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德歐夫:「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 #
前言 畢大的
臉書專欄是我固定都會追蹤的專欄之一,維持「日更」的恆心與毅力,本身就非常的強大,而且,或許是已經很擅長書寫了,畢大專欄的文章,其實用很平實的寫法,敘述著許多小故事,並且,你比較不會感受到那股財經專欄特有的「菁英」味道。
文字通常反應作者的性格,看了這麼多文章,有時還是會感受到作者筆觸下流露的一點感覺,但畢大的文字很樸實,有時也會有點溫暖。 而在我看了接觸了許多財經書籍後,特別是接觸了《致富心態》,我內心對理財的觀點已經慢慢歸於很單純。
1、專注本業,提高自己的專業。 2、追求心理的富足勝過於無極限的物質富足。 3、選擇大盤ETF這種單純的投資,勝過你鑽研的各種妖魔鬼道。 但這次看過畢大的書裡整理,還是有許多新的觀點,打破我的過去的思考模式,整理自己認為很值得分享的2點。
1、擁有第一間房產的重要性
我個人受《大債時代》這本書的影響很深,我永遠記得書中針對美國次貸風暴帶來的股市與房產的崩盤,說過大概是這樣的話:
🔺「每個人都想要房地產致富,瘋狂的將錢投入房地產並且貸款買房,但人們忽略的一件事,就算你買的房產真得上漲了50%,你以為你轉手可以套利,卻沒發現,其他的房子也上漲了,你的漲幅其實只是一種錯覺。」
就是這段話,加上看到動輒百、千萬甚至各種要幾十年不吃不喝的新聞輔佐,彷彿「揹上房貸」就會像一個枷鎖套在身上,有種難以言諭的窒息感,好像人生就突然走到終點一般。 對於買房這種事,敬而遠之,但這次書中針對「房產」的定義,讓我有很多新的想法: (1)資產的重要性 你的財產穩定不一定是看單純看年收入,更重要的是「資產」,現金會被通膨侵蝕,因此你其他資產,才會是關鍵,有人年收沒有百萬,但家中有兩套房,那他在某種層度而言,就勝過了那些年收百萬,卻仍掙扎每月房貸的人員,房產在台灣通常很抗跌,並且「房貸」的低利率的特性,使它成為一種「好債」。 (2)有了房貸後的轉變 年輕人擁有第一間房子揹起第一份房貸,就如同擁有了孩子一樣,因為壓力,你的金錢觀和思維會改變,你會變得強迫儲蓄(還貸),想辦法開源節流,不僅滿足於現狀,而漸漸逼自己發揮潛能。 (3)以房換房 重點:『小房用買的,大房用換的。』 如果你是沒有後援的那一代,且收入如你我一般在平均中位數,我們當然不可能一步登天要買要價千萬以上的房子,或要都市機能良好的蛋黃區,我們認知到自己的不足,不好高騖遠,依照自己的能力買對應的房產,也許一開始找郊區一些,自己和伴侶可以承受的選項,也許一開始是,600萬的小套房,接著,努力了些歲月,再挑選更理想的物件(假設是1000萬),這時你購買新物件的方式,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利用第一間房來作對換,其中或許有差價,但絕對比第一間房產的600萬來的差距小。 總有一天,只要你持續不懈,你終有機會換到那曾經遙不可及的目標。 2、犧牲是為了未來(下一代)
🔺「原生家庭如果不能給予資源,至少不要拖累家人,才可能讓下一代翻身。否則,貧窮當然繼續複製,難以改變。」
這句話,是作者一直想要強調的重點,任何人都可以埋怨當今的條件、狀況不如以往,也可以仇富,說這些社會上的成功人士都是因為有一個富爸爸或富媽媽。 我們看過無數階級複製的案例,聽過無數關於階級落差的笑話(月薪3萬,努力存錢再加上爸爸的2000萬現金,買了新房),對,我們可以抱怨的事情太多了。 但除了抱怨和選擇躺平外,又改變了什麼嗎? 我們羨慕、嫉妒、諷刺富二代好像都可以含著金湯匙時,可曾想過他們的「上一代」或是「上上一代」做的努力? 如果每一代人只會埋怨現狀,不願意做出犧牲,那怎麼能夠指望跳出迴圈? 「第一代犧牲打,第二代接續其成果,到了第三代才有本錢。」
看到這段,我總會忍不住想起自己的家庭,尤其在擁有丈夫與父親這兩個角色時,更能體會到自己父母這些歲月犧牲是多麼了不起,沒有他們日以繼夜的無私付出,今日我也無法站在目前的位置。
最近看的一本美籍韓裔作家寫得《柏青哥》這本小說,裏面描寫著在日朝鮮人四代生存故事,你會發現,每一個上一代,總是會盡力創造更好的條件,來為下一代鋪路。 他們鮮少娛樂,更多想的是生存,你可以說這很保守,也很難想像那樣的生活形態要如何放到現今,但那就是過去的生存信仰,相信你我都聽過這樣的故事,或就是我們父母輩的生活。 今日物質、科技及各種娛樂如此發達的現在,我們更常注重「自我」的權益和理想, 你還是可以選擇在你這一代繼續安逸或放棄打擊,只要你記住,總是有人要犧牲打,否則這場比賽會看不到終點。 所以,停下埋怨,拿起你的球棒,好好地、踏實地去揮擊屬於你的打席,盡力為下一棒打者創造優勢,這才是我們該做的事情。 #小結 我會說《畢德歐夫:「最美好、也最殘酷的翻身時代」》算是一本非典型的理財書籍,除了強調理財重要性外,更多是建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或是從作者分享的故事中,你可以更感受到「生存」在這個社會上的困難。 而正是因為生存是如此困難,所以要盡力去避開思考的誤區及錯誤的舉止,避免自己淪為窮忙的輪迴中。
推薦這本書,希望每個人讀過後都有些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