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視覺與聽覺如何擦出火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當欣賞 Piet Mondrian 的作品: "Broadway Boogie-woogie" 就可以有所體驗

誰是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1944年),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代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自稱“新造型主義”,又稱 “幾何形體派”。

美國紐約,蒙德里安 (Mondrian) 在二戰開始後逃難去的地方,對他的繪畫產生了明顯的影響。 他受到啟發,在他的新環境中重新思考他的工作。《百老匯爵士樂》(Broadway Boogie Woogie) 是他生前完成的最後一部作品之一,他省略了黑色並將他標誌性的色條分成了五彩斑斕的部分。這幅畫中的色塊相互碰撞,創造出一種脈動的節奏,在蒙德里安 (Mondrian) 的作品中展現出一種新的活力,與他對紐約及其爵士樂場景的體驗有關。

(Fig. 1) 《百老匯爵士樂》Broadway Boogie Woogie , 1942 (圖片來源: Wikipedia)

按步就班以「AA 教學法 —- DUA + IEJ」去欣賞《百老匯爵士樂》 (Broadway Boogie-woogie)!

ArtiMate 藝萌 「藝術旅程:藝術評賞教與學 - AA 教學法」(Art Journey: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 Learning - DUA + IEJ),鼓勵大家欣賞藝術作品在 描述 (D - Description)時,運用「五感官」(Five Senses) 感受及想像從藝術作品中看見、聽到…什麼?理解 (U - Understand)藝術家時代背景、感同身受其創作意念是什麼?分析 (A - Analyse) 作品所應用的視覺元素、組織原理;從而對作品 詮釋 (I - Interpret)它的歷史文化、生活背景,評價 (E - Evaluate) 個人經歷、情感聯繫,最後 判斷 (J - Judgement) 你對作品可會欣賞?有否產生共鳴?甚至啟發你對藝術品重現創作?

「藝術旅程:藝術評賞教與學 — AA 教學法」
(Art Journey: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 Learning — DUA + IEJ)

ArtiMate 向大家推薦 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的藝術作品 《百老匯爵士樂》 (Broadway Boogie Woogie) ,應該可以讓你輕輕鬆鬆地,以「AA 教學法 - DUA + IEJ」按步就班地去欣賞此作品!

DUA 過程

視覺、聽覺與「布基烏基 (Boogie Woogie) 音樂」

視覺上:蒙德里安 (Mondrian) 的新造型主義美學學說將畫家限制在最基本的線條種類 — — 即水平和垂直的直線上 — — 以及同樣有限的顏色範圍,即三原色:紅、黃、藍,加白、黑、 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灰色。 [參考 Fig. 5《構圖 II — 紅、藍、黃》]

但是他的作品 “ Broadway Boogie Woogie” [對比參考 Fig. 6《百老匯爵士樂》 ] 卻省略了黑色,並將蒙德里安 (Mondrian) 曾經統一的顏色條分解成五彩斑斕的片段。

這些微小的、閃爍的色塊相互彈跳,創造出一種充滿活力的脈動節奏,一種從十字路口跳到十字路口的光學振動,就像紐約街道上的交通一樣。 同時,圖片經過仔細校準,其顏色穿插著灰色和白色塊。[參考 Fig.2《百老匯爵士樂》截圖 ]

(Fig. 2)《百老匯爵士樂》截圖 “ 顏色條分解成五彩斑斕的片段 ……就像紐約街道上的交通一樣。”

聽覺上:蒙德里安 (Mondrian) 於 1940 年抵達紐約,他是為躲避二戰而移居美國的眾多歐洲藝術家之一。 他立即愛上了這座城市和布基烏基 (Boogie Woogie) 音樂,他在紐約的第一個晚上就被朋友介紹了這種音樂中。 很快,正如他所說,他開始在他的畫中加入一點布基烏基 (Boogie Woogie)。

請按以下用聽覺配合視覺,欣賞 “ Mondrian — Broadway Boogie Woogie”

蒙德里安 (Mondrian) 對布基烏基 (Boogie Woogie) 的欣賞可能部分源於他認為其目標類似於他自己的目標:“破壞旋律,即破壞自然外觀; 並通過純粹手段的不斷對立來構建 — — 動態節奏。”

