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7/0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致:陳哥——第33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陳復明


高三那年,為了選填大學志願,我購買了一本厚厚的大學簡章。一心想讀中文系的我,正在確認可能落點的學校,就這樣一頁翻過一頁,來到了東吳大學中文系的頁面。身為一個從小就生長在屏東的孩子,對於這所學校是極為陌生的。於是我立刻用家中龜速的撥接網路,上網搜尋了東吳大學中文系的相關資訊。
在瀏覽學系的專任教師名單時,我赫然看見了「張曼娟」這個名字。高中時代就曾讀過《海水正藍》的我,本來就是曼娟老師的書迷。於是我二話不說,便在志願序中填下了東吳中文系。大學放榜當天,我還特地起了個大早,撥電話詢問放榜結果。最後,我如願考上了。
大學時候,我很幸運修過曼娟老師的兩門課程,「飲食文學」和「旅行文學」。印象最深的是飲食文學的課上,曼娟老師總是會在每堂課帶一些特色小吃來和班裡的同學分享。一次,老師帶了大把大把的西洋芹和一罐花生醬來;老師說用西洋芹蘸花生醬是她記憶中小時候在眷村裡愛吃的滋味。這可把我嚇壞了!對於極度厭惡西洋芹的我來說,簡直是場惡夢,至今都難以忘懷。
曼娟老師眾多作品中,我特別喜歡她的短篇小說集《彷彿》。其中一篇〈12:15蘭花小館〉就寫得極好。故事說一個固定在每天中午12點15分抵達餐廳的上班族女子,因為併桌而邂逅了一名陌生男子,兩人的緣分就此展開,莫名其妙卻很浪漫。後來,我偶然在網路上聽到了張清芳的歌曲《蘭花小館,12點見》,這才驚覺歌詞是曼娟老師改寫自己小說作品而完成的。查閱歌曲資料時,還得知了在張清芳《等待》專輯裡,除了《蘭花小館,12點見》以外,其他歌曲全都是由曼娟老師作詞,下一張專輯《感情生活》也同樣是。
當時才剛滿20歲的我, 雖然生命裡沒有太多苦澀,但卻正值「強說愁」的年紀。《深邃與甜蜜》、《看花火》、《對話練習》、《戀人的保存期限》⋯⋯,首首歌曲透過曼娟老師柔軟的文字和張清芳清徹的聲音,不知道陪伴了我多少個「孤獨」的夜晚。從那時起,我不僅是曼娟老師的書迷,更是張清芳的歌迷。
考上碩士那年,我依然選擇留在東吳中文系。而為了維持日常開銷,在友人的介紹下我開始於東區一家咖啡廳打工。隨著工作時間漸長,和老闆娘一家也逐漸熟識。即使後來咖啡廳結束了,我還是經常去老闆娘家中作客。從前還在咖啡廳打工時,就曾聽說我們口中的「陳哥」,老闆娘的先生是「搞音樂」的,但卻很少在聚會時聽他說起工作的事情。後來,2018年第29屆金曲獎的特別貢獻獎頒給了蘇芮,當引言人登場時,我從電視裡看見了熟悉的身影。在典禮司儀說著:「歡迎陳復明老師」的介紹聲中,陳哥緩緩地走上舞台。
記憶裡,那個平時裡特別低調,偶爾才會晃到咖啡廳來的陳哥,居然出現在金曲獎的舞台!陳哥在引言中說起了當年認識蘇芮的過程,並談到蘇芮的表演是如何的講究、對於音樂的處理是如何的細緻。我那時感覺陳哥應該是相當重要的音樂人,才能受邀為蘇芮引言,但也沒再多想,事情便這樣擱下了。沒承想,今年5月當第33屆金曲獎公布入圍名單時,我又再次聽到了陳哥的名字。但這一次,他是「特別貢獻獎」的得主。
高興之餘,當然是立刻上網查找陳哥的相關資料。雖然陳哥在網路上的資料並不多,但還是讓我發現了張清芳和陳哥曾經合作過一張翻唱專輯《雙陳故事》,以及許多出自陳哥之手的經典歌曲,像是《快樂天堂》、《親愛的小孩》、《台北的天空》等等。想來真是因為中文系的「壞習慣」,在聽到好歌時,總是習慣只看作詞人,而經常忽略了作曲人。不然這些歌都聽那麼久了,怎麼會現在才注意到呢?
入圍名單公布後幾天,我正好要去陳哥家一趟,那天晚上也順便留下來吃了頓晚飯。由於對陳哥的音樂生涯實在有太多好奇,因此我便興奮地和陳哥聊了起來,希望能從陳哥身上多聽到一些關於他和音樂的故事。我和陳哥提及因為曼娟老師而成為張清芳歌迷的往事,也和陳哥談起我留意到他曾與張清芳合作過的《雙陳故事》專輯。我告訴陳哥,和他都相識超過九年的時間了,自己都從碩士班唸到博士班快畢業了;這才意識到和我時不時就一起同桌吃飯、談天說地,甚至會在飯後幫我泡上一杯咖啡的陳哥,竟是華語音樂如此重要的推手!
晚餐過後,陳哥果然問我要不要喝杯咖啡。喝著咖啡,我又和陳哥聊到了當時因受曼娟老師歌詞的影響,往後在聽音樂時,總會特意去看作詞人是誰。甚至,這幾年我也開始於大學兼任國文課,我通常都會花兩到三節課的時間,在課堂上和學生們分享並介紹幾位重要的華語作詞人。當然,以我的年代來說,無非就是李宗盛、方文山、林夕、吳青峰、葛大為這幾個較富盛名的作詞人。說著說著,陳哥與我聊起了更早一代的幾位音樂人。
他說他特別欣賞老一輩的音樂人,像是活躍於1930、40年代的陳歌辛,就寫出了多首經典歌曲:《玫瑰玫瑰我愛你》、《薔薇薔薇處處開》、《夜上海》、《恭喜恭喜》等,或作曲或填詞,皆是出自陳歌辛的創作。還有著名的作詞人慎芝,她的《榕樹下》、《最後一夜》、《我只在乎你》、《情字這條路》等,更是膾炙人口,深受大眾喜愛。陳哥要我有機會,一定得去好好聽聽那個時代的作品。
我在陳哥家待到深夜方才離開。回到家後不斷思來想去,心情實在激動,總覺得該把這樣難得的體驗記錄下來。曼娟老師在〈12:15蘭花小館〉裡寫道:「中國人只說同船渡,共枕眠,怎麼不說同桌吃飯是怎樣的一種緣份?」我想,如果百年才能修得同船渡,千年才能修得共枕眠,那麼同桌吃飯的緣份想必也該是要花上幾十來年的時間,才能修得的吧!
那天晚上,當我說起曼娟老師與張清芳時,陳哥告訴我,其實他與曼娟老師早在《等待》專輯,就曾一起合作。這是多麽奇妙的緣份?因為《海水正藍》,我成了曼娟老師的書迷和學生;因為咖啡廳工讀,我認識了陳哥;他們一位是我文學上的老師,一位則是使我更加認識華語音樂的長輩。這般緣份,至今想來仍然感覺不可思議。
我是如此幸運,能夠擁有與陳哥同桌吃飯、喝咖啡的緣份。或許他在音樂圈裡是人人敬重的「陳老師」,但在我心中,他永遠是那個最和藹可親的「陳哥」。
親愛的陳哥,恭喜您獲得第33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2022年7月,台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