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忽略引用資料來源:
- 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寫作時往往沒有特別強調資料來源的重要性,導致許多學生在撰寫論文或報告時,經常會忽略標註資訊的出處。這不僅讓文章缺乏說服力,也讓讀者無法追溯資料來源進一步了解該議題。在國際學術圈中,這種做法可能會被視為不夠嚴謹,甚至可能引發學術倫理問題,影響學生在學術界的信譽。
2. 輕視資料來源的價值:
- 有些學生認為,寫作時只需表達自己的想法,對資料的引用並不那麼重要。然而,這種輕視資料來源的態度,會使文章缺乏嚴謹的理據支持,無法經得起批評與挑戰。在國際學術界,強調資料的出處不僅是對知識尊重的表現,也是增強文章可信度的關鍵。對讀者而言,能夠追溯資料來源是衡量文章質量的重要指標,無法提供具體資料支持的論點,容易被視為不夠深入。
3. 不注重寫作規範與格式:
- 很多碩博士生在撰寫論文時,容易忽略正確的引用格式與規範,特別是在面對不同的參考文獻格式(如APA、MLA等)時,容易感到困惑而隨意處理。這樣的做法在學術寫作中是大忌,尤其在國際期刊投稿時,缺乏規範的引用不僅會影響文章的專業度,也可能被退稿或要求修改,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你在學術寫作的過程中,還見過哪些其他常見的錯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