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是遇到討厭的人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張德芬曾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所有你遇見的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的結果。所以,如果你常常看別人不順眼,其實,你真正不順眼的人,只有你自已。
不知道你有沒過這樣經驗,有個同事A,上班混水摸魚、揮科打諢,每天快樂的當個薪水小偷,可惡的是還混的比責任感滿滿、每天燃燒自已的你還風生水起,你有苦難言,總讓你氣的牙癢癢,天啊!你簡直無法想像,這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不負責任的人?!你不解、帶著滿頭的黑人問號一天又一天,心裡總有鼓氣彷彿梗在喉管一般,吞也吞不下,每天一想到上班,就憂鬱的不得了,但,親愛的你有沒有發現,其實你憤怒情緒的背後,還帶著一絲絲你不自知的豔羨呢?坦白說,你是不是真的有一點羨慕他能無懼外界的眼光,做最真實的自己?而你卻只能日復一日戴著刻上「我超有責任感」的面具,為那微薄的工資折腰,對嗎?其實正因為這樣,所以你才會不自覺地將你滿腹怒氣轉嫁到擁有這樣特質的人,這種現象,在榮格心理學當中被稱之為「陰影投射」。這些不被自己接受的、不喜歡的、潛藏在潛意識內的那些被我們信念認定不好的特質,我們叫它做“陰影”,因為害怕被指責、被看見,所以我會把這些負向的特質藏在內心深處不被覺察的小角落,就像是遇到灰塵,總天真的以為把它掃進桌子底下就不會被發現一樣。但它真的不存在嗎?不是的,這些你不願承認、不願被指責的特質,終有一天,會在最適當的時間被勾動,因為投射(projection)是一種由內在自我所構成的防禦。它可以讓我們把各式各樣的問題看成「外在」,不願接受它們是發生在我的「內在」,只要“投射”在他人身上,我們就能透過責怪別人,來強化自已與他人是不同的表像。

那麼,該如何辨識出陰影投射呢?方法其實不難,只要發現當每次有什麼樣的人事物引爆我們怒氣時,就去找出他們讓你覺得討厭的特質,通常那些讓我們批評得最厲害的人,就是我們的投射。比如說,你不喜歡自己自私,所以當別人說你自私時,你就會像是被激怒的刺蝟般,豎起身上的刺向他人,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護自已,然後你也會對別人是否自私這件事特別注意,所以你總不自覺地會將自私投射到外界,並透過揭露或批評別人的自私行為,來證明自己公正無私。如果你覺得有些熟悉,那麼你可能也落入了陰影投射的狀況。

或許你會問:所有的投射都是不好的嗎?倒也不盡然,人生其實就像一面鏡子,它能如實的反射出你目前內在的狀況,唯有當你懂得覺察,留心投射的發生,讓每個投射對你來說,都成為你人生的指引,也讓你有機會透過這份獨一無二的禮物,揭露出我們不願意承認的“陰影,然後你才有機會透過承認這個「陰影」也是真實的你的一部份,因而收回投射。所以當你發現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不同的情境裡,卻一直遇到相似討厭的人、事、物時,親愛的,那就是你的內在提醒你,你最不喜歡的其實是你自己,而此時你該做的,就是承認它,然後回來關注、安頓自己那顆不安的心,如此就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不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人,我承認。   遇到自己不想做、不喜歡的事,我從一開始就會拒絕得很明顯,儘管知道多嘗試也沒壞處,還是堅持反對 ; 覺得對方的態度讓我覺得討厭,就會感到憤怒並試圖抵抗,就像一隻「以刺會友」的豪豬。   現在長大的我,依然有這種情緒,只能學習不去理會那些我所討厭的行
    你看到的、聽到的是你自己過濾出來的,那不是全部,不全然是真相!你只看到,聽到,感受到你想要的部分,不想要的根本就看不到,聽不見。 在生活中,我們常對別人的行為感到不滿,卻不曾察覺,這些反感實際上源於自己。每個讓我們不舒服的人,其實都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自己的陰影與不足。 當我們批評他人時,那些
    Thumbnail
