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背痛好難受,竟是骨質疏鬆症導致脊椎骨折,積極治療避免失能,醫師圖文解說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醫師,我最近經常會背痛,很不舒服。」身材削瘦60多歲的王女士用手挺著背抱怨。
王女士已經停經,體重也過輕,顯然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林信惠醫師為其安排脊椎X光攝影,以及DXA骨密度檢查,結果發現,王女士的脊椎已有兩處壓迫性骨折,骨密度T值小於-3.0,診斷為「骨質疏鬆症」且符合健保藥物給付條件,經過半年多的治療,患者覺得背痛有改善,也有助於降低未來骨折的風險。
盤點骨鬆危險因子
林信惠醫師指出,骨質疏鬆的風險因子很多,包括男性超過70歲、女性超過65歲、體重過輕、較早停經、父母有髖骨骨折病史、長期服用類固醇、副甲狀腺疾病、腎臟疾病、類風濕關節炎、抽菸、喝酒、缺乏運動、鈣質攝取不足等。
由於骨質疏鬆的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症狀不明顯,所以很容易被忽略,林信惠醫師提醒,若脊椎骨出現壓迫性骨折,可能會造成背痛、駝背、身高變矮,如果發生髖骨骨折,就會導致臥床、行動不便。
林信惠醫師表示,若以定量超音波骨密度檢查儀發現病人骨質密度較差,需要進一步檢查時,便會採用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加以確定診斷。由於骨質密度常因症狀不明顯而被忽略,臨床上建議,50歲以上若具有高風險因子,或65歲以上女性及70歲以上男性,可以經醫師評估接受骨密度檢查。
別等到骨折才發現骨質疏鬆症!
林信惠醫師提醒,隨著骨質疏鬆情況惡化,患者可能在跌倒或輕微碰撞時便發生骨折,而在骨折之後行動不便,常需要臥床,也因為活動力變差,可能會引起泌尿道感染、褥瘡、或深部靜脈栓塞等各種問題,進而造成死亡。
林信惠醫師解釋,髖部骨折的老年人,一年內的平均死亡率高達22%〔1〕,四成會臥床,另外六成需要使用輔具,日常生活需要依賴別人照顧。
林信惠醫師說,如果曾經因為跌倒就骨折,或骨密度檢查顯示,髖骨或脊椎骨的T值小於、等於-2.5,或預估十年內的全身骨折風險大於20%,或髖骨骨折風險大於3%,便已達到使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的程度。
多管齊下,保養骨密度
臨床上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有兩種機轉,一個是促進骨質生成,一個是抑制骨質流失,林信惠醫師說,病人應與醫師討論適合的藥物使用,並謹記持續治療的重要性,才能減少骨質疏鬆帶來的傷害。
在接受藥物治療時,也要注意日常保養,以維持骨骼、肌肉的健康,林信惠醫師說,飲食方面要攝取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蛋白質等營養素。每天要攝取鈣質1200毫克,富含鈣質的食物包括乳製品、豆類、堅果、小魚乾等。
維生素D與骨質健康有關,若沒有接受足夠的日照,每天的建議攝取量為800至1,000 IU國際單位(international units,IU)〔2〕,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蛋黃、牛奶、魚類、蕈菇等。若無腎臟疾病,建議成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至1.2公克的蛋白質,奶、蛋、魚、肉、豆皆是優質蛋白的來源。
運動方面可進行跑步、跳舞等有氧運動,也請記得做阻力運動,訓練肌力。林信惠醫師提醒,運動時要視自己的身體狀況,循序漸進,如果有骨質疏鬆症,務必放慢動作,避免撞擊、受傷。研究顯示,經過一年左右的重量訓練,骨密度可以有效增加,但是一定要持之以恆,如果停止運動,骨質又會快速流失。
專業團隊,完善照顧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常會需要跨團隊的配合,包括家庭醫學科醫師、復健科醫師、骨科醫師、新陳代謝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等都會參與患者的照顧。林信惠醫師說,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有多位醫師均通過國際骨密度認證課程,及取得骨質疏鬆專科醫師認證,能幫助民眾提早發現骨質疏鬆症,並給予更完善的照顧。
參考資料:
1. Downey C, Kelly M, Quinlan JF. Changing trends in the mortality rate at 1-year post hip fracture - a systematic review. World J Orthop. 2019;10(3):166-175. Published 2019 Mar 18. doi:10.5312/wjo.v10.i3.166
2. 2021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
TW-03313-PRO-2022-Ju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67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莉莉自幼三餐幾乎外食,常以塑膠容器盛裝食物,飲食又偏好油炸、油煎食品與皮、肥肉與內臟等動物脂肪部位,平時也常拿媽媽的香水、指甲油、化妝品來裝扮自己。媽媽回想莉莉在幼稚園小班乳房就有微微隆起,原本以為是單純肥胖,直到莉莉在小學入學前,初經竟然來了!