此畫現正存放在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 (MoMA),被譽為抽象派的大師之作,和蒙德里安(Mondrian) 本人的高峰作品。雖然蒙德里安(Mondrian) 終身都繪畫抽象畫,但這一幅的靈感來自真實世界的例子:紐約曼哈頓城市規劃的方格,和現代人極喜愛的爵士樂。那些一向用來切割畫面的粗黑綫條,這時變成寛粗的黃綫,中間還夾雜着紅、藍、灰等色塊,以及方塊中的方塊

何謂 「布基烏基 (Boogie Woogie) 音樂?

Boogie-woogie 是一種藍調音樂,在 1920 年代後期開始流行,在 1870 年代在非裔美國人社區發展起來。 它最終從鋼琴擴展到鋼琴二重奏和三重奏、結他、大樂隊、鄉村和西部音樂以及福音。 雖然標準藍調音樂傳統上表達了各種情感,但布基烏基 (Boogie Woogie)主要與舞蹈有關。


「IEJ」 過程

蒙德里安 (Mondrian) 的《百老匯爵士樂》 (Broadway Boogie Woogie)] 的節奏

《百老匯爵士樂》(Broadway Boogie Woogie), 1943 年; 是皮特蒙德里安 (Mondrian) 在他去世前創作的最後畫作之一。這幅畫既是運動的圖像,也是靜止的能量的圖畫。蒙德里安 (Mondrian) 認為這是一部傑作 - - 是他知識理論的完美表達。

幾十年來,他一直試圖創造一種能夠抽像地傳達現代精神的通用視覺語言。他有條不紊地將藝術的形式元素縮減為顏色、形狀和線條,然後將這些元素進一步縮減為三原色(紅黃藍)、矩形和正方形以及水平和垂直線。他的作品既具有創造性又具有破壞性 - - 其目的是通過創造一種基於更深層真理的風格來摧毀畫家對具象主題的依賴。

(Fig. 4) 《灰樹》,1911,立體主義的早期實驗
〔Grey Tree, 1911, Kunstmuseum Den Haag, an early experimentation with Cubism 〕
(圖片來源: Wikipedia)
(Fig. 5) 《構圖 II — 紅、藍、黃》
〔Composition II in Red, Blue, and Yellow, 1930, Kunsthaus Zurich〕
(圖片來源: Wikipedia)
(Fig. 6) 《百老匯爵士樂》〔Broadway Boogie Woogie, 1942, MoMA〕 (圖片來源: Wikipedia)
蒙德里安 (Mondrian) 說:“我希望盡可能接近真理,因此我抽像一切,直到達到物體的基本性質。” 憑藉 “Broadway Boogie Woogie”,他實現了這一目標。

他描繪了真實事物的本質 - - 百老匯的燈光、能量和建築 - - 同時也將這個主題提煉成一種完全抽象的感覺表現形式。對他來說,這是一場勝利。對於他同時代的許多人來說,這是許多其他概念和理論進步發展的起點,其中許多繼續對今天的抽象藝術產生巨大影響。

(Fig. 7) 《勝利爵士樂》〔Victory Boogie Woogie (1942–1944), Kunstmuseum Den Haag〕
(圖片來源: Wikipedia)

《勝利爵士樂》(Victory Boogie-Woogie) 是蒙德里安 (Mondrian) 為期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取得勝利而構思的一幅畫,但由於他於 1944 年 2 月 1 日去世而仍未完成,為他在美國時期的創意增添了不可估量的創新。

無論如何,這幅畫引領了戰後藝術的發展,年輕一代現在正朝著蒙德里安(Mondrian) 發現的唯一的一個方向走:永遠向前、走得更遠!

最後,以視覺、聽覺欣賞過蒙德里安 (Mondrian)的作品《百老匯爵士樂》(Broadway Boogie Woogie); 你對作品可會欣賞?有否產生共鳴?甚至啟發你對藝術品重現二次創作?

