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人生切割術》: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天大謊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現代人工作普遍繁忙,生活壓力大,若有一個能讓你「徹底」實現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公司,你願意入職嗎?

繼《晨間直播秀》(The Morning Show) 及《泰德拉索》(Ted Lasso) 後,Apple TV+又一部劇讓我看得目不轉睛。Apple TV+ 雖然產量不如 Netflix 多,但不能否認的是他們家的影劇,似乎有刻意想像他們的手機一樣走精緻路線。
在今年年初,Apple TV+上充滿詭譎氣氛的《人生切割術》(Severance) 預告片,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還記得當時我看完預告片興奮的心情,畢竟對我這個龜毛人來說,很難遇到我這麼強烈想看的作品。艾美獎在兩週前左右也公布了今年的入圍名單,《人生》果然入圍了不少項目。
以下記錄的是我對這部影集的想法,劇透是一定會有的,不想被破壞看劇的驚喜感的話,千萬別讀這篇文章XDD
Source: IMDB
故事的開頭始於由布莉羅爾 (Britt Lower) 所飾演的女主角海莉莫名其妙的趴在在會議室桌上,接著她被桌上的擴音器給吵醒。擴音器一直不斷問著:「你是誰?」海莉發現,她居然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誰、叫什麼名字、在哪出生。這場戲的安排非常巧妙,因為「你是誰?」就是貫穿全劇的核心問題,這個在文中會再討論。而原來海莉會在桌上醒來,是因為她剛動完「記憶切割手術」。
第一集的第一幕,海莉趴著的這個桌子造型剛好很像棺材,巧妙呼應第一集的劇名:Good News About Hell (地獄裡的好消息)。 Source: IMDB

要進公司,先切割記憶

主角們所效力的公司,叫做路曼 (Lumon Industries)。這間公司為了讓工作內容維持機密性,研發了一個劃時代的科技 —— 記憶切割術。也就是說,想進來這間公司工作的員工,必須同意讓公司在自己腦子裡植入記憶切割晶片,以達到將自己工作及私人生活的記憶完全切分開來的效果 —— 且一旦進行了此手術,就是不可逆的(根據公司聲稱是不可逆)。如此一來,因為晶片的觸發,員工在上班時完全不會想起自己的私人生活;下班時,也完全不會知道自己白天在公司裡都幹了些什麼,而且只要出了公司,連主管、同事都不認得,簡直就是用同一個身體,過兩種人生,也可說是實現工作與生活平衡最極端的手段。聽起來很美好嗎?對某些上班族來說,這樣就代表下班時間不需要回覆主管、同事、客戶的訊息,也不用把做不完的工作帶回家做了,下班可以完全放鬆、休息。
男主角馬克由亞當史考特 (Adam Scott) 飾演,我得說他把馬克這個角色演得絲絲入扣,細膩呈現了馬克這個因喪妻而心靈破碎、又厭世的前歷史教授。馬克為了擺脫喪妻之痛,決定放棄教職,進入路曼工作,這樣他一天就有七八小時的時間可以忘掉妻子。說實在我對亞當的印象就是停留在2013年各界盛讚的《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但他當時也不是飾演主要角色,而是班史提勒 (Ben Stiller) 的機車新老闆(還是上司?我忘了)。這幾年他也陸續參演了幾部電視劇,應該也有幾部電影,但都不是特別引起我興趣,所以我對他一直都不是很有印象,直到今年的《人生切割術》,才讓人見識到,髮型真的太重要了!!喔,對,當然,也讓人見識到他足以入圍艾美獎的演技!
我記得我偶然看到一支訪談,導演之一的班史提勒說,他為了讓亞當更符合角色感覺,故意要他留一個這麼矬的髮型,可不能讓他用他平常的酷髮型來演這個角色呢(笑)。
扯遠了,總之,前面提到,馬克是為了擺脫喪妻之痛而自願決定切割記憶,進入路曼工作,但工作以外的時間他該怎麼辦?嗯,只好買醉了(對,他在公司外的時間幾乎都在喝酒)。自願進路曼工作的人,都是為了某個原因而切割記憶的,這制度一開始看起來好像很完美,但觀眾看到劇情中段,就會知道,這樣的技術對員工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影響,這是非常具爭議性的控制員工手段。不過第一季的步調算很慢,觀眾看完第一季後,只搞清楚了馬克和海莉進路曼工作的原因,剩下其他角色的背景我們還是霧裡看花,只能等第二季看會不會再揭露更多了。也因為劇情步調慢的關係,觀眾很有可能沒有耐心看完前三集就棄劇了,只能說真的要耐著性子看,否則就感受不到劇情轉折時的興奮感了。

