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我之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歐陽脩認為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對我而言,讀書人一定要先立言,立言先立本,立本再立德,我一直認為歐陽修是一帆風順,結果並非如此,人都是舔著傷口過的呀!真悲傷呀!以琴寄志固然極好,但總有些隱晦,我不喜如此。但,人如何在墨潑過以後,依然期待潔白如昔?如非如此,就要被這無情的波濤給淹沒,問題在於:潑墨之後,我們又將保有幾分自我?
我一直走著,我盼著有天我能找到自己,我傾慕蘇軾,若是可以,我願執弟子禮侍奉之,以求拜於其門下。也許會問:為何要以失敗者為師?對我而言,沒有失敗者,只有幾經風霜的人,蘇軾定風坡:「莫聽穿雲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這是何等勇敢才能做出「行難而上」的抉擇?他不曾迷茫嗎?深入研究蘇軾,才知原來佛教是其信仰核心,不是因果報應,而是態度。之前一直覺得佛教讓我感到疑惑,我所了解的原初佛教並非如今呈現出來的重報應,為何會如此?關於這問題,我思考良久,得出以下結論:
一、角度不同
中國化佛教因應中華民族重綱常倫理所衍生,藉「輪迴」之名沿用。
與儒融合:佛教不興偶像崇拜,故現今之「三牲」為一例。
二、本源說
萬物皆有靈,且本源於因,看重事物本質,而非結果,對我來說,佛教對我,是可溯因的宗教,也間接解釋了蘇軾的態度。
#處事態度
#自我對話


























































































































































































































































































































avatar-img
5會員
14內容數
我是凌零,歡迎光臨我的故事屋,每周一、二、三固定更,其餘時間隨緣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凌零故事櫃 的其他內容
青春,是什麼呢?不甚了解呢!應該是不斷試錯,並非太早懂事才好,太早懂事要承擔的事情太多,人生路百轉千迴,怎麼知道每時每刻所做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對自己負責,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別人,因自己有能力影響他人。我試圖整理自己,但失敗了!而今,我想從頭開始 ,我想對我自己說:對不起、謝謝妳!謝謝妳總是陪著我
我不需要別人指揮我怎麼做,因為我已經知曉,或許前路走得磕磕絆絆,但我依然微笑前行,就像你借金嘆之口提醒我的:「或許會很辛苦,但要繼續前進!」,下次我若是又遇到人生的旋轉門時,一、二、三,繼續前進! #自我成長 #自我對話
很久以前,世界分成三塊:美娜大陸、露西大陸、納索大陸,這些大陸原本沒有名字,經過二百年,由法西斯大帝在一場大戰後,戰場在美娜大陸東邊西索米沙地,死傷慘重,而且物種稀少、糧食稀薄。
首先,我是個「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我思考過後,覺得會造成此現象的肇因是我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會「失敗」而不敢付諸實踐,但隱隱有個聲音提醒我:「別怕,走過的路都是我們成長的養分」,但我還是會害怕,自己真的做了正確的選擇嗎?
#自我對話 #下一篇主題是抗壓性
談到’人生韓劇’,腦中浮現的是’’我親愛的朋友們’’,講述幾對暮年好友們面對人生的態度我首先想到的人生態度,便是’優雅’優雅不僅是氣質,更是人生態度。 代表優雅的喜慈: 由金惠子老師所飾的喜慈〈圖源:網路〉 還沒患病前的喜慈是個優雅恬靜之人,喜歡奼紫嫣紅的花,不拘各色,生活充滿樂趣,雖會被舊事紛擾,
青春,是什麼呢?不甚了解呢!應該是不斷試錯,並非太早懂事才好,太早懂事要承擔的事情太多,人生路百轉千迴,怎麼知道每時每刻所做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對自己負責,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別人,因自己有能力影響他人。我試圖整理自己,但失敗了!而今,我想從頭開始 ,我想對我自己說:對不起、謝謝妳!謝謝妳總是陪著我
我不需要別人指揮我怎麼做,因為我已經知曉,或許前路走得磕磕絆絆,但我依然微笑前行,就像你借金嘆之口提醒我的:「或許會很辛苦,但要繼續前進!」,下次我若是又遇到人生的旋轉門時,一、二、三,繼續前進! #自我成長 #自我對話
很久以前,世界分成三塊:美娜大陸、露西大陸、納索大陸,這些大陸原本沒有名字,經過二百年,由法西斯大帝在一場大戰後,戰場在美娜大陸東邊西索米沙地,死傷慘重,而且物種稀少、糧食稀薄。
首先,我是個「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我思考過後,覺得會造成此現象的肇因是我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會「失敗」而不敢付諸實踐,但隱隱有個聲音提醒我:「別怕,走過的路都是我們成長的養分」,但我還是會害怕,自己真的做了正確的選擇嗎?
