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為巴比祈禱】2009

不完美還是要推薦 導演:羅素莫卡席Russell Mulcahy 演員:雪歌妮薇佛、亨利茲尼、萊恩凱利、Dan Butler、奧斯汀尼可斯 在電影看完時隔將近一年,台灣終於有片商引進,雖然這是電視電影的規格,但還是想推薦大家去看,台北地區本週開始『只有』在信義威秀影城獨家上映,之所以想推薦大家進戲院觀賞,是因為如果台北票房不好,就更難在別的縣市上映,而這部電影,其實拍給一般大眾看的創作立場,勝過同志比例「相對」較高的台北市。
電影故事講的是原本幸福和樂的家庭,巴比是個乖巧懂事風趣得人疼的小孩(一如許多同志,哈~~不知道該以刻版還是典型形容之),有天當他忍不住對家人坦承自己是男同志的身份後,這個家庭頓時風雲變色,有著堅定基督教信仰的母親(雪歌妮薇佛 飾),認因為相信同性戀是不被容許的「病」,造就巴比與母親瑪麗間的衝突,也讓巴比選擇死亡作為生命的妥協。 當巴比死後,母親瑪麗才了解巴比這幾年受的痛苦與折磨,以及想傳達給她的心情,於是她開始面對自己的信仰。。。電影發生的年代是在1983年,【為巴比祈禱】前半那些試圖「治癒」性傾向的段落,在同志圈身邊發生太多了,越是強制壓抑就越教人心驚,這也讓電影描述的情節至今依然存在,讓人感到無力。
曾經是和樂美滿的家庭,因為兒子出櫃,頓時風雲變色,為什麼曾經那麼乖巧懂事的兒子,是個愛男人的人?這樣的衝突造成死亡的悲劇-【為巴比祈禱】我覺得不只給同志圈內人當心情、經驗抒發宣洩的管道,更是給許多不知道如何面對同志的一般大眾,一個學習範本。 性向從來就不是種病,只是當它變成跟別人不同時,就是異類、就是病,這樣的論點與歧視,至今沒有少過。【為巴比祈禱】在短短不到九十分鐘的時間,要處理許多議題,包括人們的恐同心理、母親/家庭面對孩子的出櫃、青少年成長的性向處理、基督教會對於同志態度的反應、信仰與性向之間的辯證。。。等,有一些段落,因為電視電影的關係,交待不夠清楚,包括巴比的戀情與自殺之間的關係;但我覺得這部片的好看,來自於這是真實故事改編。像是我自己就很喜歡瑪麗後來在面對兒子的自殺與自己信仰間的衝突,進而投身同志家長聯盟PFLAG的片段。 在此,容我引用這部電影的新聞稿(出自官方部落格http://gaymovie.pixnet.net/blog/post/5049796)—
“真實生活裡的瑪麗葛瑞斯從當年到現在,依舊不斷的為同志家庭發聲,並協助許多同志青少年走過難關,努力不讓其他家庭發生和她一樣的悲劇。當瑪麗談起巴比,她說:「我相信巴比在另一個世界都知道這裡發生的事,我很感謝他為我的生命帶來的改變。我希望人們透過電影可以瞭解自殺永遠都不是解決的方法。要多一點耐心,不要放棄希望。」瑪麗葛瑞斯為同志人權所作的努力,讓她成為當代最有名的人權鬥士之一。 ”
死亡不是世界的終點,而是許多幸福的延續-瑪麗面對基督教信仰時,並沒有選擇背離,而是正面挑戰詮釋它~~這部電影不是反基督教(雖然也不奢望它會變福音教材),但是當電影最後在舊金山的同志大遊行,瑪麗看到許多跟巴比一樣的青少年,多一份寬容就少一個悲劇,愛不是口號,比較多可能是來自一個擁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到串流年代,「影音亞空間」其實一直都在。如果你想看一個中年大叔碎碎唸關於電影、音樂、閱讀及生活的事情... Welcome to my Sub-space !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