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國北護學士後護理】(5) —因疫情而陣腳大亂的109學年下學期課程&線上實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知不覺踏入了8月,實習結束後,暑假總算正式開始了。小夜還是沒有閒下來,生活回到在北護唸書前,工作埋首在文字堆裡。
今年5月,受Covid-19疫情影響,學校的課程突然改為線上課程,護理技術考試改為看示範影片寫心得的替代方案,實習也變成和臨床教師、同組同學天天線上meeting,外加使盡大家的創意來模擬技術考。這種情況,無論是老師和學生,都無法作出很充分的準備,不過也是種另類的經驗。
下學期的課程,只有內外科護理學和婦嬰護理學兩門,因為成功抵免了研究概論,也剛好沒選到選修課。這樣下來,週一到週五,幾乎每天都是半天上課(上午8 or 9到12;或下午1:30到4:30),婦嬰護理學在學期初前幾週課程較密集,有幾天需要上下午都上課,到後面就會幾天不上課,是因為老師群需要帶其他班學生實習而調整;不過,老師很體諒大家對內外科(5學分)很緊張,所以考試都會刻意和內外科考試的時間錯開,甚至調整不上課。
那麼,就先來說說這個佛心來著的婦嬰護理學吧XDDDDD
婦嬰護理學簡單來說,就是由懷孕到嬰兒剛出生的這段時間,對這個家庭的照護的學問。護理的對象,除了婦女和新生兒外,丈夫、婆婆媽媽、三姑六婆老祖宗,都是護理的對象。我們先從產後護理學起,內容包括母乳哺餵、新生兒評估和護理,再來學分娩過程和懷孕期的學理、護理方式,像是生產的過程、胎心音監測等等,還有如何協助待產婦女減輕產痛這些,最後還有因應國考,有一個高危險妊娠的課程,像是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等等的。學校的技術教室有和真實新生兒一樣大、一樣重的教具,我以讓我們練習評估、新生兒沐浴的技巧。學期的安排是前12週上課,班上同學分成第一第二梯,第一梯在學期中5月底~6月底實習,第二梯在暑假7月實習;只可惜我們這學期,兩個梯次的同學都因疫情關係,沒機會去醫院實習,連孕產婦新生兒都沒機會摸到,大哭。
內外科護理學算是護理系的核心,最最最簡單來說,就是從「需要接受醫療的人」的護理來當出發點。在醫院中,外科就是接受手術的病人,內科就是沒接受手術、或手術後一段時間,不需再接受手術的病人;也就是說,屬於內科或外科,是視情況而變動的。內外科護理學的課程共8學分,這學期5學分,下個學期3學分;課程一開始講手術前中後期護理、住院期間心理壓力、疼痛、營養等,之後分系統介紹身體評估方式(上學期的身體評估課大多數有帶過~)、各種疾病的特徵、檢查方式、治療方式、護理措施等,範圍涵括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骨骼肌肉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其他的大概安排在下個學期吧~各個疾病的用藥也是考點之一,雖然很多都是上學期的藥理學就教過的東西,不過真的背完就開始消逝了,要重溫一下XD
護理技術教了On IV、抽痰、導管護理等等,項目比上學期的基本護理學少,但技術相對較繁複。不過沒機會去臨床的我們,希望在下梯次的實習時,有機會獲得這些技能Q___Q
以上兩門課的考試,都比照護理師執照考試,全部考選擇題;婦嬰的題目大部分是國考題庫,內外科的話每次不同,但我覺得有練習國考題,會比較抓得到出題的方向。
線上實習呢,是因應三級警戒期間,醫院停止所有醫療學門學生實習的替代方案,就是由原本應帶我們實習的老師,安排我們做一些盡量接近臨床會做的事。我們面對的病人,是以前的人留下的臨床個案,或是由老師再補充演繹,我們運用這些有限的資料來創造無限(誤)(不是啦!)
