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以及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骨質疏鬆症狀的人口急劇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將骨質疏鬆症列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
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也顯示,六十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女性。 並且是常見的慢性疾病的第四名。
罹患骨質疏鬆症,也導致骨折率和相關醫療成本的增加。
台灣的髖部骨折發生率在近幾十年內快速上升。
身體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大約在二十至三十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逐漸減少,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當骨頭因疏鬆而變薄、變脆弱時,就容易骨折
一、脊椎骨
脊椎骨負擔全身的重量,一但骨質疏鬆的程度使得脊椎骨無法再負擔全身的重量,脊椎骨就會像海綿一樣被壓扁,我們稱之為「壓迫性骨折」。
通常會有幾個症狀,首先是身高變矮,也就是俗語所說得「老倒縮(台語)」,如果是腰部的脊椎發生病變就會發生厲害的腰痠背痛;如果是胸部的脊椎骨產生骨折就會發生駝背的現象;由於身高減少很多肋骨直接接觸到骨盆,兩塊骨頭互相摩擦會感到相當疼痛,連走路都不太容易,呼吸也會感到困難。
二、股骨(大腿骨)
由於老年人行動較不靈活常常會跌倒,一但骨質較為疏鬆,跌倒時往往會發生骨折。
最常發生骨折的部位為大腿骨頭部和手腕,七十歲以上的女性這兩個部位的骨折發生率遠遠超過同年齡的男性。
大腿骨頭部的骨折尤其嚴重,不但需要開刀、恢復很慢、也常常會危及生命。一旦發生大腿骨頭部的骨折,大約有10-25%的病患會在一年內死亡,另外25%在一年內無法行走﹔有40%或是更多,必須依賴他人生活,所以是一種相當嚴重的疾病。
三、手腕骨
往往在跌倒用手撐地的時候產生骨折。
骨質疏鬆就像是人體的海砂屋,外觀和一般的房屋一樣漂亮,但是只要小小的震動天花板就一塊一塊掉下來了;也像被白蟻蛀空的木頭一樣,外表看不出來,但只要輕輕一碰就原形畢露了。
骨質疏鬆症的診斷,可以依據臨床病史判斷為低創傷性骨折,以及依據骨密度T值(T-score)等於和小於負二點五來判定。
一、原發性的骨質疏鬆症:
二、次發性骨質疏鬆症
一、補充骨基質新生時所需要的材料
一般市場上一聽到骨關節有問題,想到的都會是補鈣,但補鈣是目前市場上一個錯誤的迷失,因為鈣質只有在骨基質之中才有辦法被鎖住,當骨基質流失之後,就無法鎖住鈣質。而鈣本身是礦物質,就會導致硬化、脆化,產生空隙造成骨質疏鬆。
所以真正的骨質疏鬆不是缺鈣,而是缺乏骨基質
缺鈣是骨質疏鬆造成的結果,因為骨質疏鬆而造成鈣質流失,但市場上常常倒果為因把造成的結果當成是原因,如果只是補充鈣質,骨基質缺乏還是無法成功的留住鈣質,骨質疏鬆的問題依然存在,應該要補充給骨基質所需要的營養,才有辦法成功的留住鈣質從根本的解決骨質疏鬆造成的問題。
骨基質是怎麼組成的呢?
