,就越覺得自己是渺小、卑微的,所以漸漸的, 遇到人們時表面依然對他們很好,但實質的自己被自己設置的保護層包裹起來了, 沒有人能狗輕易地踏入我內心, 我變得對於他人如何對待自己變得毫無在意, 那些會在網路上或現實抱
對於內向者而言,每個社交場合都會引申出一連串艱難抉擇的試煉。 想說出口,怕說錯話;沒有說出口,卻又會後悔。 而更多時候的窘態是:掙扎多番後終於說了,但又因過份緊張而說得不夠準確,或有所遺漏,終究還是不能把心底所想如願傳達。 於是你會想:很簡單呀,不社交那就行了! 然後你又妒忌
被討厭的勇氣整體來說他在說如何把決定權交在自己手上,他否定過去創傷經驗對現在自己的影響、自卑感是在為自己找藉口以及課題分離,如何不讓別人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心態。 課題分離 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課題分離,書裡最一開始先探討怎樣是自由的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簡單,於是他給了一個前提是「人類大部分的煩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知道失望總是蘊藏著期待,一在而再地失望帶來的是拒絕與抗拒,最後無法落地的是我。老師說你若開始使用文學,代表你就是在逃避。我恨透了殺生的世界,所以有時候我覺得殺了自己比較快,存在只是迫害那為什麼要存在,但若殺害的自己也就是罪加一等,你也是生命,甚至死後可能就會在原地,再死個千千萬萬遍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這篇社論討論了人生中的多個主題,包括自己的價值、年輕時的決策、以及對自我關愛的重要性。
會在意 是不是因為 對方說中了什麼 畢竟如果那不是真實的,為何會去在意呢? 那是真的,而我很在意,我希望那不是真的 那不是真的,但我很在意,別人相信這個虛假 那麼,是否給自己再嘗試多一些選擇? 那是真的,但我不在意,因為我很喜歡它/會改變它 那不是真的,而我不在意,別
Thumbnail
不論是工作或生活,總是有些時候會發生一些事,而那些事成為不如預期或是被否定,每當遇到這些事情時,會想著「為什麼自己遇到一些鳥事?」、「為什麼是我?」,開始自我懷疑,甚至覺得別人說的可能才是對的,可當事情稍緩或是結束後,有多少人會回頭看整件事情,過程中的自己?
Thumbnail
年紀越長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心理狀態、狀態,整體上可不可以接受現在的生活步調,我在不斷的去探索自己的「想要」跟「不想要」,釐清後再慢慢放開這社會對這「工作的定義」、「女人得職則」、「應該不應該」的枷鎖,其實不少人,包括我發現我有個問題,就是會因為別人看似成功、符合社會期待的樣子,給自己不切實際的期待。
Thumbnail
我從不背棄其他人,卻因為環境和時間,那些人們離我越來越遠。 我越是想挽留些什麼,就越覺得自己是渺小、卑微的,所以漸漸的, 遇到人們時表面依然對他們很好,但實質的自己被自己設置的保護層包裹起來了, 沒有人能狗輕易地踏入我內心, 我變得對於他人如何對待自己變得毫無在意, 那些會在網路上或現實抱
對於內向者而言,每個社交場合都會引申出一連串艱難抉擇的試煉。 想說出口,怕說錯話;沒有說出口,卻又會後悔。 而更多時候的窘態是:掙扎多番後終於說了,但又因過份緊張而說得不夠準確,或有所遺漏,終究還是不能把心底所想如願傳達。 於是你會想:很簡單呀,不社交那就行了! 然後你又妒忌
被討厭的勇氣整體來說他在說如何把決定權交在自己手上,他否定過去創傷經驗對現在自己的影響、自卑感是在為自己找藉口以及課題分離,如何不讓別人的行為影響自己的心態。 課題分離 這本書對我影響最深的是課題分離,書裡最一開始先探討怎樣是自由的人生,如何讓人生變得簡單,於是他給了一個前提是「人類大部分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