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同源到共存:劇集《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繼《麻醉風暴》、《白色巨塔》、《生死接線員》等劇集之後,台灣又再次推出了醫療職人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此劇本週也終於將迎來大結局。相信有在追這部台劇作品的朋友們,應該都特別喜歡小劉醫生的故事和簡單樸實的南南灣村吧?!

《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根據劉宗瑀醫師的真人真事改編,由蔡淑臻、朱軒洋主演,講述一名外科醫師被調至偏鄉南南灣村後的生活遭遇。劇情不僅體現真實的日常、偏鄉醫療資源的匱乏,更體現出醫療體系內醫護人員將會面臨的各種醫療議題。在輕鬆喜劇的包裝之下,透出了發人深省的思考。不如,我們就先來談談劇集裡關於信仰與醫學的關係吧!

圖片來源:《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圖片來源:《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巫醫同源

《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談到了一個重要的命題:信仰與醫學的衝突與共存。這個命題其來有自,可上溯至「祝由」還被納入醫學及醫官體系的時代。何謂「祝由」?此名詞首見於《黃帝內經》,在近代被認為是以「祝說病由」(祝禱)的方式治病。在元朝時,祝由科還曾與產科、眼科、口齒科等並列為主要的醫學科目之一(太醫院十三科),存在時間長達三百年左右。

祝由又與「巫」關聯緊密,巫即通過祝由的方式來醫病,因此古代人民相信巫術能治療疾病、解決各種疑難雜症。《說文解字》就有記載:「醫:治病工也。⋯⋯古者巫彭初作醫。」我們能從《說文解字》的這段釋文大致體認到早期「巫醫同源」的現象。時至明朝,巫/祝由雖開始不為官方所承認,但卻不就此消失,反而是轉化變形後流傳於民間,現代所謂的乩童就是巫的一種延續。

圖片來源:《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圖片來源:《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信仰的力量

朱軒洋在《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所飾演的林山君,除了是個廚師外,也正好是池王爺的乩身,而池王爺就是整個南南灣村的信仰中心。在第三集裡,里長阿梅婆(楊麗音 飾)得了一種會突然臉部扭曲、四肢痙攣的怪病,阿梅婆一直覺得自己是中邪,所以始終不願意就醫,反而期望通過池王爺的幫助而康復;甚至還購買地下電台推銷的來歷不明的藥粉不間斷服用。

劇中,當小劉醫師質疑光靠信仰是無法治病的時候,山君曾嚴肅地告訴她:「妳說醫學可以治病,好,那妳治得了他們無助的心嗎?池王爺保護這個村子,就像這個醫院保護這裡的村民一樣,沒有誰不需要誰啊。」信仰確實無法真正治癒生理上的病痛,但無法否認的是,因著相信的力量,卻使許多人能堅持地活下去。

圖片來源:《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圖片來源:《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讓信仰和醫學共存

後來,阿梅婆的病症又再一次發作了,在小劉醫師的診斷下才確定,阿梅婆是因為過度使用拮抗多巴胺的腸胃藥而引發了EPS(椎體外症候群)。其實只要多喝水,身體代謝一下就好了。但由於阿梅婆只相信池王爺,所以小劉醫師決定上演一齣設壇作法的儀式,通過神明的指示這才讓阿梅婆願意大量喝水,醫好了病症。

《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透過這場戲,在信仰和醫學的衝突以外,試圖給出了一種解方,那就是共存。自然,過度迷信是不好的,但信仰的原初本就具有安撫人心的作用。就像山君說的,無助的心或許不是醫學能治好的。我們也無須非得在信仰和醫學之間只選擇一種「治療」的方法。畢竟信仰和醫學,沒有誰不需要誰,我也和山君一樣,是如此相信的。

