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世代》讀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們注定比父母更貧窮。」拿起書封,就看見如此驚悚的標題。以往的成長歷程,教育與社會,總是告訴我們,只要努力,就必有出人頭地的一天。沒錯,這些機會,並沒有被完全封死,這也是「美國夢」的基本精神。但是作者告訴我們的是,如果我們人民及政府不改變現有路線,未來絕對會落入悲慘的境地。
首先打破的觀念是,1980年代至今,是經濟比1945-1980蓬勃發展的迷思。作者提出數據,指出經濟成長、失業率貧富差距等等數字,並非如我們想像的。反而是二戰後的35年間,因為方才擊敗法西斯勢力,世界充滿了國家應該與人民共同努力的氛圍,創造了相對良善的經濟環境。而80年代後右翼政治的興起,使越來越大的餅,分配到更少數人手中,一般百姓實質上並未得利。
其次,作者指出,妨礙我們改善社會的原因,並不是因為經濟資源不足,而需要撙節減少政府支出,而是各種既定刻板印象,造成錯誤決策。因為,實質上,客觀上經濟產出年年都在擴大,問題不可能在「寡」,而是分配「不均」。所以,深植政客及人民內心的減少政府支出政策,反而促使經濟進一步萎縮,中低階層的社會福利被縮減,落入惡性循環。
本書最後指出,我們如果需要進行改善,制定政策時,必須基於事實及數據,而非情緒及刻板印象。並且揚棄對自由市場的迷信,適度的由政府維護遊戲規則。人民能做的,就是自覺以選票支持理性的政府,避免落入兩極對立,撕裂社會。
作者在釐清我們的觀念時,同時以客觀數據佐證,讓我們知道,經濟的大餅,其實是隨著時間越做越大的。並沒有使中產及低收者,越分配越少的正當理由。因為,「低收者是自己不努力」,不僅是對自由市場的過度迷信,也是執政者為自己卸責的藉口。《成功的反思》一書,也指出了類似的概念,一個人的成功有時更多來自於社會地位及機運,而非努力。多才者多財的迷思,壟罩在我們現代人的心靈上。於是成功者自以為義,肆無忌憚的輕賤底層。失敗者自我貶損,完全喪失自尊,最終只能寄託在民粹政客上,加劇了社會的兩極分化。
但在這對立激化的年代,這些說理還傳得進大眾耳裡嗎?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政治人物的有意利用,乃至於國際情勢的詭譎多變,讓這個「官民共善」的美好想像,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雖然,我們知道天國在很遠很遠的那頭,還是試著從自己做起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存放讀書心得,與一些碎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經濟不景氣」「大學生都只領2?K」「政府在做什麼?」,乃至於用不努力不爭氣來譴責他人的人。這些東西,我們在各種媒體,甚至是網路上,都已經看到厭煩了。現在的環境下,我們所謂的理性討論空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只是像鴉片一般的麻醉以及分類對立。
我們都知道,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的故事,即使不是基督徒的人多也略有耳聞。而知道歸知道,但有時其實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釘了十字架所以呢?耶穌復活了,為什麼?就算你是個自己認真閱讀福音書的信徒,可能也難以體會其中奧秘。這本書,提供了你鮮活的解答。
「下級國民」,似乎最近常常聽到類似的詞彙。在《寄生上流》與《小丑》兩部電影橫掃奧斯卡之後,階級之間的對立,底層人民的苦痛,好像就隨著小丑在階梯上輕狂的舞步,一階階跳進了大眾的眼裡,讓大家忽然注視到了這個問題。但,這是否只是短暫的一瞥呢?
我們要如何體會,什麼才叫做真正的失去自由? 作者曾經是法國的外交工作人員,派駐在俄羅斯,曾經與當地的上流社會觥籌交錯,也在那娶妻生子,過著看似幸福的生活。
從小到大,每個人的家庭、學校、生活圈,乃至於政府以及社會等等,有意無意的塑造你的人格,你的常識,你的想法。這有時會讓我們產生遠離事實的偏見,甚至因此做出錯誤的決策。
就安樂死相關議題的的想像,本來僅止於全力支持安樂死,給予當事人自決權。這是本人開始粗淺的想法,也難怪台灣社會對於此議題的相對漠視,以至於公投連署未過,甚至其間未激起有印象的波瀾。 在本書的提醒下,在死亡自決方面,我們要注意的點還有:
「經濟不景氣」「大學生都只領2?K」「政府在做什麼?」,乃至於用不努力不爭氣來譴責他人的人。這些東西,我們在各種媒體,甚至是網路上,都已經看到厭煩了。現在的環境下,我們所謂的理性討論空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只是像鴉片一般的麻醉以及分類對立。
我們都知道,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的故事,即使不是基督徒的人多也略有耳聞。而知道歸知道,但有時其實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釘了十字架所以呢?耶穌復活了,為什麼?就算你是個自己認真閱讀福音書的信徒,可能也難以體會其中奧秘。這本書,提供了你鮮活的解答。
「下級國民」,似乎最近常常聽到類似的詞彙。在《寄生上流》與《小丑》兩部電影橫掃奧斯卡之後,階級之間的對立,底層人民的苦痛,好像就隨著小丑在階梯上輕狂的舞步,一階階跳進了大眾的眼裡,讓大家忽然注視到了這個問題。但,這是否只是短暫的一瞥呢?
