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踏入了8月,實習結束後,暑假總算正式開始了。小夜還是沒有閒下來,生活回到在北護唸書前,工作埋首在文字堆裡。
今年5月,受Covid-19疫情影響,學校的課程突然改為線上課程,護理技術考試改為看示範影片寫心得的替代方案,實習也變成和臨床教師、同組同學天天線上meeting,外加使盡大家的創意來模擬技術考。這種情況,無論是老師和學生,都無法作出很充分的準備,不過也是種另類的經驗。
下學期的課程,只有內外科護理學和婦嬰護理學兩門,因為成功抵免了研究概論,也剛好沒選到選修課。這樣下來,週一到週五,幾乎每天都是半天上課(上午8 or 9到12;或下午1:30到4:30),婦嬰護理學在學期初前幾週課程較密集,有幾天需要上下午都上課,到後面就會幾天不上課,是因為老師群需要帶其他班學生實習而調整;不過,老師很體諒大家對內外科(5學分)很緊張,所以考試都會刻意和內外科考試的時間錯開,甚至調整不上課。
那麼,就先來說說這個佛心來著的婦嬰護理學吧XDDDDD
婦嬰護理學簡單來說,就是由懷孕到嬰兒剛出生的這段時間,對這個家庭的照護的學問。護理的對象,除了婦女和新生兒外,丈夫、婆婆媽媽、三姑六婆老祖宗,都是護理的對象。我們先從產後護理學起,內容包括母乳哺餵、新生兒評估和護理,再來學分娩過程和懷孕期的學理、護理方式,像是生產的過程、胎心音監測等等,還有如何協助待產婦女減輕產痛這些,最後還有因應國考,有一個高危險妊娠的課程,像是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等等的。學校的技術教室有和真實新生兒一樣大、一樣重的教具,我以讓我們練習評估、新生兒沐浴的技巧。學期的安排是前12週上課,班上同學分成第一第二梯,第一梯在學期中5月底~6月底實習,第二梯在暑假7月實習;只可惜我們這學期,兩個梯次的同學都因疫情關係,沒機會去醫院實習,連孕產婦新生兒都沒機會摸到,大哭。
內外科護理學算是護理系的核心,最最最簡單來說,就是從「需要接受醫療的人」的護理來當出發點。在醫院中,外科就是接受手術的病人,內科就是沒接受手術、或手術後一段時間,不需再接受手術的病人;也就是說,屬於內科或外科,是視情況而變動的。內外科護理學的課程共8學分,這學期5學分,下個學期3學分;課程一開始講手術前中後期護理、住院期間心理壓力、疼痛、營養等,之後分系統介紹身體評估方式(上學期的身體評估課大多數有帶過~)、各種疾病的特徵、檢查方式、治療方式、護理措施等,範圍涵括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骨骼肌肉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其他的大概安排在下個學期吧~各個疾病的用藥也是考點之一,雖然很多都是上學期的藥理學就教過的東西,不過真的背完就開始消逝了,要重溫一下XD
護理技術教了On IV、抽痰、導管護理等等,項目比上學期的基本護理學少,但技術相對較繁複。不過沒機會去臨床的我們,希望在下梯次的實習時,有機會獲得這些技能Q___Q
以上兩門課的考試,都比照護理師執照考試,全部考選擇題;婦嬰的題目大部分是國考題庫,內外科的話每次不同,但我覺得有練習國考題,會比較抓得到出題的方向。
線上實習呢,是因應三級警戒期間,醫院停止所有醫療學門學生實習的替代方案,就是由原本應帶我們實習的老師,安排我們做一些盡量接近臨床會做的事。我們面對的病人,是以前的人留下的臨床個案,或是由老師再補充演繹,我們運用這些有限的資料來創造無限(誤)(不是啦!)
線上實習的很多時間,都是在討論這些臨床個案,順便由老師補充一些相關的臨床經驗,作業一樣沒少甚至更多,只是對象換成紙上的個案。技術考試也是用手邊的娃娃來當病人模擬。作業部分,主要是護理問題分析、護理計劃的書寫等等。
老實說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其實都很希望可以實際到臨床去實習,我也相信這樣的機會,近年都不會再有。
接下來,就是下學期的內外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還有選修課安寧照護。安寧也有到醫院見習耶,真期待!希望9月時就可以安心回學校了__
之前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