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天成為知識IP的行動日誌005-打造知識體系的預備動作-製作卡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寫文章跟製作簡報挺像的。
甚至拆解出來的環節,可以套用到任何技能中:模仿→解構→組裝→成品。
然而,裡面的每個環節怎麽做,要做到哪,才是最重要的。
----------------------------------------
因為材料準備差不多,想要好好的認真重新做一次知識體系的建構。
所以近期持續用幾個筆記法來練習知識管理。
最近一次是「簡報寫作法」,我把簡報頁面切出來,看著每頁去打字,可能是當初做簡報時,是文字轉圖像,所以再從圖像轉文字回來,下筆相對容易,而且經過演講後,內容也具象化了,整個步驟有點繁瑣,但我感覺挺上手的,原先打算繼續這樣進行。
後來發現上述行爲挺像卡片筆記法我——會把簡報拆裝使用。
比方說,按照課程框架的深淺來看,當要分享淺一點,就去原先最大塊的模塊上抓取幾個知識點,要講完整的話,就整個頁面複製過去,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就補資料到該章節。我想很多分享者/知識傳遞者也是這樣——我們都是卡片筆記法的半個執行者呢。
這次參加古典老師共讀會舉辦的卡片筆記營,讓我對于寫作有更深的理解。
古典老師爲了達到,讓知識有用、有效與覆用的目標,針對選書做把控,選擇該領域的基石書籍,並在原本的卡片筆記法,追加一些理解與記憶的元素(觸動學習法、拆書法)。
今日是學習第4日,我按照古典老師提共的模板以及造句法,閱讀+書寫,大約在45分鐘寫了近800字,我在書寫過程感到特別輕鬆。
我在回顧這段練習時,察覺到:
1. 選擇讓自己觸動的內容,進行多次核心轉譯,除了確保理解,更加深知識點與自身的連結,而當在書寫與知識點相關的個人經驗時,確實能感受到古典老師所說,寫作是生活經驗從上到下的涌現,是流暢而自然的。
2. 打卡作業的模板,非常輕巧,讓我回想起《拆開思維的墻》裏,古典老師提到,設計絕對不會失敗的計畫,用零成本啓動改變,也很像MAP(Minimum Actionable Problem),將問題拆解到最小,設計行動方案。
3. 看到古典老師拆解寫文章的方法,忽然發現,寫文章跟製作簡報挺像的,甚至拆解出來的環節,可以套用到任何技能中:模仿→解構→組裝→成品。
然而,裏面的每個環節怎麽做,要做到哪,才是最重要的。
這讓我聯想到一個真實例子,有個國中生從100公尺跨欄賽跑轉換跑道,成爲400公尺跨欄賽跑選手,但他在進入後半賽程,常會感到體力不濟,爲此深感困擾。
後來一個老師對他說:100公尺跨欄屬於無氧運動,而400公尺跨欄是有氧運動,要燃燒的是在前半賽程吸入的空氣。因此,在前半賽程如果憋氣,後半賽程體內就沒有可燃燒的氧氣,自然會體力不濟。
結果,國中生跨欄成績快速進步了。
最後,期待在這21天的寫卡營當中,能够持續修正製作卡片的個環節。
#知識管理
#第一次寫卡片感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圖解讀書會後的文字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變現營很有趣、過程中可以近距離體驗到如何將自身的知識、經驗、技能化成課、咨詢;而大賣場的活動設計,也讓我們能透過實際銷售與收款。 相信這讓許多羞於銷售的手藝人(包括我),發現到原來手藝可以自己賣、定價,而不用通過平台,這是很大的認知突破。 與其說,變現營是學習營銷,不如說是調整認知。
有人問,要 #怎麼找到自己熱愛 的事物或技能—— 通常會藏在你習以為常的事物中,因為太過理所當然,導致你無法發現。 要如何發現它呢? 可以觀察哪些事物或技能,你會有「實際行動」,甚至出現許多「可視化產物」,比方說,你常做蛋糕、寫閱讀筆記、健身運動等等。
變現營很有趣、過程中可以近距離體驗到如何將自身的知識、經驗、技能化成課、咨詢;而大賣場的活動設計,也讓我們能透過實際銷售與收款。 相信這讓許多羞於銷售的手藝人(包括我),發現到原來手藝可以自己賣、定價,而不用通過平台,這是很大的認知突破。 與其說,變現營是學習營銷,不如說是調整認知。
有人問,要 #怎麼找到自己熱愛 的事物或技能—— 通常會藏在你習以為常的事物中,因為太過理所當然,導致你無法發現。 要如何發現它呢? 可以觀察哪些事物或技能,你會有「實際行動」,甚至出現許多「可視化產物」,比方說,你常做蛋糕、寫閱讀筆記、健身運動等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當某個資訊塊的內容引起我的共鳴時,我會開一個新筆記,將我的感受與個人經驗結合,自由書寫至300字左右。我稱這類短文為良品3,這些短文既有對學到內容的詮釋,也有個人經驗的分享。加上標題後,這些短文非常適合作為每日更新社群媒體的材料。
