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黑潮的基礎調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2 / 06 / 18 )
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一篇論文,裡面有很豐富且細緻的關於黑潮的數據,覺得對我幫助很大,在此很開心地跟各位分享:
所謂的細緻是指,該研究從水深 40 公尺到 500 公尺,共分 12 層來調查黑潮的流速及流向,例如附圖所呈現的,就是在水深 40 公尺處的圖【註 1】,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翻看其他內容。
附帶一提,兩個月前,我發了篇「樂見中研院院長重視黑潮發電」的貼文,附圖貼文有這樣一句話:「但是過去台灣並無完整的基礎資料庫,現在開始測量洋流 ...... 」【註 3】。當初看到這句話時我有停頓了一下,畢竟,相關基礎資料連我這「非學界中人」都曾瞄過不少,只是因為檔案沒有整理好,重新找起來還挺耗神而已。但後來我又轉念一想,雖然有資料、也就是說黑潮的研究並不是從零開始,但沒有「完整的資料庫」這句話仍是事實,中研院院長並沒有說錯。
所以,期盼日後在政府和企業的大力支持下,能夠有更多優秀的學者投入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
【註 1】
這張圖在檔案的第 99 頁(依左邊子目錄。但若是依下方頁碼,則為第 83 頁)
【註 2】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84內容數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文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網上翻找綠島和蘭嶼的資料時,無意間看到「小蘭嶼」,覺得可能是個理想的著手處。 某次交流我倡議的「島嶼錨固」方案時,有朋友提醒,跟居民溝通往往就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建議我別太樂觀。
政府有關部門在看到我倡議的「黑潮發電的島嶼錨固方案」後,若願意嘗試付諸實驗,時程最快、成本最低的選項,可能是找台灣大學郭振華教授的團隊合作。畢竟,船和發電機都已經有現成的【註 1】。
在「科技部海洋學門資料庫」看到精美的海底地形圖【註 1】,可以跟先前的貼文合看: 台灣東岸海底地形 在前文中,我有特別標明兩處較可能「海床錨固」成功的地域,分別是宜蘭外海的琉球島弧西端、以及呂宋島弧一直延伸到台東外海附近。
前篇貼文剛提及,最近媒體上出現黑潮發電的頻率變高了,沒想到昨天的中時社論內容又再度觸及黑潮發電: 中時社論》 有目標無策略的2050淨零排放 段落中提及的內容在先前的貼文中都曾經論及,我會在附註中依序提供給各位參考
在國發會公布的淨零碳排路徑圖中有觸及洋流發電,所以,最近媒體上出現了一些相關報導。其中,最大咖的應該就屬中研院院長:
經濟部在新公布的今年度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中,首度增列了「海洋能」項目,且每度費率高達 7.32 元(附圖最後一行)【註 1】。
在網上翻找綠島和蘭嶼的資料時,無意間看到「小蘭嶼」,覺得可能是個理想的著手處。 某次交流我倡議的「島嶼錨固」方案時,有朋友提醒,跟居民溝通往往就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建議我別太樂觀。
政府有關部門在看到我倡議的「黑潮發電的島嶼錨固方案」後,若願意嘗試付諸實驗,時程最快、成本最低的選項,可能是找台灣大學郭振華教授的團隊合作。畢竟,船和發電機都已經有現成的【註 1】。
在「科技部海洋學門資料庫」看到精美的海底地形圖【註 1】,可以跟先前的貼文合看: 台灣東岸海底地形 在前文中,我有特別標明兩處較可能「海床錨固」成功的地域,分別是宜蘭外海的琉球島弧西端、以及呂宋島弧一直延伸到台東外海附近。
前篇貼文剛提及,最近媒體上出現黑潮發電的頻率變高了,沒想到昨天的中時社論內容又再度觸及黑潮發電: 中時社論》 有目標無策略的2050淨零排放 段落中提及的內容在先前的貼文中都曾經論及,我會在附註中依序提供給各位參考
在國發會公布的淨零碳排路徑圖中有觸及洋流發電,所以,最近媒體上出現了一些相關報導。其中,最大咖的應該就屬中研院院長:
經濟部在新公布的今年度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中,首度增列了「海洋能」項目,且每度費率高達 7.32 元(附圖最後一行)【註 1】。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海洋歷史與水下考古_李其霖(淡江歷史系系主任) 1.海洋史研究方法,從真實的船舶遺骸,思考背後由誰打造的?何時打造的?航行路線為何?航行目的為何?船具有哪些功能?船的構造為何?及背後特定國家、特定時代的行政制度、軍事制度?等 2.台灣周邊16世紀成為海上熱區,因沿著海岸線走。 3.廈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資料來源:水利署中文版全球資訊網 我在研究所期間,誤以為寶山水庫的水是給新竹市民的飲用水源,結果因為調查的結果則是頭前溪的水。我目前不確定頭前溪的水是否乾淨,因為有一個「我們要喝乾淨水」的聯盟在我就讀期間發表言論與調查及抗爭,連頭前溪上游的重工業廢水都徹底調查過。很巧合的是,新竹市的高級住宅區
Thumbnail
