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瑠公農田水利會,誰的財產? 提到SOGO百貨忠孝館,除了瘋狂的百貨周年慶,牆上的「小小世界鐘」是許多人記憶的一部分。
每逢整點前,大小朋友會守候在門口,待時間一到,色彩繽紛的大鐘裡,就會轉出代表各國的人偶,隨著《小小世界》主題旋律,手舞足蹈,模樣相當可愛,充滿童話幻想,讓人駐足流連。
不過,在人潮絡繹不絕的SOGO百貨忠孝館側門外花台上,立了這麼一面金屬告示碑『奠基紀念文』,應該很少人留意,也不會去細讀內容吧! 第一段開宗明義詔告SOGO百貨這塊土地,是瑠公農田水利會所有。 第二段,介紹瑠公圳的歷史、郭錫瑠生平與鑿圳之艱辛。 第三段,重點來了: 「本大樓基地面積為1525坪,原為瑠公圳所有之田地,後因都市發展變更為建地。」 「地上原本二層建築物36棟,因年久失修、已陳舊不堪,為配合台北市都市更新計畫.....洽請承租人搬遷....」 「收回房產後拆除,公開標售地上租用權,由太平洋建設得標,設定地上使用權50年(1983~2033)」租期屆滿後,土地歸還給瑠公農田水利會。 乍看之下很OK,但有沒有覺得哪裡怪怪的呢? 原本由瑠公農田水利會管轄的大灣陂塘,到日治後期,因埤水淤積漸乾,加上大灣河道與瑠公圳、霧裡薛圳有許多重疊,1911年被排乾填土成為農田。到了戰後,這些農田自然也成了台北市瑠公農田水利會的財產。 擁有精華地段土地的瑠公農田水利會,在1983年以配合都市更新為由、趕走原本的36戶住家,改租給太平洋建設50年,也就是1987年開幕的「太平洋崇光SOGO百貨」。
早年稱「農田水利會」的臺灣農田水利管理單位,在2020年10月正式升格為農田水利署,其中,農田灌溉面積最小(僅391公頃)的瑠公管理處,卻是最會賺錢的單位,包括「金雞母」SOGO百貨,每一年土地租金收入就高達1億元,總資產額高達225億,令人咋舌。 反觀嘉南地區,灌溉面積有77822公頃,卻窮到被鬼抓,難怪許多地方官,拼命想要填河造土,或者拆古蹟蓋大樓,因為炒地皮不分南北,都是發財捷徑。 從池塘變農田,農田變建地,這煉金術般的魔法,真的會想高歌「小小世界真奇妙」!
從1945年、1965年、1975年到2010年四張航拍圖,即可看出東區變化之大,原本的阡陌農田、已成了水泥叢林。難怪自從我家搬到安和路之後,開始覺得空氣變差、皮膚容易過敏、天氣特別躁熱,想必是熱島效應所致。 農田水利會,快還地於河,還我們水城台北呀!
▊仁愛圓環與陂心林家 1895年,日本殖民台灣後,開始實施臺灣土地調查,總督府經由精密的測量與調查,費時6年繪出了《臺灣堡圖》。 臺灣堡圖上的「坡心」原為「陂心」,是位在大安庄裡的一片土地,範圍涵蓋現在的敦化南路、仁愛圓環一帶,是艋舺經商致富的林式霽家族所有。 乾隆末年,林家在現址仁愛路上的富邦金融大樓蓋三合院,聘請當時福建知名的建築師設計,石材與建材也特地從福建運來臺。據稱該地為風水寶地「浮水蓮花穴」,助林家聲勢規模不斷壯大,當時大安庄1/3以上的土地都是林家的。咸豐三年(1853年)大厝經改建,成了雄偉的四合院大厝,稱「陂心厝」,與1783年興建的林安泰古厝齊名。 陂心厝座落於隆起的小丘陵,被池塘和溝渠自然圍繞,有如護城河一般,因位於池塘之中心,故名「陂心」。 日本進行市區改正時,才將陂改成「坡」。我家在1977年購置的安和路大樓,地號就是「坡心段XX號」,現改為仁愛段,當時還有公車站牌「坡心」站,捷運通車後,古地名也隨之消失。 可惜這棟見證東區發展的陂心林家「陂心厝」,在民國57年因政府拓寬仁愛路而拆除。