我們都讀過不少書, 看過不少知識型影片, 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少科學訓練 我們腦袋裡面其實裝了很多「知識」、「觀念」 包括:如何做筆記、 如何摘要書本重點精華、 如何學好一門知識、 如何讀出文章作者的言外之意、 如何探索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如何分析當下情況的優劣、 如何做好計畫時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成功寫作的步驟,透過卡片盒筆記法來提高生產力與寫作力。包括多工的正確理解、為了理解而閱讀、聰明的筆記法、發展想法、分享見解以及養成習慣。文章中分享了具體步驟以及相關心得。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前期先針對整體流程模仿 可以快速理解一個主題如何拆解成不同的要素 快速取得一個學習的利基點 一個好的方式就是以完成專案為目的下去學習 為何要做Project Based的學習,而非一步一步完成課程? 因為直接做專案可以最快的碰到問題,知道自己還缺少哪方面的認知 人類無法用抽象的事物把事情
Thumbnail
寫下來是唯一重要的事 專注在寫作上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區別看似不錯以及真正優質的論點 卡片盒筆記讓人可以專注在思考上,而不是記憶 關於寫作,你需要知道這些 處理複雜度的最好方式,就是盡量讓事情愈簡單愈好,只遵守幾個基本原則 改變工作習慣,會經歷一段一直回想到舊有模式的時期 成功並不是靠著強大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當某個資訊塊的內容引起我的共鳴時,我會開一個新筆記,將我的感受與個人經驗結合,自由書寫至300字左右。我稱這類短文為良品3,這些短文既有對學到內容的詮釋,也有個人經驗的分享。加上標題後,這些短文非常適合作為每日更新社群媒體的材料。
我們都讀過不少書, 看過不少知識型影片, 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少科學訓練 我們腦袋裡面其實裝了很多「知識」、「觀念」 包括:如何做筆記、 如何摘要書本重點精華、 如何學好一門知識、 如何讀出文章作者的言外之意、 如何探索自己的情緒與想法、 如何分析當下情況的優劣、 如何做好計畫時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成功寫作的步驟,透過卡片盒筆記法來提高生產力與寫作力。包括多工的正確理解、為了理解而閱讀、聰明的筆記法、發展想法、分享見解以及養成習慣。文章中分享了具體步驟以及相關心得。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Thumbnail
以前考試最愛買參考書,參考書的編排通常是重點精華+題目+詳解。 不愛讀課本,只看重點精華就去做題目,以為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做題目的時候模模糊糊,A好像也對,C看起來也很像...,根本沒搞清楚基本原理,又要重頭念一次。 才發現重點要自己整理,整理的過程是釐清內容和鞏固記憶最重要的環節。 整理是一
Thumbnail
前期先針對整體流程模仿 可以快速理解一個主題如何拆解成不同的要素 快速取得一個學習的利基點 一個好的方式就是以完成專案為目的下去學習 為何要做Project Based的學習,而非一步一步完成課程? 因為直接做專案可以最快的碰到問題,知道自己還缺少哪方面的認知 人類無法用抽象的事物把事情
Thumbnail
寫下來是唯一重要的事 專注在寫作上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區別看似不錯以及真正優質的論點 卡片盒筆記讓人可以專注在思考上,而不是記憶 關於寫作,你需要知道這些 處理複雜度的最好方式,就是盡量讓事情愈簡單愈好,只遵守幾個基本原則 改變工作習慣,會經歷一段一直回想到舊有模式的時期 成功並不是靠著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