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爸爸的愛心LINE(已讀安康)

    Day (52) 2022 7/25
    早上媽媽去員崠澆完水, 回來後, 她說今天做了件好事, 她看到一隻螳螂掉在水桶裡爬不出來, 於是她善心大發, 用水瓢把它輕輕舀出放生, 臉上有一種菩薩般的慈悲光輝, 然後她說, 希望這隻螳螂能感恩圖報,給她帶來好運。 我稍為潑了點冷水,說「有心為善,雖善不賞; 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這兩句話, 出自聊齋誌異, 作者蒲松齡記述他的先輩 (大概是他的曾祖父), 有一天看到一群人把他帶去考場, 翻開試卷, 是有關行善為惡的題目, 這位老前輩提筆就寫了上面的那兩句話。 主考官閱卷後親自見說, 他們是仙界之神, 想要在人間找一位未來有資格担任城隍爺的人選, 今天見到如此文字, 知道先生您有這個見識, 爾後離開人世後, 將分配到某縣去担任城隍一職, 負賞善罰惡之責。 聽完這話後, 他被人恭送出了考場, 睜眼一看, 原本是夢一場。 這個故事就被蒲松齡收入到了聊齋中。
    動物報恩的故事很多,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則是爺爺說的, 他說, 有一個士子進京趕考, 在渡河時, 看到一隻螞蟻漂在水上, 眼見難活, 這讀書人看了不忍 ,就放了一片樹葉給螞蟻當船救了它。 這位士子本來文章就作得好, 後來在考試時, 也是運筆如飛, 議論得當, 只是他在寫個「太」字時, 漏點了一點 ,寫成了個「大」字, 這一字之差, 足以使其落榜, 可是主考官在閱券時, 卻發現一隻螞蟻, 正趴在太字那一點的應有位置上, 考官很詫異, 詢問了考生最近做了什麼好事? 考生回憶半晌, 把拯救螞蟻一事告訴考官, 考官甚為驚異, 就將這考生錄取為第一名。 這些故事雖然無稽, 但對人們的道德修養還是有一定的激勵作用。
    我們中國人做人做事, 向來看重行為的動機, 但現代的法律, 則重在行為的後果。民法上有「無因管理的損害賠償責任」。 舉個例子, 有戶人家外出, 狗在院子裏挨餓了好幾天, 你看到狗可憐, 就自行弄了點東西給它吃, 結果狗不適應你給的食物,病了或死了, 狗主人回來後, 他是可以要求你賠償的。 你不能以出於一好心為抗辯的理由的, 法律不贊成「多管閒事」, 因為「好心成壞事」的例子所在多有。 我們有時候, 並沒有做壞事的動機(故意), 可是行為的效果卻造成他人的損害, 這就構成了「過失」, 過失犯, 仍是要受法律的制裁, 所以「無心為惡,雖惡不罰」在法律前是站不住腳的, 只是法官會量情度理,減少處罰的程度。
    結論, 媽媽救了螳螂, 如果螳螂能幫她多消滅一些害蟲, 那就是回報了, 其餘免想。其次, 道德修養是絕對必要的沒錯, 但在現代法律之前, 仍要注意法律和道德的差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