#自我對話 #下一篇主題是抗壓性
談到’人生韓劇’,腦中浮現的是’’我親愛的朋友們’’,講述幾對暮年好友們面對人生的態度我首先想到的人生態度,便是’優雅’優雅不僅是氣質,更是人生態度。 代表優雅的喜慈: 由金惠子老師所飾的喜慈〈圖源:網路〉 還沒患病前的喜慈是個優雅恬靜之人,喜歡奼紫嫣紅的花,不拘各色,生活充滿樂趣,雖會被舊事紛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果瓜成佛記第三十九願:沒有拜物主義,沒有玩物思想。這一章是說阿彌陀佛認錯,他讓佛弟子生活沒有目標,給他們想衣得衣,想食得食的生活,吃喝玩樂,荒廢人生。西田修也要認錯,他不是一個日本人,也不是一個中國人,他是大馬人。如果大家覺得西田修用漢字書寫不是很適合,同樣的道理,西田修用日文書寫,一樣能夠寫出自己
果瓜成佛記第二十七願:常修自我善。這一章是水良自我簡介,他希望人生在寫作上有第三次突破。現在我是西田修,我說不需要了,我們跟著自己的生命方程式走,去到哪裏,就寫到哪裏就好了。人生其實是無須執著,有執意就好了。這個世界極之無常,不是什麼都能掌握的。阿彌陀佛應該會說:西田修,你走出原生世界了。 果瓜成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應該是假借蘇東坡的名義,寫的一個自我認知的故事! 蘇東坡是佛門居士,有一天他寫信給道友,說他的修行已經到了八風不動的境界,道友回信,上面只寫了一個屁字!蘇軾很生氣的過江要去理論,結果大門上朋友只貼了一張寫下那段文字的紙,蘇學士心生感觸,然後就回家了!八風指的是佛家的八苦,分
Thumbnail
宋朝的大學士蘇東坡居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因他為人耿直,以致仕途並不順利。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做官的時候,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高僧佛印禪師相處得很好,經常談經論道,那已成為他公餘寂寞的心靈最佳的安頓處。 有一天,東坡居士的靈感來了,隨即寫了一首自許為不朽的五言詩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三、思維是王牌 前述元自實之故事載之於《太上感應篇例證》(並亦見載於《德育古鑒》、《剪燈新話》),而從這一則故事可以看到:看不見、摸不到的心念流轉影響巨大,可以鑄成大錯,造業招天譴;也可以成就善舉,積德享福報!明代吳承恩所撰寫的「西遊記」一般人的看法是﹕「其中雖然諸多寓言,也不乏嘻笑的諷刺之言,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有的時候,佛陀一身化作多身;有的時候多身集作一身;有的時候山崖牆壁出入無礙;有的時候上身出火、下身出水;有的時候下身出火、上身出水;「入地如水」地這麼硬,佛下去好像潛水下去;「履水如地」 走在水面上像走在地面上等示現這些神變。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果瓜成佛記第三十九願:沒有拜物主義,沒有玩物思想。這一章是說阿彌陀佛認錯,他讓佛弟子生活沒有目標,給他們想衣得衣,想食得食的生活,吃喝玩樂,荒廢人生。西田修也要認錯,他不是一個日本人,也不是一個中國人,他是大馬人。如果大家覺得西田修用漢字書寫不是很適合,同樣的道理,西田修用日文書寫,一樣能夠寫出自己
果瓜成佛記第二十七願:常修自我善。這一章是水良自我簡介,他希望人生在寫作上有第三次突破。現在我是西田修,我說不需要了,我們跟著自己的生命方程式走,去到哪裏,就寫到哪裏就好了。人生其實是無須執著,有執意就好了。這個世界極之無常,不是什麼都能掌握的。阿彌陀佛應該會說:西田修,你走出原生世界了。 果瓜成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應該是假借蘇東坡的名義,寫的一個自我認知的故事! 蘇東坡是佛門居士,有一天他寫信給道友,說他的修行已經到了八風不動的境界,道友回信,上面只寫了一個屁字!蘇軾很生氣的過江要去理論,結果大門上朋友只貼了一張寫下那段文字的紙,蘇學士心生感觸,然後就回家了!八風指的是佛家的八苦,分
Thumbnail
宋朝的大學士蘇東坡居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因他為人耿直,以致仕途並不順利。當他被貶到江北瓜州做官的時候,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高僧佛印禪師相處得很好,經常談經論道,那已成為他公餘寂寞的心靈最佳的安頓處。 有一天,東坡居士的靈感來了,隨即寫了一首自許為不朽的五言詩偈: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三、思維是王牌 前述元自實之故事載之於《太上感應篇例證》(並亦見載於《德育古鑒》、《剪燈新話》),而從這一則故事可以看到:看不見、摸不到的心念流轉影響巨大,可以鑄成大錯,造業招天譴;也可以成就善舉,積德享福報!明代吳承恩所撰寫的「西遊記」一般人的看法是﹕「其中雖然諸多寓言,也不乏嘻笑的諷刺之言,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有的時候,佛陀一身化作多身;有的時候多身集作一身;有的時候山崖牆壁出入無礙;有的時候上身出火、下身出水;有的時候下身出火、上身出水;「入地如水」地這麼硬,佛下去好像潛水下去;「履水如地」 走在水面上像走在地面上等示現這些神變。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