筆者:Rosie T. LAM, Karen LAM

參考資料:

  • Piet Mondrian, Broadway Boogie Woogie, 1942 - 43, MoMA
  • Piet Mondrian, Wikipedia
  • 布基烏基(Boogie-woogie), Wikipedia
  • “The Rhythm of Piet Mondrian' s Broadway Boogie Woogie” Aug 27,2018, IDEEL Ar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76內容數
✈️藉藝術遊世界🖍️以藝術說故事📖 「藝術旅程」最終學習目標 🎯 💡啟發孩子與學生如何可以開心😆有趣地進行藝術創作🎨 #artimate #藝萌 #視藝老師培訓 #親子藝術培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rtiMate 藝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此教學法由 ArtiMate 藝萌研發,分開兩部份: “Art Appreciation”「欣賞藝術」 及 “Art Criticism” 「藝術評賞」。 ArtiMate 認為孩子與學生只要懂得「欣賞」,自然就掌握到「評賞」。 ArtiMate 著重培育發展孩子與學生的核心潛能 (CORE):
「藝術旅程」- 行程 (1):捷克 - 新藝術運動 , 慕夏 (Art Nouveau, Mucha) 經過籌備了一年,最終於 2021年2月16日至19日成團出發。是次旅行團嚮導由Rosie T. Lam 及 Karen Lam 帶隊,並完滿結束。
此教學法由 ArtiMate 藝萌研發,分開兩部份: “Art Appreciation”「欣賞藝術」 及 “Art Criticism” 「藝術評賞」。 ArtiMate 認為孩子與學生只要懂得「欣賞」,自然就掌握到「評賞」。 ArtiMate 著重培育發展孩子與學生的核心潛能 (CORE):
「藝術旅程」- 行程 (1):捷克 - 新藝術運動 , 慕夏 (Art Nouveau, Mucha) 經過籌備了一年,最終於 2021年2月16日至19日成團出發。是次旅行團嚮導由Rosie T. Lam 及 Karen Lam 帶隊,並完滿結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印象派(Impressionism) 是一個重要的藝術運動,最初源於繪畫,後來也擴展到音樂。這一運動主要形成於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的法國,涵蓋了 1867 年至 1886 年間的藝術創作。印象派的畫作以捕捉光線和色彩的變化為特點,與精確客觀的視覺現實描繪有所不同。
Thumbnail
前衛搖滾因其獨創概念和技術複雜性而聞名於世,在眾多樂團的推動下,於七零年代初引領熱潮。然而,這一流派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更久遠之前,其風格和影響範圍也更加廣泛和難以估計,就像是一些資深前衛搖滾樂迷可能也不曾聽聞來自比利時的 Classroom / COS。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當下演作心法。藍調測不準音階調式2 為了不再現必須精通所有法則。樂理變得非常重要。 無論古典爵士佛拉門歌。最好精通樂理。再怎麼炫技若無樂理支撐都將是無味花招。 無論玩何種樂器樂理是共通的。易有理氣象數。理最初。象居中。 藍調是JAZZ的鼻祖。流行樂也是。由於大量使用屬七和弦及代理和弦原創性。 使得J
Thumbnail
法國當代藝術家弗朗索瓦・邦內爾(François Bonnel)不斷探索各種創作技巧及媒材,包括使用數位媒體、攝影及拼貼技術,將藍調搖滾、民謠等多元音樂融入畫作中。他的畫展常常串連成為一張迷你專輯。