線上實習的很多時間,都是在討論這些臨床個案,順便由老師補充一些相關的臨床經驗,作業一樣沒少甚至更多,只是對象換成紙上的個案。技術考試也是用手邊的娃娃來當病人模擬。作業部分,主要是護理問題分析、護理計劃的書寫等等。
老實說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其實都很希望可以實際到臨床去實習,我也相信這樣的機會,近年都不會再有。
接下來,就是下學期的內外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還有選修課安寧照護。安寧也有到醫院見習耶,真期待!希望9月時就可以安心回學校了>__<
之前的文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會員
20內容數
小夜是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學士後護理系的學生,是109學年入學這一屆的,二下快要結束了!這邊寫了一些應考和就讀的心得~原載於個人部落格,現在遷過來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夜貓的夜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實習心得糾結多日不知從何寫起,每天的內容都又多又充實而且很累,睡眠時間不到六小時,默默瘦了2公斤,第一次實習對我來說衝擊是滿大的。 實習完的當下,只覺得作業好多好累,每天都在堅持著我還不能睡我要寫完,在醫院時有時不知道應該要做什麼好,很多事情又不會做也不能做,顯眼又無用的一群Q_Q
109學年第一學期,由8月1號開始的暑期先修課程,到正式開學日9月7號,到今天2021年1月8號考完最後一科的期末考,學期終於結束了!過了這漫長又緊湊的五個月,回到家第一件事是躲在被窩裡昏過去(到臺北生活以來最冷的一年>__<),第二時間才是出門吃飯然後到圖書館抱小說回家看XD
就這樣開學到第三週了!時間過得飛快,腦裡填滿新的知識,感覺在一個身體疲倦但心靈不會太累的狀態。想知道什麼叫被知識轟炸嗎?來唸了就知道了XD 下一篇大概是暑期課程結束,或是正式開學之後了!
實習心得糾結多日不知從何寫起,每天的內容都又多又充實而且很累,睡眠時間不到六小時,默默瘦了2公斤,第一次實習對我來說衝擊是滿大的。 實習完的當下,只覺得作業好多好累,每天都在堅持著我還不能睡我要寫完,在醫院時有時不知道應該要做什麼好,很多事情又不會做也不能做,顯眼又無用的一群Q_Q
109學年第一學期,由8月1號開始的暑期先修課程,到正式開學日9月7號,到今天2021年1月8號考完最後一科的期末考,學期終於結束了!過了這漫長又緊湊的五個月,回到家第一件事是躲在被窩裡昏過去(到臺北生活以來最冷的一年>__<),第二時間才是出門吃飯然後到圖書館抱小說回家看XD
就這樣開學到第三週了!時間過得飛快,腦裡填滿新的知識,感覺在一個身體疲倦但心靈不會太累的狀態。想知道什麼叫被知識轟炸嗎?來唸了就知道了XD 下一篇大概是暑期課程結束,或是正式開學之後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與臨床最最接近的時刻… 應該很多人知道讀護理的必經之路就是實習,而且專科是兩次一小一大,此時此刻的我還沒成年就在經歷三個禮拜的小實習,第一次以實習護生的身份踏入臨床與病人、家屬、學姐互動
Thumbnail
最近的找托嬰之行程,其實我們真的很多心累了不少,而面對未來的生活,我突然覺得,護理師在這個育嬰的情況真的非常非常坎坷,從以前不曾體會過,直到結婚至生子後,這些問題才會不時的顯現出來。
Thumbnail
護理系畢業後,首次進入加護病房的經歷。透過真實的故事,分享護理人員工作的細節和挑戰。
Thumbnail