日本時期就已規劃完成的仁愛路,為何還要拓寬呢? 高玉樹在擔任市長時,認為臺北市需要一條能代表國家門面的道路,於是聘請本土藝術家顏水龍擔任顧問,闢建敦南路林蔭大道。同時拓寬仁愛路、修建圓環,將敦化南路和仁愛路相扣在一起。外賓從松山機場出發,經過敦化南路、仁愛路圓環右轉後,就可以直達總統府。 這一條L型的迎賓大道,也有人說是以法國巴黎凱旋門及香榭大道為範本所規劃。
▊瑠公圳重見天日?淺談公共藝術 位於東區頂好廣場及龍門廣場出入口,分別有名為「瀑布」及「湧泉」LED水流電子造景藝術裝置。以LED 燈光作為媒材,結合早期東區農業時代瑠公圳水的記憶,打造以水流意象的藝術裝置。每天晚上6時至9時,逢整點搭配音樂轉換為表演形式,點亮城市夜晚。 這兩座裝置藝術於2019年12月7日,搭配捷運音樂節開唱日正式亮燈,據說造價超過2千萬。 好的藝術品,固然可以呈現當地特色內涵,為環境整體加分,但是再好的藝術品,也比不過天然ㄟ熊讚。 頂好、龍門廣場地底下,原本是一條河,真有心要做,大則復興河流、小則打造戲水廊與真實噴泉,形塑東區集體的記憶地標。然而政府卻選擇一個虛偽意象,不出幾年,LED大概就報銷的藝術品,和真實的河流,你選哪個?
跨越忠孝東路,來到敦化南路分隔島。 相較於頂好廣場的虛偽意象,這座地景藝術「樹河」,以真實水流來打造,站在一旁,風一吹,立刻被水噴得一身水霧,日頭赤炎炎,感覺無比清涼。在車水馬龍喧鬧的大馬路之間,水幕不但能降溫,還讓等待信號變燈的焦躁感得到緩衝。
接著,林老師帶大家踏進分隔島內的草地,腳下草皮的柔軟,彷彿置身森林草原,深吸一口芬多精,幾乎忘了快車道就在兩旁邊,光是走進分隔島,氣溫就驟降許多。 敦化南路西側有一條斜岔的道路,安和路,就是大灣陂塘的古河道。至1980年之前,都還能見到這條長長的大灣河,流到東區頂好附近。 老照片中,敦化南路、安和路口的「安康大廈」大門左側,還可見到跨越河流的道路與橋墩。
▊忠孝東路有條河?河去何從 位於頂好廣場前的「香檳大廈」,是太平洋建設當年在東區推出的高級住商建案。廣告當中的大廈前方,是一片寬闊的馬路,沒有畫上河流。其因是當年的河流其實已經是又髒又臭,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為了給人好印象,自然沒把河流畫進來。 倘若當初好好的整治這條河流,現在的香檳大廈是河景第一排的豪宅吧!
為了證明「忠孝東路有條河」,林老師取出一張非常珍貴的老照片,照片拍攝的地點,正是走讀的終點,忠孝東路四段龍門廣場前。 另外有一支民國60年的
台視新聞影片,影片清晰可見跨越忠孝東路的河流,已變成排放汙水、焚燒垃圾的臭水溝。在環境衛生考量下,政府只好將水溝加蓋填平,埋入地底。 對照現今高樓林立、車潮川流不息的忠孝東路,記憶裡的河流,彷若昨日,突然鮮明立體了起來! 曾幾何時,河與我們的生活是如此的緊密,前人依河畔而居,河水灌溉這片土地,沿著河邊發展商業,因為河流我們富裕。 如果可以再次選擇,我希望能回到童年記憶裡的水城,可以在水溝裡撈魚摸蝦,放紙船,可以悠哉欣賞河畔風光、看成排欒樹閃爍金黃;可以在左岸露天咖啡座和老友敘舊、可以讓阿嬤牽著孫,沿著河岸講講東區的大河傳說。
這不該是夢想,因為台北原本就是與河共生的城市;人若貪婪自私,對川河大地不斷掠奪,大自然的反撲,你我都躲不掉。 但誰能敲開地面,讓沉睡百年的河流甦醒呢?
走讀路線:大安公園→土地公廟福佑宮→安東街→裝置藝術(水車)→安東街→奠基紀念文→ 裝置藝術(瀑布) →龍門廣場→ 裝置藝術(真實流水) →敦化南路分隔島→裝置藝術(湧泉)。 ◎感謝大安社區大學主辦
◎感謝導覽老師:林耿同老師
◎參考資料:
大安區志
大安庄陂心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