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其實,你可以不用買保險

今天收到了一位網路客戶的保險規劃諮詢 諮詢之前除了確認體況、需求、預算之外 也順便了解了一下家庭、職業狀況 這位客戶的背景還滿不錯的 家人已經留了兩間房子給他,一間自住一間租人 自己的職業也是高科技產業的工程師,收入也是很穩定的「高」 簡單來說就是俗稱的人生勝利組 大概了解狀況之後我就跟他說了....
其實,以你的狀況來說,不買保險也沒什麼差
我沒問他收入,畢竟收入是比較私人的隱私 但光是以我其他客戶的實際狀況推估,這位客戶保底也是年薪150萬 他是單身,錢應該也不太有地方花才是 就算遇到醫療狀況,目前常見的達文西微創手術費用大約落在15~25萬左右 這客戶自己的戶頭就隨時都拿得出這樣的錢了
何必買保險呢?
就算是癌症、重大傷病這樣動輒百萬花費的開銷 本身的存款、股票,也都還夠付 最差的狀況都還有兩棟房子可以再變現 以這樣的狀況來說,真的是沒什麼買保險的必要了 但我後續還是給了建議方案 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
客戶本身還年輕,透過保險轉嫁風險的「成本」是低的
自己承擔風險
風險的發生是沒有挑時機的 假設資產有500萬,遇到的風險需要花300萬來解決 自己的資產頓時只剩下200萬 能不能自己承擔?絕對能 但只是會比較心痛一點
風險損失大於自己的資產
風險發生後,損失的大小也是不確定的 那如果花費遠大於自己的資產呢?
透過保險做風險轉嫁
客戶目前還很年輕,保費也是相對便宜 買100萬的定期癌症險,一年保費還不到1000塊錢 以這樣的保費對比保障的槓桿來說,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還是建議他可以挪出部分資產做規劃 雖然可以自己承擔風險,但挪出部分資產來做保險規劃會是更聰明的作法 等年級大、保費變貴、保障槓桿相對沒有這麼高時,再來決定要不要把保額降低,或是完全不規劃保險了,全部風險自行承擔
保險不是風險管理的唯一工具選擇
自己的資產越多,相對的對保險的依賴也就越小 而買保險也是要付出成本的,並不是就無限上綱的一直追加預算 機會成本是經濟學很重要的觀念 錢拿去繳保費,就沒有多餘的錢可以做其他運用,可能連帶影響退休生活 如果不買保險,當然也可以自己承擔風險,但承擔的風險也可能會是無限大 這中間的取捨應該要自己好好思考一下
應該要正視自己的狀況 再來決定如何風險管理
資產越多的人,容錯率本身就是高的 就算真遇到風險,再怎麼慘也不會比一般的市井小民還慘 反而很多人的資產、收入狀況並沒有優於他人 卻又高估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 等真的遇到風險了才在哇哇叫 這樣的狀況稱為「無知的風險自留」 可以自己設想一些狀況,問問自己遇到了該怎麼處裡?這樣的處裡方式能否接受? 一般的擦挫傷、運動扭傷,花200塊的掛號費用就能解決,這對多數人來說都是可以負擔的,自然就可以選擇自行承擔、不買保險 身體一些小狀況或是意外需要住院、手術,花費大約落在5萬,加上得休養一個月,這對多數有準備緊急預備金的人來說,也應該是可以承擔的風險,可以選擇自行承擔,若是不能承受的話,也可以視保費的高低來決定是否規劃對應險種 癌症、重大傷病這這樣的狀況發生,除了醫藥費之外,休養時間可能長達一年以上,連帶的就是一年沒有任何收入。這樣的風險就應該是多數人沒有辦法承擔的了,所以應該要優先做好保險規劃 學著讓自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了解自己的狀況、需求、預算,不要總只是被業務員創造出需求,或是對話術毫無招架能力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業務員推的保險好不好,名稱丟google就有答案了 保險通常也不是只繳一年的,一輩子繳的保費可能遠大於一台汽車的花費 買車應該很少人不做功課的吧?那買保險又怎麼能不做功課呢?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可以點個喜歡
如果有問題想要討論的話,可以訊息臉書或是LINE討論看看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