如果沒有去過蘭嶼或者尚未去過蘭嶼,閱讀本書大有從台灣本島移民至蘭嶼的意味。如果沒有去過蘭嶼或者尚未去過蘭嶼,閱讀本書大有對蘭嶼歷史及文化深入淺出的概念,尤其沒有被記入歷史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位於花蓮的"黑潮文教海洋基金會",主要關注「鯨豚與海洋」的相關議題,並且有環境教育、鯨豚解說培訓志工、鯨豚監測、海洋廢棄物等事項。我們邀請到黑潮的執行長林東良分享「島航計畫」,並從中獲取很多山與海視角的能量。
我國98%的能源仰賴進口 發展自主能源勢在必行 也正因為台灣四面環海 面對覆蓋地表面積達2/3以上的海洋 所蘊含著各種巨大能量 如何被轉換為發電力 也是亟需努力的方向 目前的研究發展 可透過下列四種方式轉為電力 一、「潮汐」 是指隨著地球自轉及月球引力使海面產生高低變化的現象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前幾天,看到一篇社論,是建議台灣因應水資源不足,建議興建海中水庫: 當下看到標題,覺得非常特別的構思,心中第一個浮現的問題,是否有成功案例,為何沒怎麼聽過這種做法?看了內文,發現有個案例,是在香港,約莫是五年前建造成立的,至於成效如何,文中沒有做大篇幅的討論,單純就建造後的優點做了介
不是只有地震就會發生海嘯!! #海嘯 如果用另外一個詞稱呼會更加精準 #潮汐浪 潮汐浪意味著海浪週期時間更長。 其型態更像是潮汐一般而非高高隆起的一堵牆 像是潮汐又是如何造成災害呢? 他就像是漲潮一樣水位平均上升,覆蓋面積自極大。 中彰的潮汐落差約6公尺,潮間帶距離好幾公里。
在WavyOcean平台上,可以通过3D模拟看到粤港澳大湾区沿海的洋流移动情况。 用户还可以查看和下载繁、简体中文和英文版本的水域数据(如平均温度、盐度和溶解氧水平)。 WavyOcean由香港科技大学推出,是中国首个可通过网络浏览器或手机应用程序访问的以科学为基础的海洋环境可视化平台。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海峽地區的情勢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金廈水域的對峙情勢更是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這一地區成為台海衝突的熱點之一,兩岸海巡、海警的對峙情況突顯了台灣面臨的複雜挑戰,以及國軍在此處置中所採取的應對措施。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海洋歷史與水下考古_李其霖(淡江歷史系系主任) 1.海洋史研究方法,從真實的船舶遺骸,思考背後由誰打造的?何時打造的?航行路線為何?航行目的為何?船具有哪些功能?船的構造為何?及背後特定國家、特定時代的行政制度、軍事制度?等 2.台灣周邊16世紀成為海上熱區,因沿著海岸線走。 3.廈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資料來源:水利署中文版全球資訊網 我在研究所期間,誤以為寶山水庫的水是給新竹市民的飲用水源,結果因為調查的結果則是頭前溪的水。我目前不確定頭前溪的水是否乾淨,因為有一個「我們要喝乾淨水」的聯盟在我就讀期間發表言論與調查及抗爭,連頭前溪上游的重工業廢水都徹底調查過。很巧合的是,新竹市的高級住宅區
Thumbnail
如果沒有去過蘭嶼或者尚未去過蘭嶼,閱讀本書大有從台灣本島移民至蘭嶼的意味。如果沒有去過蘭嶼或者尚未去過蘭嶼,閱讀本書大有對蘭嶼歷史及文化深入淺出的概念,尤其沒有被記入歷史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位於花蓮的"黑潮文教海洋基金會",主要關注「鯨豚與海洋」的相關議題,並且有環境教育、鯨豚解說培訓志工、鯨豚監測、海洋廢棄物等事項。我們邀請到黑潮的執行長林東良分享「島航計畫」,並從中獲取很多山與海視角的能量。
我國98%的能源仰賴進口 發展自主能源勢在必行 也正因為台灣四面環海 面對覆蓋地表面積達2/3以上的海洋 所蘊含著各種巨大能量 如何被轉換為發電力 也是亟需努力的方向 目前的研究發展 可透過下列四種方式轉為電力 一、「潮汐」 是指隨著地球自轉及月球引力使海面產生高低變化的現象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前幾天,看到一篇社論,是建議台灣因應水資源不足,建議興建海中水庫: 當下看到標題,覺得非常特別的構思,心中第一個浮現的問題,是否有成功案例,為何沒怎麼聽過這種做法?看了內文,發現有個案例,是在香港,約莫是五年前建造成立的,至於成效如何,文中沒有做大篇幅的討論,單純就建造後的優點做了介
不是只有地震就會發生海嘯!! #海嘯 如果用另外一個詞稱呼會更加精準 #潮汐浪 潮汐浪意味著海浪週期時間更長。 其型態更像是潮汐一般而非高高隆起的一堵牆 像是潮汐又是如何造成災害呢? 他就像是漲潮一樣水位平均上升,覆蓋面積自極大。 中彰的潮汐落差約6公尺,潮間帶距離好幾公里。
在WavyOcean平台上,可以通过3D模拟看到粤港澳大湾区沿海的洋流移动情况。 用户还可以查看和下载繁、简体中文和英文版本的水域数据(如平均温度、盐度和溶解氧水平)。 WavyOcean由香港科技大学推出,是中国首个可通过网络浏览器或手机应用程序访问的以科学为基础的海洋环境可视化平台。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海峽地區的情勢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金廈水域的對峙情勢更是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這一地區成為台海衝突的熱點之一,兩岸海巡、海警的對峙情況突顯了台灣面臨的複雜挑戰,以及國軍在此處置中所採取的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