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 膩 & 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叛逆著,對於一切都膩,但還是沉溺。我們都曾如此吧?對於自己想堅持的,總要弄得自己滿身傷之後,才懂得成長與轉變。那年輕時的叛逆,只想著,要全心全意地做自己,誰不順自己的意,便因為荷爾蒙高漲所以動怒,以為那樣做才叫做自己,才叫做有個性。惹火了父母,朋友,師長,也在所不惜,只因為眼中心中只看見自己想要的。如今,明白,那叫做自私,不叫自我。我想,所謂的自我,是能夠堅持自己的理想與熱忱做著自己一直熱愛的事情,終於自己的想法,但不將其放大至影響旁人。雖然逆著風,還是堅持著自己想要的,然後,一點一點累積,一步一步前進。也許,別人不會明自自己要往何方前進;但是,自己清楚自己的目標就好。在許多眼中,我是那個有個性,任性,自我,叛逆的人。但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雖然也花了自己很久很久的時間才明白。或許,不是叛逆,而是終於自己,但也終於懂得,尊重別人的看法,所以懂得,將自己的乖張的態度收斂,然後,配合演出。
然而,配合演出後呢?久了,會有點膩。因為,彷彿在那些不斷演出的過程之中,看見那個不像自己的自己。該稱之為成長嗎?還是該稱之為演戲?只是,不想造成旁人的困擾,所以,將不是真心的笑掛在臉上;說著讓大家都會笑的事件,或是參與一點都不太想聽的話題,偶爾加點料讓話題更有趣一些。然後,就會在心裡不斷地冒出出走的念頭,如果可以,只想要安靜地在自己想要的空間裡。因為對於週遭和每天重複的生活感到非常地--膩。但,會用著適當的方法,不再像年輕時的叛逆,大聲地表達自己的不滿,或是不顧後果地招惹其他人。然後,悄悄地,回到那個很自我的自己。在覺得安心的空間裡,才能全然地,好好地,安靜,不感到被那股膩,給淹溺。
小時候,曾差點在中正紀念堂的鯉魚池溺水。那種即將失去呼吸的感覺,到現在還留著很深刻的記憶,手不斷揮舞著,拍打著水面,卻怎麼都抓不到任何支撐的點,只能不斷地張口呼吸,卻不斷將池水喝進嘴裡。漸漸地,我開始不太能呼吸,也不太有力氣再拍著水,就在我快要放棄的時候,哥哥一把將我拉出水池。我因為踩空,又因為青苔,就滑倒以至於跌落水池裡,還好哥哥在不遠處,看見我在水裡,而趕來救我。雖然被父親罵得兇,但,很幸運地,我沒事也安全地只是全身溼透。
有時候生活裡的重複,不時地會提醒自己,那種快要不能呼吸的感覺。怎麼伸手,都抓不到援助的無力感。那種即將要溺在水裡的下墬感。但是,成長的過程裡,伴隨著的不僅只是那無力感;而是更多時候,得要逼著自己學會從水裡走上岸的勇氣,誰都給不了的勇敢,只有自己能夠予,無法外求。不夠勇敢的時候,只能稍微真空一會兒,暫時逃離一會兒,然後,再度拿起那自我,面對那膩歪的生活,努力不自己溺水,奮力地,好好為了自己想要,為了自己會達成的未來,走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143內容數
文字的溫度 人心的見解 正與負的人生 年近半百的記錄 記錄一下自己, 從過去,現在,以及將會成為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霍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的好奇心,真的會殺死一隻貓。曾經跟一位先生,在路上被搭訕而認識。從開始,聊天的氣氛都非常恰到好處。暧昧的也剛剛好。當時的自己,剛跟男友分手不久,剛剛學會停下眼淚,剛搬家的自己。覺得什麼都是新的,那麼,那位先生應該也會是一個剛剛好的新人。 一切,這惡劣的回憶,已經過去。
給彼此,再多點時間,再多點信任,再多點信心,再多點空間,會漸漸淡去還是會更加緊密,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
Body, mind & soul. Thoughts, words & actions. 身體,意志,靈魂。 想法,文字,行動。 上述是很久很久以前,曾經讀過的一本書—Conversation with God作者所提過的文字,很喜歡,也曾看過改編後的電影。
F-Feel the life. A-Appreicate what you have in life. I-Inspirtion from your heart and life gives you. T-Thankful for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to you.
必須,聽從自己的心底發出的聲響。聽清楚,它在說些什麼,然後,跟隨著意志做出決定。再怎麼呢喃不清,也要想辦法聽個明白。然後,做出正確的決定與做法。很多時候,向外追求答案。其實,更多時候,找到的通常是不斷地告訴自己,審視自己,檢視並聽從自己心底最深處的吶喊。然後,跟隨。隨心,隨性,隨自在。
時間久了,彷彿也習慣了,哭一哭,就沒事了。但是,成長在哪裡?哭完了之後呢?生活還是一如既往的沒有變化,還是披著外皮上班下班,然後幻想著自己的美好未來。這樣子的人生,真的是妳想要的?
人的好奇心,真的會殺死一隻貓。曾經跟一位先生,在路上被搭訕而認識。從開始,聊天的氣氛都非常恰到好處。暧昧的也剛剛好。當時的自己,剛跟男友分手不久,剛剛學會停下眼淚,剛搬家的自己。覺得什麼都是新的,那麼,那位先生應該也會是一個剛剛好的新人。 一切,這惡劣的回憶,已經過去。
給彼此,再多點時間,再多點信任,再多點信心,再多點空間,會漸漸淡去還是會更加緊密,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
Body, mind & soul. Thoughts, words & actions. 身體,意志,靈魂。 想法,文字,行動。 上述是很久很久以前,曾經讀過的一本書—Conversation with God作者所提過的文字,很喜歡,也曾看過改編後的電影。
F-Feel the life. A-Appreicate what you have in life. I-Inspirtion from your heart and life gives you. T-Thankful for everything that happens to you.