所有的藝術都可以被定義為:人類需要透過模仿和象徵來組織感官接收的混亂訊息而產生的結果。......就聽覺而言,它是音樂。藝術以詩歌解決過度飽和的文字與思想,透過哲學與政治將思想串聯。而且藝術令人感到愉快。 這是一本應該需要一些古典音樂背景(基礎?)知識,才能好好地享受的書。 由享譽國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於印象派畫派展覽的心得。作者描述了在展場中親眼所見的震撼和對畫作的愛慕之情,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於印象派藝術的熱愛和震撼。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新藝術運動對美學的影響。該運動挑戰19世紀歐洲傳統,強調自然和優雅曲線,融合東西方風格。討論曲線派與直線派,以及後續風格。呼籲珍惜各風格貢獻,並注入智慧創作,開創美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在波茨坦的「巴貝里尼博物館」遇到一整層樓的印象派和莫內。看他的畫會不由自主被捲進場景當中,那些筆刷的斑點色塊像是會流動的一樣,有時候會先站近了細看斑點紋路,再站遠了看整體色彩,一幅畫能夠讓人駐足好久好久,喜歡他對光影的敏銳洞察,好像轉瞬即逝的時間都被他捕捉進畫中了。
Thumbnail
說到印象派的畫,我想到20年前的自己,那時人生第一次去北美館看印象派的畫展,是跟職訓局的同學們一起去看的,那時覺得好SHOCK,覺得很多在書本上介紹的畫家,都在這邊看到了,而且看到的是真跡,超級感動的。 那時在一堆的畫作當中我後來愛上了莫內的紫色,他的睡蓮池的紫色系列讓我覺得很迷幻,那時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印象派(Impressionism) 是一個重要的藝術運動,最初源於繪畫,後來也擴展到音樂。這一運動主要形成於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的法國,涵蓋了 1867 年至 1886 年間的藝術創作。印象派的畫作以捕捉光線和色彩的變化為特點,與精確客觀的視覺現實描繪有所不同。
Thumbnail
前衛搖滾因其獨創概念和技術複雜性而聞名於世,在眾多樂團的推動下,於七零年代初引領熱潮。然而,這一流派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更久遠之前,其風格和影響範圍也更加廣泛和難以估計,就像是一些資深前衛搖滾樂迷可能也不曾聽聞來自比利時的 Classroom / COS。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當下演作心法。藍調測不準音階調式2 為了不再現必須精通所有法則。樂理變得非常重要。 無論古典爵士佛拉門歌。最好精通樂理。再怎麼炫技若無樂理支撐都將是無味花招。 無論玩何種樂器樂理是共通的。易有理氣象數。理最初。象居中。 藍調是JAZZ的鼻祖。流行樂也是。由於大量使用屬七和弦及代理和弦原創性。 使得J
Thumbnail
法國當代藝術家弗朗索瓦・邦內爾(François Bonnel)不斷探索各種創作技巧及媒材,包括使用數位媒體、攝影及拼貼技術,將藍調搖滾、民謠等多元音樂融入畫作中。他的畫展常常串連成為一張迷你專輯。
所有的藝術都可以被定義為:人類需要透過模仿和象徵來組織感官接收的混亂訊息而產生的結果。......就聽覺而言,它是音樂。藝術以詩歌解決過度飽和的文字與思想,透過哲學與政治將思想串聯。而且藝術令人感到愉快。 這是一本應該需要一些古典音樂背景(基礎?)知識,才能好好地享受的書。 由享譽國際,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對於印象派畫派展覽的心得。作者描述了在展場中親眼所見的震撼和對畫作的愛慕之情,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於印象派藝術的熱愛和震撼。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新藝術運動對美學的影響。該運動挑戰19世紀歐洲傳統,強調自然和優雅曲線,融合東西方風格。討論曲線派與直線派,以及後續風格。呼籲珍惜各風格貢獻,並注入智慧創作,開創美的可能性。
Thumbnail
在波茨坦的「巴貝里尼博物館」遇到一整層樓的印象派和莫內。看他的畫會不由自主被捲進場景當中,那些筆刷的斑點色塊像是會流動的一樣,有時候會先站近了細看斑點紋路,再站遠了看整體色彩,一幅畫能夠讓人駐足好久好久,喜歡他對光影的敏銳洞察,好像轉瞬即逝的時間都被他捕捉進畫中了。
Thumbnail
說到印象派的畫,我想到20年前的自己,那時人生第一次去北美館看印象派的畫展,是跟職訓局的同學們一起去看的,那時覺得好SHOCK,覺得很多在書本上介紹的畫家,都在這邊看到了,而且看到的是真跡,超級感動的。 那時在一堆的畫作當中我後來愛上了莫內的紫色,他的睡蓮池的紫色系列讓我覺得很迷幻,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