圖片來源:《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圖片來源:《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劇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映画案內所 Arstin的沙龍
204會員
241內容數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2024/05/07
媳婦和公公間的相看無言;兒子與父母間的疏遠客套;還有夫妻間的冷漠忽視。那是長久以來積累成疾的,關於人際交往的一種病灶。如果這傷痛不及時處理,就很難痊癒大好;秀英和文雄便是如此。這段跨越五十年的愛情,從相知相惜,經歷齟齬爭吵,到陪伴終老,體現了兩人夫妻關係一路走來的真情實感。
Thumbnail
2024/05/07
媳婦和公公間的相看無言;兒子與父母間的疏遠客套;還有夫妻間的冷漠忽視。那是長久以來積累成疾的,關於人際交往的一種病灶。如果這傷痛不及時處理,就很難痊癒大好;秀英和文雄便是如此。這段跨越五十年的愛情,從相知相惜,經歷齟齬爭吵,到陪伴終老,體現了兩人夫妻關係一路走來的真情實感。
Thumbnail
2024/04/28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2024/04/28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2024/03/31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Thumbnail
2024/03/31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搭配了許多表情符號,以及令人噴飯的內心戲,反而使主角顯得可親可愛,讓人忍不住想要「抱走」。
Thumbnail
⋯⋯搭配了許多表情符號,以及令人噴飯的內心戲,反而使主角顯得可親可愛,讓人忍不住想要「抱走」。
Thumbnail
【狩瘟殘書】為台灣知名的一心戲劇團2023的年度鉅獻,該劇與導演傅裕惠、編劇李易修合作,並由劇團雙生孫詩詠與孫詩珮領銜演出,故事背景為瘟疫四起,惶惶不可終日的陳港村,以及一對父子在此發生的故事,劇情探討信仰、疾病、人性,以獨特的觀點提醒人們在後疫情時代仍須反思這三者間的相互關係與影響。
Thumbnail
【狩瘟殘書】為台灣知名的一心戲劇團2023的年度鉅獻,該劇與導演傅裕惠、編劇李易修合作,並由劇團雙生孫詩詠與孫詩珮領銜演出,故事背景為瘟疫四起,惶惶不可終日的陳港村,以及一對父子在此發生的故事,劇情探討信仰、疾病、人性,以獨特的觀點提醒人們在後疫情時代仍須反思這三者間的相互關係與影響。
Thumbnail
當觀眾以為謝盈萱在《俗女養成記》中已經夠放飛自我了,蔡淑臻詮釋的小劉又瘋出一個新高度。看來公視沒有極限,談論議題的戲劇不見得要從頭到尾愁眉苦臉,笑出眼淚更能讓觀眾同理醫療從業者的辛酸。
Thumbnail
當觀眾以為謝盈萱在《俗女養成記》中已經夠放飛自我了,蔡淑臻詮釋的小劉又瘋出一個新高度。看來公視沒有極限,談論議題的戲劇不見得要從頭到尾愁眉苦臉,笑出眼淚更能讓觀眾同理醫療從業者的辛酸。
Thumbnail
太喜歡太喜歡《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的結局了!這部劇將原本可能過於嚴肅的醫療議題,通過個人(劉宗瑀醫師)生命經驗的引領,轉化成一則溫暖通透的故事。我們可以在本劇最終集看見它療癒人心的巨大力量。而這一切絕對是劇組整體的共同努力所換來的美好成果。
Thumbnail
太喜歡太喜歡《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的結局了!這部劇將原本可能過於嚴肅的醫療議題,通過個人(劉宗瑀醫師)生命經驗的引領,轉化成一則溫暖通透的故事。我們可以在本劇最終集看見它療癒人心的巨大力量。而這一切絕對是劇組整體的共同努力所換來的美好成果。
Thumbnail
《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根據劉宗瑀醫師的真人真事改編,由蔡淑臻、朱軒洋主演,講述一名外科醫師被調至偏鄉南南灣村後的生活遭遇。劇情不僅體現真實的日常、偏鄉醫療資源的匱乏,更體現出醫療體系內醫護人員將會面臨的各種醫療議題。在輕鬆喜劇的包裝之下,透出了發人深省的思考。
Thumbnail
《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根據劉宗瑀醫師的真人真事改編,由蔡淑臻、朱軒洋主演,講述一名外科醫師被調至偏鄉南南灣村後的生活遭遇。劇情不僅體現真實的日常、偏鄉醫療資源的匱乏,更體現出醫療體系內醫護人員將會面臨的各種醫療議題。在輕鬆喜劇的包裝之下,透出了發人深省的思考。
Thumbnail
一齣集歡樂、搞笑、神鬼、荒誕、奇想、奧秘、時尚、鄉土、感人多重元素於一齣的夏日愛情醫療輕喜劇,看原本在大城市總院任職,擁有「人肉達文西」大胃王外科神刀手一姐,如何落入偏鄉,與一位斜槓乩童的廚師小鮮肉大談身心合一的姊弟戀...
Thumbnail
一齣集歡樂、搞笑、神鬼、荒誕、奇想、奧秘、時尚、鄉土、感人多重元素於一齣的夏日愛情醫療輕喜劇,看原本在大城市總院任職,擁有「人肉達文西」大胃王外科神刀手一姐,如何落入偏鄉,與一位斜槓乩童的廚師小鮮肉大談身心合一的姊弟戀...
Thumbnail
最近電影「薩滿」中,片中的神明附身相信讓不少觀眾都聯想到了台灣的民俗醫療中很重要的角色-「乩童」,而筆者在大約十多年前因為選修一門名叫《醫療人類學》的課,有幸能夠與北部兩間宮廟的乩童、善男信女進行關於民俗醫療與附身行為之訪談,於此和大家分享當時之訪談資料。
Thumbnail
最近電影「薩滿」中,片中的神明附身相信讓不少觀眾都聯想到了台灣的民俗醫療中很重要的角色-「乩童」,而筆者在大約十多年前因為選修一門名叫《醫療人類學》的課,有幸能夠與北部兩間宮廟的乩童、善男信女進行關於民俗醫療與附身行為之訪談,於此和大家分享當時之訪談資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