    猜測和想像是件可怕的事,我們只顧著自己的想法,忘記去看別人是友善的,我們心裡充滿忌妒,是因為我們很羨慕,別人過的比我們好,所以讓我們露出了,人性的黑暗面。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我是時常會有「內耗感」的人。而我發現,我身邊也聚集了跟我相似的一群人。 人總是會看不清自己的現況,但卻能看懂發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是源自於什麼。 這就是為什麼有共鳴的人總是會互相吸引。 那些與我們有共鳴的人,都是作為「鏡子」出現在我們身旁,為的是讓我們能看清自己。
    原來我是一個焦慮 內耗的人,獨一獨二 僅此而已。 內耗的人就是不斷地需要吸取別人的能量,來滿足跟緩解自己的焦慮感,以為我這麼多年一直覺得我自己是內向的人 ,其實我是不斷的需要外界 跟身邊的人不斷給我提供能量來滿足自己的被需要感。 「不管他身邊有誰 他就是不愛我」 曾經的我想著他會對其他的女人有
    Thumbnail
    當你常說別人的時候,其實自己才是最大的惡毒,因為外面世界都是你內心投射出來,只是你渾然不知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有時人與人之間為何會似乎有一股無形的仇視與疏離,其實可能來源於對方的心理傷害或主觀感受,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想法,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並尋求著更健康的關係。無論如何,保持善良與尊重永遠是正確的選擇。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
      我不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人,我承認。   遇到自己不想做、不喜歡的事,我從一開始就會拒絕得很明顯,儘管知道多嘗試也沒壞處,還是堅持反對 ; 覺得對方的態度讓我覺得討厭,就會感到憤怒並試圖抵抗,就像一隻「以刺會友」的豪豬。   現在長大的我,依然有這種情緒,只能學習不去理會那些我所討厭的行
    你看到的、聽到的是你自己過濾出來的,那不是全部,不全然是真相!你只看到,聽到,感受到你想要的部分,不想要的根本就看不到,聽不見。 在生活中,我們常對別人的行為感到不滿,卻不曾察覺,這些反感實際上源於自己。每個讓我們不舒服的人,其實都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自己的陰影與不足。 當我們批評他人時,那些
    Thumbnail
    猜測和想像是件可怕的事,我們只顧著自己的想法,忘記去看別人是友善的,我們心裡充滿忌妒,是因為我們很羨慕,別人過的比我們好,所以讓我們露出了,人性的黑暗面。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我是時常會有「內耗感」的人。而我發現,我身邊也聚集了跟我相似的一群人。 人總是會看不清自己的現況,但卻能看懂發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是源自於什麼。 這就是為什麼有共鳴的人總是會互相吸引。 那些與我們有共鳴的人,都是作為「鏡子」出現在我們身旁,為的是讓我們能看清自己。
    原來我是一個焦慮 內耗的人,獨一獨二 僅此而已。 內耗的人就是不斷地需要吸取別人的能量,來滿足跟緩解自己的焦慮感,以為我這麼多年一直覺得我自己是內向的人 ,其實我是不斷的需要外界 跟身邊的人不斷給我提供能量來滿足自己的被需要感。 「不管他身邊有誰 他就是不愛我」 曾經的我想著他會對其他的女人有
    Thumbnail
    當你常說別人的時候,其實自己才是最大的惡毒,因為外面世界都是你內心投射出來,只是你渾然不知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有時人與人之間為何會似乎有一股無形的仇視與疏離,其實可能來源於對方的心理傷害或主觀感受,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想法,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並尋求著更健康的關係。無論如何,保持善良與尊重永遠是正確的選擇。
    Thumbnail
    人本來就喜歡挑剔自己、折磨自己,搞得自己很緊張。這些預設的想法讓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很負面,跟自己的關係搞得很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