骨基質為骨頭組織的基礎,其化學成分包括有機成分和無機成分兩種。
有機成分:包括大量的骨膠纖維和少量無定形基質。骨膠纖維佔有機質的90%,主要由膠原蛋白組成,基質呈凝膠狀,主要含中性和弱酸性的糖胺多糖,以及多種糖蛋白,最重要的是骨鈣蛋白。
無機成分:主要是骨鹽,約佔骨組織乾重的65%,主要有磷酸鈣等。由於骨鹽的沉澱,而使骨組織質地堅硬,所以骨組織非常堅硬。
由此可知,骨基質裡含有大量的膠原。
所以只要補足足夠的膠原讓骨基質能自行新生,成功地留住鈣質
二、從事適合的運動
有助於骨骼健康的運動,以『荷體重撞擊運動』與『肌肉強化運動』為主,能增加骨質密度減緩鈣質流失,並增進激勵及關節柔軟性,改善身體協調性。
建議年輕人、停經前女性與關節無特別不適者,可從事各種強度的荷體重撞擊運動,亦可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接受重量訓練。
年長者、停經後女性與關節炎患者,則建議從事低、中強度的荷體重撞擊運動,以及簡單的肌力訓練,例如適合每個人的股四頭肌運動。
荷體重撞擊運動
增強骨骼健康:5 種不同強度的運動建議
1. 低至中強度荷體重撞擊運動:走路、快走
步行對於增加股骨頸的骨密度具有明顯的改善效果,尤其是快走的效果會更佳。一篇採用 Meta 分析法的研究報告,共分析 8 篇單純走路運動的計劃,研究顯示步行有助於改善停經後婦女的股骨頸骨密度。
另一項針對快走運動的研究結果指出,快走對於停經後婦女的腰椎骨密度具有改善效果,在每週 3 次,每次 30 分鐘,持續 7 個月後可增加 1% 腰椎骨密度。
2. 高強度荷體重撞擊運動:跑步、慢跑
由於慢跑和跑步比起走路會產生較大的地面反作用力 (Ground Reaction Force, GRF),故會對骨塊的上下縱軸產生較大的撞擊力量,對改善成年人腰椎、股骨頸及跟骨的骨密度具明顯效果,特別是對男性而言,建立跑步的習慣可有效減緩老年骨質流失的情況。 美國在第三次的全國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中發現,在一個月內跑步達到 9 次或更多的男性慢跑者,其股骨骨密度相較於一個月內跑步少於 8 次的慢跑者高出 3.1% 。此外,一個月內跑步少於 8 次的男性慢跑者的股骨骨密度也比不運動者高 3.4% !
3. 綜合型荷體重撞擊運動:走路、慢跑、爬樓梯
同時進行上述三項活動對於停經後婦女在多個重要身體部位的骨密度,如腰椎、股骨頸以及股骨近端等處,具有有效改善的效果。尤其在年齡介於 60 至 74 歲的停經婦女中觀察到,在建立走路、慢跑、爬樓梯等運動習慣後,並逐漸提升運動強度至中高強度,一年後骨密度方面有明顯的增加。具體而言,全身骨密度增加了 2%,腰椎骨密度增加了 1.8%,股骨頸骨密度增加了 3.5%。
4. 特殊撞擊運動:登階、跳繩、踏步運動
這類特殊的高撞擊運動,其產生的地面反作用力可達到體重的 2 倍以上。每週進行三天、持續六個月以上的訓練,能夠有效改善女性的腰椎和股骨頸骨密度。尤其對於年輕女性(約 32 歲),每天進行 50 次跳繩後,經過六個月後可以觀察到髖骨粗隆骨密度增加 3-4%,股骨頸骨密度也呈現增加的趨勢。
5. 綜合型阻力:重量訓練
重量訓練對於女性的腰椎和股骨頸骨密度有明顯的影響,但效果可能因訓練部位而異。僅對於抗重力、支撐體重的骨骼部位,或受到肌肉收縮拉力的骨骼部位才會被刺激,進而出現骨密度的改變。因此,在進行重量訓練時,應該同時注重上肢和下肢的訓練,以促進均衡的骨骼發展。
三、注意影響骨質流失的飲食
不要抽菸、酗酒及過度飲用咖啡、濃茶,都會造成骨質流失、骨密度下降。
保密防跌 人人有責!!
無論年齡大小,建議每個人都要建立維持骨骼健康的生活習慣,並且定期接受相關健檢;若已罹患骨質疏鬆症,請務必及早接受治療、遵從醫師指示,以避免骨質疏鬆帶來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