我們要如何體會,什麼才叫做真正的失去自由? 作者曾經是法國的外交工作人員,派駐在俄羅斯,曾經與當地的上流社會觥籌交錯,也在那娶妻生子,過著看似幸福的生活。
從小到大,每個人的家庭、學校、生活圈,乃至於政府以及社會等等,有意無意的塑造你的人格,你的常識,你的想法。這有時會讓我們產生遠離事實的偏見,甚至因此做出錯誤的決策。
就安樂死相關議題的的想像,本來僅止於全力支持安樂死,給予當事人自決權。這是本人開始粗淺的想法,也難怪台灣社會對於此議題的相對漠視,以至於公投連署未過,甚至其間未激起有印象的波瀾。 在本書的提醒下,在死亡自決方面,我們要注意的點還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討論了美國歷史上幾位總統時期所面臨的滯脹危機,強調了對經濟政策靈活應對市場變化的重要性,並分析了滯脹對市場的深遠影響。文章涵蓋了從1960年代直到1980年代的經濟重大事件和因果關係。最終,提出了政策制定者需要在穩定物價和促進經濟增長之間找到平衡的觀點。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主計處說台灣2022年,前20%家庭的平均財富與後20%的相比,其差距達66.6倍;與30年前的16.8倍相較,貧富差距明顯擴大了。 最近要報稅,看到國稅局寄來的年度所得資料清單時,若發現自己所得是比較靠近後段的20%這頭,你會有點不安嗎? 有人進一步指出:只佔人口總數10%的有錢人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得要富有,為了改善我們都有可能遇到的財務、健康、家庭、居住、交通、死亡和殘疾等問題,若只是一直抱持著窮人的思維與習慣,遲遲不培養自己養成致富的習慣,那麼貧窮只會跟著我們直到生命結束。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窮人和富人在投資理財和創業上的不同資源調動,以及中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社會翻轉現象。作者從統計學角度出發,帶出對悲觀與樂觀價值觀的思考。在認清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最後呼籲樂觀面對生活,進行冒險,以便帶動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這個世代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可能性。無論原生家庭的階級如何,都只是生命中的一個起點。保持熱情、保持對生命的興趣,擁抱積極的態度,好好活著就好。
Thumbnail
解放的理想解放(emancipation)的理想一直以來被建立在人類活動不受限於任何限制的前提之上,人類為了追求民主自治而爭取權利、為了在社會中充分的自我發展而追求無限的經濟成長,我們透過技術的穩固發展和政策的制定及實踐加以實現「理想中的解放」,一切可能阻礙實現解放的障礙都遭到摒棄,然而,人類卻遺忘
Thumbnail
所謂的後面,指的是智力水準在一半以後的人,他們的適應能力通常也不好,若用中產白領的思維,覺得換工作就換,薪資不好就轉,只是害死這些人。這些人圖的是穩定,以及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一昧鼓勵,給予不切實際的想像,最後只會訓練出一批批憤世嫉俗,自以為精通十八般武藝,其實連武保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討論了美國歷史上幾位總統時期所面臨的滯脹危機,強調了對經濟政策靈活應對市場變化的重要性,並分析了滯脹對市場的深遠影響。文章涵蓋了從1960年代直到1980年代的經濟重大事件和因果關係。最終,提出了政策制定者需要在穩定物價和促進經濟增長之間找到平衡的觀點。
Thumbnail
資本主意主導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它促使人類文明與科技的進步,人民擁有自己的財富,可以透過工作來獲取相對應的報酬,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而產生了貧富差距,在資本主意的運作下逐漸拉大了差距。 如今差距已經擴大到了20%人擁有其他80%人的資源,80%人由於資源匱乏,即使透過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生活,心中累
Thumbnail
主計處說台灣2022年,前20%家庭的平均財富與後20%的相比,其差距達66.6倍;與30年前的16.8倍相較,貧富差距明顯擴大了。 最近要報稅,看到國稅局寄來的年度所得資料清單時,若發現自己所得是比較靠近後段的20%這頭,你會有點不安嗎? 有人進一步指出:只佔人口總數10%的有錢人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得要富有,為了改善我們都有可能遇到的財務、健康、家庭、居住、交通、死亡和殘疾等問題,若只是一直抱持著窮人的思維與習慣,遲遲不培養自己養成致富的習慣,那麼貧窮只會跟著我們直到生命結束。
Thumbnail
前面幾周筆者說到,人要有希望才會投資在下一代,藍領階層最欠缺的是什麼? 視野。孩子看多了,我們教師對這很清楚,不同階級的小孩,受限家庭視野,對未來的想像差異很大。想像的差距,往往在多年後轉變成對未來追求的動力,越上層出身的小孩,見多識廣,知道怎樣才會變有錢,也曉得怎樣投資管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窮人和富人在投資理財和創業上的不同資源調動,以及中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社會翻轉現象。作者從統計學角度出發,帶出對悲觀與樂觀價值觀的思考。在認清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最後呼籲樂觀面對生活,進行冒險,以便帶動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這個世代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可能性。無論原生家庭的階級如何,都只是生命中的一個起點。保持熱情、保持對生命的興趣,擁抱積極的態度,好好活著就好。
Thumbnail
解放的理想解放(emancipation)的理想一直以來被建立在人類活動不受限於任何限制的前提之上,人類為了追求民主自治而爭取權利、為了在社會中充分的自我發展而追求無限的經濟成長,我們透過技術的穩固發展和政策的制定及實踐加以實現「理想中的解放」,一切可能阻礙實現解放的障礙都遭到摒棄,然而,人類卻遺忘
Thumbnail
所謂的後面,指的是智力水準在一半以後的人,他們的適應能力通常也不好,若用中產白領的思維,覺得換工作就換,薪資不好就轉,只是害死這些人。這些人圖的是穩定,以及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一昧鼓勵,給予不切實際的想像,最後只會訓練出一批批憤世嫉俗,自以為精通十八般武藝,其實連武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