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學術流程就是要看這個 primary data 到底給出來的時候是什麼形式?現在都說是「內部民調」(報告)。 這個很像 #NFT 的概念,雖然很多人透過購買或複製,取得了 (access) 這個 NFT,可是你並沒有擁有 (own) 這個 NFT 的原初著作權。那誰才能 own 這個論文門的 NFT 呢? 關鍵在小智跟民調公司之間的合約,還有小智與指導教授之間,究竟相互授權了什麼協議。其實,就時間序來看,的確余還是非常下游的,但不代表他最後產出,沒有他原創的貢獻部分;同理可證,陳老師與博士生、小智的論文,可能都有基於 secondary data 而產出的所謂原創貢獻的部分。 政治迷因化vs.論文迷因化 圖取自截於谷歌趨勢查詢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