靈感源自主創編劇真實經歷

Severance on San Diego Comic-Con (Entertainment Weekly)
此劇故事為主創編劇丹.艾瑞克森 (Dan Erickson) 所創作,班史提勒執導。班史提勒近幾年較大型的作品似乎都開始比較不那麼「喜劇」,讓觀眾看到他作為喜劇演員外的其他面。今年的國際漫畫展 (San Diego Comic-Con) 於7月21日在聖地牙哥展開,《人生》的劇組也前往參加此活動,並接受了媒體訪問。主創編劇艾瑞克森提到這部劇靈感源自他本人的真實工作經歷:他曾為一間大公司工作過,該公司專門製造及修理船隻上的門,員工每天都是在地底下、沒有窗戶的空間中工作。「要是能夠將工作時間與私人生活的記憶分割開來該多好。」艾瑞克森表示當時心中萌生此想法,這段工作經歷非常不快樂,或許甚至是有創傷的。歷經好幾年創作劇本,又有班史提勒一同參與製作,於是這部劇就誕生了。

邪教似的大企業

每天早上到公司,就是要進入不見天日的地下記憶切割樓層工作,手機、智慧手錶、平板電腦等的一切通訊設備,當然不能帶下樓,而是必須上交到公司置物櫃中保管。員工要謹遵公司規章不得逾矩(規章可是厚厚的好幾本在那等著呢),三不五時還要讚頌一下公司創辦人(隨時可到公司特設的永恆廳中,膜拜公司歷代總裁的蠟像,讚嘆創辦人的偉大)。在公司裡,員工要拋棄自我,不能有思想,只能將自己全心全意地獻給公司,當個稱職的工作機器,且不得有任何異議。一旦員工做出違規行為,馬上就會被帶到「休息室」,進行精神改造式的逞罰。聽起來很像邪教嗎?沒錯,這就是路曼員工的一天。
Source: Rotten Tomatoes
「我才是個人,你不是。」
海莉因為極度不適應路曼環境而試圖離職,她用了手段錄一段影片給外面的自己,表達離職的意願。不料外面的自己居然不是和她站在同一陣線,而且還對她說:「我才是個人,你不是。我才有權力做決定,而你不行。」,這句話頗有震撼力,外面的海莉直接否定了公司海莉的存在,好像公司海莉存在的目的只是為了在路曼工作(雖然她被創造出來的目的的確是這樣),她似乎並沒有作為人類的資格,她似乎就只是外面海莉的附屬品,生死完全被掌握在別人手中,我覺得這一幕非常有力量,因為這好像也間接否定了作為公司員工的我們觀眾自己,好像我們的命運只能一輩子被掌握在他人手中。
當然,海莉不會罷休,她繼續嘗試以更激烈的手段離開,激烈的手段例如:上吊。她要證明公司裡的人格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其實對此我非常能夠感同身受,因為我也曾經在規模中上的公司裡工作過(當工作機器)。這個社會的風氣一直都是推崇大公司的,畢了業後只要能進入大公司工作,有份不錯的薪水,好像一輩子就沒問題了,所以,當我發現我對那份工作適應不良,我嚇死了,我覺得有問題的人是我,我開始每天自我懷疑、自我厭惡,甚至到了快得憂鬱症的地步。我覺得這個社會對無法適應遊戲規則的人是很殘忍的,人類是群體動物,多少會有從眾心理,要是無法符合社會期待(社會期待包括有份體面的工作、買車買房、結婚生子),就會開始焦慮,害怕被社會議論、淘汰、拋棄。我想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什麼有很多人每天都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卻不敢離職。我們工作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了維持生活水準,為了養家活口,我們把自己變成工作機器(甚至賴以為生的工作都不是自己喜歡的),全心全意為公司奉獻,甚至到了忽略身心健康的地步。而且更重要的是,生活中有很多牽掛,很多需要用錢的地方,所以我們可不能輕易離職。
「不是你需要你的工作,而是你的工作需要你。」
馬克那個個性緊張兮兮的妹婿,寫了一本書,剛好被馬克的公司人格偶然給撿來看。這本書對公司裡的馬克簡直就是思想改造大全!如果你是一個從來沒出過公司,不知道外面世界為何物的勞工,看到這麼一本深度解析勞資關係、自我認同的心靈雞湯,怎麼可能還甘願一切聽從公司指示!所以公司馬克開始心生懷疑,開始想知道自己到底是誰,這剛好就呼應第一集的第一句台詞:「你是誰?」馬克與他的同事開始想知道這間公司到底在幹什麼勾當,為什麼他們對公司背景一無所知?為什麼他們不能到外面去?為什麼無法與外面的自己溝通?最重要的是,公司裡的自己到底是誰?他們的自我認同及定位在哪裡?難道一輩子只能像複製人一樣在這地底下工作到死嗎?然而就像馬克妹婿書裡寫的:「不是你需要你的工作,而是你的工作需要你。」對我們來說,不適合的工作,不適合的職場,可以離職,天涯何處無好工作,是吧?只要肯努力,一定有許多可能在前路等著。但,路曼員工卻連最簡單的離職可都辦不到呢。