李政翰醫師指出,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大多與年紀、老化有關,尤其年紀超過65歲,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的發生率就會上升;另外一些容易影響血管健康的問題,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菸等,也都會增加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的風險。
心臟是人體的生命中樞,將血液送至身體各處器官,已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而冠狀動脈負責供應心臟肌肉氧氣以及養分,當冠狀動脈因為血栓堵塞,導致心臟肌肉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與營養時,將會引起心臟肌肉的缺氧壞死,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心肌梗塞,危及患者生命。
楊尚峯醫師表示,多囊腎患者因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蛋白質發生突變,使正常的腎臟被異常增生、充滿水分且無正常功能的囊腫(俗稱水泡)取代,導致腎功能快速下降。使得腎臟體積越變越大破壞腎實質,導致腎功能逐漸衰退。
晚期肺癌現在有許多藥物可以選擇,主要是以標靶藥物為主,醫師表示,臨床上晚期肺癌患者治療方面,還是希望以延長標靶藥物使用時間為主,所以醫師在制定治療策略時,多半會考量接續治療的重要性;根據最新的全球研究分析顯示,若以第二代藥物接續第三代藥物治療,整體存活期可以拉長將近四年。
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往往沒有自覺。隨著動脈阻塞狀況惡化,供應下肢的動脈血流愈來愈少,使下肢較為冰冷,且漸漸無法滿足肌肉活動的需求,王奇彥醫師說,患者可能在行走50、100公尺後因為疼痛而出現跛行,必須停下來休息,症狀才能夠緩解,但若繼續走路,疼痛又會惡化,稱為「間歇性跛行」
莉莉自幼三餐幾乎外食,常以塑膠容器盛裝食物,飲食又偏好油炸、油煎食品與皮、肥肉與內臟等動物脂肪部位,平時也常拿媽媽的香水、指甲油、化妝品來裝扮自己。媽媽回想莉莉在幼稚園小班乳房就有微微隆起,原本以為是單純肥胖,直到莉莉在小學入學前,初經竟然來了!
李政翰醫師指出,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大多與年紀、老化有關,尤其年紀超過65歲,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的發生率就會上升;另外一些容易影響血管健康的問題,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抽菸等,也都會增加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的風險。
心臟是人體的生命中樞,將血液送至身體各處器官,已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而冠狀動脈負責供應心臟肌肉氧氣以及養分,當冠狀動脈因為血栓堵塞,導致心臟肌肉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與營養時,將會引起心臟肌肉的缺氧壞死,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心肌梗塞,危及患者生命。
楊尚峯醫師表示,多囊腎患者因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蛋白質發生突變,使正常的腎臟被異常增生、充滿水分且無正常功能的囊腫(俗稱水泡)取代,導致腎功能快速下降。使得腎臟體積越變越大破壞腎實質,導致腎功能逐漸衰退。
晚期肺癌現在有許多藥物可以選擇,主要是以標靶藥物為主,醫師表示,臨床上晚期肺癌患者治療方面,還是希望以延長標靶藥物使用時間為主,所以醫師在制定治療策略時,多半會考量接續治療的重要性;根據最新的全球研究分析顯示,若以第二代藥物接續第三代藥物治療,整體存活期可以拉長將近四年。
下肢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患者往往沒有自覺。隨著動脈阻塞狀況惡化,供應下肢的動脈血流愈來愈少,使下肢較為冰冷,且漸漸無法滿足肌肉活動的需求,王奇彥醫師說,患者可能在行走50、100公尺後因為疼痛而出現跛行,必須停下來休息,症狀才能夠緩解,但若繼續走路,疼痛又會惡化,稱為「間歇性跛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骨質疏鬆症是隨著年齡增長或女性進入更年期後,骨質新生速度無法跟上吸收速度,導致骨折風險增加的疾病。維生素D和鈣質的攝取,以及適量運動,對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症有顯著幫助。此外,包括雙磷酸鹽和denosumab在內的藥物可有效減少骨折風險,但長期使用需謹慎考量。
骨質疏鬆症是台灣常見的年長者慢性病,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指引資料顯示,高達近四成以上的50歲以上女性有骨鬆問題,但許多人因為平常沒有症狀而毫無警覺,一不小心就發生骨鬆性骨折,發生部位常見於髖關節、脊椎和手腕,其中因髖關節骨折易造成下半身行動困難,長期臥床易引發併發症,死亡風險最高。 林口長庚
Thumbnail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常見的健康問題包括關節疼痛、肌肉僵硬和身體不適。整骨治療,作為一種有效的自然療法,對於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顯著的效果。本文將探討整骨治療在老年人身心健康中的應用與效果,並介紹相關機構及服務。 整骨治療的基本概念 整骨治療,或稱為正骨療法,通過手法
什麼是骨質疏鬆( Osteoporosis )? 身體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大約在二十至三十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逐漸減少,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是一種沉默的疾
Thumbnail
由於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以及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骨質疏鬆症狀的人口急劇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將骨質疏鬆症列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 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也顯示,六十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女性。 並且是常見的慢性疾病的第四名。 罹患骨質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影響約 40% 的人口。它在 30 到 50 歲的人群中更為常見,但在老年人中也經常發生,這是由於脊柱退行性疾病所致。通常坐骨神經痛是由於腰骨盆脊柱下部的一般性磨損所引起的。輕微者在腰部、大腿、小腿或腳掌出現拉扯或麻痺的感覺,嚴重者可以導致半身不遂,下肢肌肉癱瘓。
Thumbnail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骨骼代謝疾病,其特徵是骨質密度下降,導致骨骼脆弱,容易發生骨折。許多人認為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的專利,但事實上,年輕時期的骨骼健康狀況會對未來的骨質密度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如何在年輕時保持和增強骨骼健康,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而其中一種被證明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強式訓練」...