進入護理學校的學生們,面臨選擇護理的原因,有的是自願,有的卻受到家人的影響。無論原因如何,這將是一條不歸路,需要投入很多心力和時間。對於沒有興趣的人來說,未來的路將很難維持下去。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醫學生在家庭醫學科實習期間的主要內容及經驗心得。在實習期間,醫學生主要進行報告作業、自主學習和觀摩學習,並分享了自己在病房探訪病人、與病人家屬溝通的經驗。作者認為在舒適的生活環境中學習得相對較少,心得也會比較減少。
1.職護 不一定有學姊 每天坐下來都想說 我現在要幹嘛? 2.我們自己的規則是什麼 我們現在開始做預防 所以要能夠及早開始是最好的 所以就要開始想計畫裡的問卷要怎麼做 3.到了職場之後 所有人都會看你 他們也沒有別人可以看了
Thumbnail
介紹臨床病理科的業務範圍,實習內容及經驗心得分享,並強調個人經歷與成長,以及醫學生在不同科別實習的獨特性。
Thumbnail
懷孕對許多人來說是一段充滿喜悅的時光,但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程度的壓力。為了讓準父母在面對生產的未知時能夠更加從容,亞東醫院特別設立了「生產體驗營」,提供了一系列的產前暖身課程,讓準父母們更深入了解生產過程,減輕焦慮,全力迎接寶寶的到來。延伸閱讀:亞東醫院生產體驗營 消除產前
護理位在轉變的世代,而時代進步的路上,新舊觀念的衝突難免,但我們是否具備接受「改變」的勇氣?夾好乾淨的頭髮跟維持儀容就是展現專業形象,那帶著徹夜未眠的疲憊上班,想問疲勞駕駛跟給藥錯誤嚴重度是否相當? 當世代間的隔閡深化,那高聳金字塔腐壞跟停滯也是可預期的,實在難以壯大、難以改變,嘖嘖嘖。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與臨床最最接近的時刻… 應該很多人知道讀護理的必經之路就是實習,而且專科是兩次一小一大,此時此刻的我還沒成年就在經歷三個禮拜的小實習,第一次以實習護生的身份踏入臨床與病人、家屬、學姐互動
Thumbnail
最近的找托嬰之行程,其實我們真的很多心累了不少,而面對未來的生活,我突然覺得,護理師在這個育嬰的情況真的非常非常坎坷,從以前不曾體會過,直到結婚至生子後,這些問題才會不時的顯現出來。
Thumbnail
護理系畢業後,首次進入加護病房的經歷。透過真實的故事,分享護理人員工作的細節和挑戰。
Thumbnail
進入護理學校的學生們,面臨選擇護理的原因,有的是自願,有的卻受到家人的影響。無論原因如何,這將是一條不歸路,需要投入很多心力和時間。對於沒有興趣的人來說,未來的路將很難維持下去。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醫學生在家庭醫學科實習期間的主要內容及經驗心得。在實習期間,醫學生主要進行報告作業、自主學習和觀摩學習,並分享了自己在病房探訪病人、與病人家屬溝通的經驗。作者認為在舒適的生活環境中學習得相對較少,心得也會比較減少。
1.職護 不一定有學姊 每天坐下來都想說 我現在要幹嘛? 2.我們自己的規則是什麼 我們現在開始做預防 所以要能夠及早開始是最好的 所以就要開始想計畫裡的問卷要怎麼做 3.到了職場之後 所有人都會看你 他們也沒有別人可以看了
Thumbnail
介紹臨床病理科的業務範圍,實習內容及經驗心得分享,並強調個人經歷與成長,以及醫學生在不同科別實習的獨特性。
Thumbnail
懷孕對許多人來說是一段充滿喜悅的時光,但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程度的壓力。為了讓準父母在面對生產的未知時能夠更加從容,亞東醫院特別設立了「生產體驗營」,提供了一系列的產前暖身課程,讓準父母們更深入了解生產過程,減輕焦慮,全力迎接寶寶的到來。延伸閱讀:亞東醫院生產體驗營 消除產前
護理位在轉變的世代,而時代進步的路上,新舊觀念的衝突難免,但我們是否具備接受「改變」的勇氣?夾好乾淨的頭髮跟維持儀容就是展現專業形象,那帶著徹夜未眠的疲憊上班,想問疲勞駕駛跟給藥錯誤嚴重度是否相當? 當世代間的隔閡深化,那高聳金字塔腐壞跟停滯也是可預期的,實在難以壯大、難以改變,嘖嘖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