控制狂般的恐怖上司

Harmony Cobel (IMDB)
馬克的上司,哈蒙妮.考貝爾,由奧斯卡影后派翠西亞.阿奎特 (Patricia Arquette) 飾演。我沒看過派翠西亞演的戲,對她唯一的印象,是她在2015年因《年少時代》(Boyhood) 奪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她上台領獎時,呼籲美國應該要重視女性權利,真正落實男女及兩性工資平權。當時獲得全場激賞,連梅姨都大力為她鼓掌。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這個片段:
Cobel vs. Natalie (Films News Feed)
派翠西亞這次也因考貝爾這個角色入圍艾美獎戲劇類最佳女配角。我很喜歡考貝爾這個角色,這個角色非常怪異,她搬到馬克家旁邊去住,假裝是和藹的中年婦女,對,她就住在馬克家旁邊,但是下了班的馬克壓根不記得公司裡的任何人,所以馬克也只覺得旁邊的考貝爾只是鄰居。但事情可沒這麼簡單;考貝爾曾潛入馬克家中,還偷走馬克亡妻的一樣遺物(是一塊蠟燭)。要是我上司就住在我家隔壁,我應該會嚇死吧(笑)。我最喜歡考貝爾跟路曼發言人娜塔莉的互動畫面;考貝爾平常總是一副高高在上、臨危不亂的女強人模樣,但這些形象在遇到娜塔莉後總是能崩盤,尤其是在第八集,娜塔莉對考貝爾說「妳被炒魷魚了」,考貝爾爆粗口叫娜塔莉閃一邊去的樣子實在很好笑;之後她開車回家在車上大暴走狂罵娜塔莉,詛咒她下地獄,這也和她平常一臉冷靜的態度有十足的反差效果。但考貝爾這個角色似乎還有更多秘密尚未公開;我很納悶她那些耐人尋味的表情,不禁讓人覺得,她不是反派嗎?但她在某些場景露出那些表情是什麼意思?還有最後一集她以鄰居身分抱著馬克,要他離路曼遠一點是真心的嗎?
關於這個角色的背景,第一季真的沒有透漏太多,就像前面提到的,有很多細節、很多問題都有待解答,所以第一季看完會有很不過癮的感覺(我應該等第二季拍完再一起看的)。但我相信考貝爾背後的謎團應該頗為驚人,只能等待第二季的解答了。

上下空間關係的運用

往上及往下的電梯燈號 (Apple TV+)
上段提到,路曼員工每天都是被關在不見天日的地底下工作(當然還是有日光燈啦哈哈哈哈),說到這點,我就不免聯想到,近幾年很多影劇都巧妙善用上與下的空間關係來暗喻社會階級議題,像是《我們》(Us),還有《寄生上流》(Parasite),這兩部電影都透過在上面的人及在下面的人,來暗諷社會資源不均、階級難以反轉的問題;人生切割術也有一幕,是路曼員工們前往記憶切割樓層時,電梯顯示的往下符號,到達地底樓層後,員工們的公司人格就會被觸發,公司人格永遠只能待在下面的記憶切割樓層,等到下班時間一到,搭電梯上了樓,就又會切換成外在人格。所以公司人格永遠不知道,自己在外面是什麼樣的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他們甚至不了解睡覺、人際情感等各種生而為人最基本的體驗。這樣的制度很明顯涉及具爭議性的道德敏感議題,也才因此主角們在後幾集開始有造反、叛逆的行為。