必須,聽從自己的心底發出的聲響。聽清楚,它在說些什麼,然後,跟隨著意志做出決定。再怎麼呢喃不清,也要想辦法聽個明白。然後,做出正確的決定與做法。很多時候,向外追求答案。其實,更多時候,找到的通常是不斷地告訴自己,審視自己,檢視並聽從自己心底最深處的吶喊。然後,跟隨。隨心,隨性,隨自在。
時間久了,彷彿也習慣了,哭一哭,就沒事了。但是,成長在哪裡?哭完了之後呢?生活還是一如既往的沒有變化,還是披著外皮上班下班,然後幻想著自己的美好未來。這樣子的人生,真的是妳想要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12>   常常覺得自己說話像掉進水裡,不會有水花。
Thumbnail
在成長的這條道路上, 就算經歷過世間的惡,我仍是原始的我 ........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做自己」,對我來說是一直都是很抽象的一件事,從一個線性的思考突然轉變成開放性的層面,當然,應該每個人都喜歡做自己,不用去承受那些會影響自己意願的事,不用去強顏歡笑去面對自己不認可的事。 「不為五斗米折腰,因為我靠腰吃飯。」
我真正體會到了「陷在沙發裡」。那種無法自主行動的無力感就像難以掙脫的鐐銬,然而這鐐銬卻是我自己給自己安上的。 |我以為我原本就是那樣子 書讀不過別人、文章亂七八糟、戴上牙套後根本就是樂團累贅,所有過去的光環瞬間破滅,再加上一點巧合,自此之後,我成為了「我以為我原本的樣子」。 不會讀書,至少
Thumbnail
此文章描繪作者對於成長的矛盾心境。 作者坦言自己抗拒長大,渴望一直被保護,希望有人在遇到困難時能給予安慰和支持。然而,內心的倔強卻驅使著他成為更堅強的人。 最終,作者發現自己變得不懂得照顧自己,陷入了混亂之中,感到非常遺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很羨慕那些能很早就確立目標,定方向的人。而我的個性卻是逢山開路 遇水架橋。應該是那種很被動的生命方式。學生時的作文課,最怕自我發揮,教授如果給個題目,無論是抒情、時評、道德、科技、宗教、哲學,下筆就來,好壞不管。但是沒有題目?兩個小時過去了,我還在想要寫什麼? 行到水窮處,自有雲起時。看水看雲也是
Thumbnail
『成長總是伴隨著痛苦和混亂,那是一種痛苦的過程,因為你正在拋棄過去的自己。』 『成長並不總是在舒適區,而是在跳脫舒適區的那一刻。』
Thumbnail
從孩提時期一路跌跌撞撞攀爬至此,一路上我很少為自己作主,總尋思著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深怕別人因此討厭自己。我像是穿了線的木偶,一舉一動皆受他人牽制。我厭惡這樣的自己,似深入骨髓般地厭惡,而這樣的心情是在高三特選後體會到的。
<12>   常常覺得自己說話像掉進水裡,不會有水花。
Thumbnail
在成長的這條道路上, 就算經歷過世間的惡,我仍是原始的我 ........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做自己」,對我來說是一直都是很抽象的一件事,從一個線性的思考突然轉變成開放性的層面,當然,應該每個人都喜歡做自己,不用去承受那些會影響自己意願的事,不用去強顏歡笑去面對自己不認可的事。 「不為五斗米折腰,因為我靠腰吃飯。」
我真正體會到了「陷在沙發裡」。那種無法自主行動的無力感就像難以掙脫的鐐銬,然而這鐐銬卻是我自己給自己安上的。 |我以為我原本就是那樣子 書讀不過別人、文章亂七八糟、戴上牙套後根本就是樂團累贅,所有過去的光環瞬間破滅,再加上一點巧合,自此之後,我成為了「我以為我原本的樣子」。 不會讀書,至少
Thumbnail
此文章描繪作者對於成長的矛盾心境。 作者坦言自己抗拒長大,渴望一直被保護,希望有人在遇到困難時能給予安慰和支持。然而,內心的倔強卻驅使著他成為更堅強的人。 最終,作者發現自己變得不懂得照顧自己,陷入了混亂之中,感到非常遺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很羨慕那些能很早就確立目標,定方向的人。而我的個性卻是逢山開路 遇水架橋。應該是那種很被動的生命方式。學生時的作文課,最怕自我發揮,教授如果給個題目,無論是抒情、時評、道德、科技、宗教、哲學,下筆就來,好壞不管。但是沒有題目?兩個小時過去了,我還在想要寫什麼? 行到水窮處,自有雲起時。看水看雲也是
Thumbnail
『成長總是伴隨著痛苦和混亂,那是一種痛苦的過程,因為你正在拋棄過去的自己。』 『成長並不總是在舒適區,而是在跳脫舒適區的那一刻。』
Thumbnail
從孩提時期一路跌跌撞撞攀爬至此,一路上我很少為自己作主,總尋思著我這麼做,別人會怎麼想,深怕別人因此討厭自己。我像是穿了線的木偶,一舉一動皆受他人牽制。我厭惡這樣的自己,似深入骨髓般地厭惡,而這樣的心情是在高三特選後體會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