Thumbnail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65歲以上的民眾,約每7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因此,要從年輕開始存「骨本」,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20至30歲前會達到最高峰,之後會逐漸減少,若骨量流失過多,就會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
Thumbnail
【補骨先養腎? 】中醫師教你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在西方醫學中被理解為骨量和密度減少,骨結構微小改變和骨折風險增加的疾病。這種疾病通常在老年婦女中較為常見,是由於身體或骨骼自身的生理衰退所引起的骨骼病變。然而,在中醫學中並沒有專門稱之為「骨質疏鬆」的病名.
Thumbnail
老媽是一個注重身材愛美的68歲女人,衣服穿不下去就立馬啟動減肥計劃!做什麼事都要求效率,總以快狠準的方式瘦身,做任何事也從不拖泥帶水。去年10月她看見天花板燈泡上的灰塵,就踩上椅子清潔,下來時一個不小心摔了,自然反應用左手撐著身體。就在這時手斷了⋯ 這時老媽才告訴我,以前醫生有說過她有骨質疏鬆的問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骨質疏鬆症是隨著年齡增長或女性進入更年期後,骨質新生速度無法跟上吸收速度,導致骨折風險增加的疾病。維生素D和鈣質的攝取,以及適量運動,對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症有顯著幫助。此外,包括雙磷酸鹽和denosumab在內的藥物可有效減少骨折風險,但長期使用需謹慎考量。
骨質疏鬆症是台灣常見的年長者慢性病,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指引資料顯示,高達近四成以上的50歲以上女性有骨鬆問題,但許多人因為平常沒有症狀而毫無警覺,一不小心就發生骨鬆性骨折,發生部位常見於髖關節、脊椎和手腕,其中因髖關節骨折易造成下半身行動困難,長期臥床易引發併發症,死亡風險最高。 林口長庚
Thumbnail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常見的健康問題包括關節疼痛、肌肉僵硬和身體不適。整骨治療,作為一種有效的自然療法,對於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顯著的效果。本文將探討整骨治療在老年人身心健康中的應用與效果,並介紹相關機構及服務。 整骨治療的基本概念 整骨治療,或稱為正骨療法,通過手法
什麼是骨質疏鬆( Osteoporosis )? 身體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大約在二十至三十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逐漸減少,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是一種沉默的疾
Thumbnail
由於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以及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骨質疏鬆症狀的人口急劇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將骨質疏鬆症列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 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也顯示,六十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女性。 並且是常見的慢性疾病的第四名。 罹患骨質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影響約 40% 的人口。它在 30 到 50 歲的人群中更為常見,但在老年人中也經常發生,這是由於脊柱退行性疾病所致。通常坐骨神經痛是由於腰骨盆脊柱下部的一般性磨損所引起的。輕微者在腰部、大腿、小腿或腳掌出現拉扯或麻痺的感覺,嚴重者可以導致半身不遂,下肢肌肉癱瘓。
Thumbnail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骨骼代謝疾病,其特徵是骨質密度下降,導致骨骼脆弱,容易發生骨折。許多人認為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的專利,但事實上,年輕時期的骨骼健康狀況會對未來的骨質密度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如何在年輕時保持和增強骨骼健康,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而其中一種被證明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強式訓練」...
Thumbnail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65歲以上的民眾,約每7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因此,要從年輕開始存「骨本」,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20至30歲前會達到最高峰,之後會逐漸減少,若骨量流失過多,就會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
Thumbnail
【補骨先養腎? 】中醫師教你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在西方醫學中被理解為骨量和密度減少,骨結構微小改變和骨折風險增加的疾病。這種疾病通常在老年婦女中較為常見,是由於身體或骨骼自身的生理衰退所引起的骨骼病變。然而,在中醫學中並沒有專門稱之為「骨質疏鬆」的病名.
Thumbnail
老媽是一個注重身材愛美的68歲女人,衣服穿不下去就立馬啟動減肥計劃!做什麼事都要求效率,總以快狠準的方式瘦身,做任何事也從不拖泥帶水。去年10月她看見天花板燈泡上的灰塵,就踩上椅子清潔,下來時一個不小心摔了,自然反應用左手撐著身體。就在這時手斷了⋯ 這時老媽才告訴我,以前醫生有說過她有骨質疏鬆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