配樂的編排

最後得談談本劇的配樂。我從以前看劇或看電影,就會刻意注意配樂,到現在也成了多年的習慣,每年看奧斯卡我也都會特別關注原創配樂的獎項,要是挖掘到好聽的原聲帶,就會馬上加進spotify的播放清單中。尤其我對利用鋼琴創造出來的配樂情有獨鍾,所以我在看到、聽到此劇的片頭時,不只為片頭動畫驚艷,配樂更是雖然聽起來簡單,卻有一番獨屬於本劇的驚悚氛圍。此劇配樂也入圍了艾美獎的最佳戲劇類電視劇配樂,配樂師是西奧多.沙皮羅 (Theodore Shapiro),他也是《穿著Prada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 的配樂師。今年《人生切割術》全劇詭譎的劇情配上同樣詭異的配樂,將這部劇原本就迥異的氣氛推到最高點。有好幾幕劇情因為配樂的推疊,讓我幾乎是憋著氣在看的,那配樂似乎長出手來掐著我的脖子,直到緊張的部分結束後才能鬆口氣。
我始終認為,一部電影或電視劇能成功,配樂絕對占一半的功勞。但觀眾普遍好像都不會特別注意到配樂的重要性。導演用畫面說故事,配樂師則是用聲音說故事,好的影劇,需要兩者的相輔相成,才能創造出引人入勝的作品。
有興趣不妨聽聽看本劇配樂,尤其是為全劇設下基調的片頭曲(不要再按略過片頭了XD);片頭曲由簡單的鋼琴旋律開頭,到中段加上了弦樂,不斷往上堆疊,到最後再回歸到單純的鋼琴,並由雜訊般的聲音作為結尾音,創造出記憶切割的感覺。這段音樂相當有巧思,片頭動畫也同樣令人稱奇,有興趣可搭配動畫一起觀看,效果會更好。
Severance: Season 1 Original Soundtrack
片頭動畫
第一季透漏給觀眾的訊息真的還太少,這部劇的題材可發揮的空間大,演員演技也都非常亮眼,所探究的議題也讓亞洲觀眾特別有感,尤其因為過勞死、壓榨勞工等事件在亞洲比較常聽聞,非常值得上班族觀眾一看,非上班族的人更要看,看完後請好好擁抱身邊為了工作而煩惱不已的朋友。
本劇是獻給所有厭世上班族的浪漫驚悚影集(?)燈光美,氣氛佳,演員演技一流。如果看完還是很厭世,那就再看一遍吧XDDD
2022.07.30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裡大部分的學生都對彼此抱持著「自己活,亦讓別人活」的生活態度,但對照我們學習的目的就覺得有點好笑。賈德.赫爾坎普(那個在實驗室擔任外科醫生的心理變態)和金髮男子西蒙.山普森似乎不約而同,把我視為他們達成目標的阻礙,要不是我擔心他們可能會試圖永除後患,我應該會覺得很好笑。
Thumbnail
在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下,各行各業都陷入了低潮。職業殺手阿Bart亦陷入了經濟危機。落魄的副導演阿全則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電影高材生,他的夢想是成為下一個馬田史高西斯,但回港後卻只能當個副導演拍些三級。阿Bart為了吸引更多生意,便決定和阿全合作,一起買兇拍人,邊殺邊拍下殺人過程給客人觀看。
Thumbnail
故事的核心是提出一個大哉問,讓人思考自己「未選擇的那條人生道路」。於計畫第二人生或者尋求轉型的人,可以在這故事裏找到一些啟發。
Thumbnail
  女主角康兒醒來後,發現自己成了複製人,剛完成意識下載程序。但她卻缺少過去一年半的記憶。而且在這段期間,她的本尊似乎已經身亡。於是複製人康兒開始探查自身命案。故事也在這個過程中,展開一系列關於複製人生命的探問,包括複製人的身分認同、社會關係、權利義務、刑事問題與法律責任。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前陣子看了一部日劇「重啟人生」,看到前幾集覺得很好看,所以打算介紹給孩子看,想不到老大竟然說她已經看完了😅 這部日劇的故事內容腦洞大開,劇中的女主角麻美因為意外過世,醒來到了一片全白的地方,服務台的小哥就是她在世時公務員的模樣 小哥問她是否準備好投胎到下輩子,她問了一句「那我會投胎到哪裡?」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描述了自己在加護病房中的經歷,包括在做腦部MRI前的情境,以及在醫院中的各種護理過程和心情起伏。
Thumbnail
當我們習慣了某些事物,容易忽略生活中的真正樂趣,這篇文章探討了重新品味生活中重點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Thumbnail
年紀到了一個程度,會開始翻一些老電影出來看,除了當作對記憶的複習跟提取,也發現似乎看懂一些過去沒看懂的地方,產生更多的理解。這個過年,就又看了一次「心靈捕手」,還真的跟20年傻傻的看完,有很多不同的理解。 長期在學校擔任清潔工的麥特.戴蒙,乍看之下,之所以可以出現人生轉折,也是要遇到猶如伯樂知音的
Thumbnail
日劇《重啟人生》是一部由安藤櫻主演的喜劇,於2023年1月8日,在日本電視台首播。 該劇講述一個普通平凡的單身基層公務員麻美(安藤櫻),在三十五歲的某次同學聚會之後,被貨車撞死,死後到了投胎所,投胎所的職員(由原著作者親自客串)告訴她,可以選擇投胎為食蟻獸,或是再重生一次,累積功德,也許可以投胎成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裡大部分的學生都對彼此抱持著「自己活,亦讓別人活」的生活態度,但對照我們學習的目的就覺得有點好笑。賈德.赫爾坎普(那個在實驗室擔任外科醫生的心理變態)和金髮男子西蒙.山普森似乎不約而同,把我視為他們達成目標的阻礙,要不是我擔心他們可能會試圖永除後患,我應該會覺得很好笑。
Thumbnail
在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下,各行各業都陷入了低潮。職業殺手阿Bart亦陷入了經濟危機。落魄的副導演阿全則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電影高材生,他的夢想是成為下一個馬田史高西斯,但回港後卻只能當個副導演拍些三級。阿Bart為了吸引更多生意,便決定和阿全合作,一起買兇拍人,邊殺邊拍下殺人過程給客人觀看。
Thumbnail
故事的核心是提出一個大哉問,讓人思考自己「未選擇的那條人生道路」。於計畫第二人生或者尋求轉型的人,可以在這故事裏找到一些啟發。
Thumbnail
  女主角康兒醒來後,發現自己成了複製人,剛完成意識下載程序。但她卻缺少過去一年半的記憶。而且在這段期間,她的本尊似乎已經身亡。於是複製人康兒開始探查自身命案。故事也在這個過程中,展開一系列關於複製人生命的探問,包括複製人的身分認同、社會關係、權利義務、刑事問題與法律責任。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前陣子看了一部日劇「重啟人生」,看到前幾集覺得很好看,所以打算介紹給孩子看,想不到老大竟然說她已經看完了😅 這部日劇的故事內容腦洞大開,劇中的女主角麻美因為意外過世,醒來到了一片全白的地方,服務台的小哥就是她在世時公務員的模樣 小哥問她是否準備好投胎到下輩子,她問了一句「那我會投胎到哪裡?」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描述了自己在加護病房中的經歷,包括在做腦部MRI前的情境,以及在醫院中的各種護理過程和心情起伏。
Thumbnail
當我們習慣了某些事物,容易忽略生活中的真正樂趣,這篇文章探討了重新品味生活中重點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Thumbnail
年紀到了一個程度,會開始翻一些老電影出來看,除了當作對記憶的複習跟提取,也發現似乎看懂一些過去沒看懂的地方,產生更多的理解。這個過年,就又看了一次「心靈捕手」,還真的跟20年傻傻的看完,有很多不同的理解。 長期在學校擔任清潔工的麥特.戴蒙,乍看之下,之所以可以出現人生轉折,也是要遇到猶如伯樂知音的
Thumbnail
日劇《重啟人生》是一部由安藤櫻主演的喜劇,於2023年1月8日,在日本電視台首播。 該劇講述一個普通平凡的單身基層公務員麻美(安藤櫻),在三十五歲的某次同學聚會之後,被貨車撞死,死後到了投胎所,投胎所的職員(由原著作者親自客串)告訴她,可以選擇投胎為食蟻獸,或是再重生一次,累積功德,也許可以投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