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8/03閱讀時間約 29 分鐘

[論書人] 十字軍首役:以聖戰為名的權力遊戲,形塑歐洲文明的重要之戰 (GP)

一、 書本資訊
書名:十字軍首役:以聖戰為名的權力遊戲,形塑歐洲文明的重要之戰
作者: Peter Frankopan   譯者: 胡宗香
出版社: 聯經  出版日期:2022/04/21
購書管道:momo書店  書種:紙質書

二、 內容分享

在開始分享此書之前,我真的必須再一次為 彼德.梵科潘(Peter Frankopan) 大大的喝采,這本書絕非那些枯燥無味或充滿自我意識的歷史讀物,流暢的文字,透過文獻的記敘,除了作為他評論歷史人物的佐證外,更大程度的形塑了每個人物在讀者眼中的形象,比如拜占庭皇帝-阿列克修斯在我的想像中,他就是一名為了拯救國家而不惜一切代價的瘋狂賭徒,盡管他的所作所為極端而癲狂,但他是真心為了國家勞心勞力、親力親為,讓人不禁動容,這般偉人,竟然被西方史學家批評的一文不值,甚至被稱為基督之敵,簡直讓人憤慨不已。難以想像,這樣的情緒會出現在一本歷史讀物之中,因此對於 彼德.梵科潘(Peter Frankopan) 的絕妙文筆,我感到深深的嘆服。
回歸主題,雖然這本書名為「十字軍首役」,但整個背景都是以拜占庭帝國為主,進行講述,同時也是以拜占庭皇帝-阿列克修斯一世,為核心拓展出去,作者認為之所有會有十字軍,一切都是原於拜占庭帝國在軍事、經濟、政治等挫敗所催生的,甚至羅馬教宗-烏爾班二世之所以能打敗競爭對手克勉三世,順利坐穩教宗之位也與拜占庭皇帝-阿列克修斯脫不開關係,透過兩人的這層關係,烏爾班二世積極的為了阿列克修斯服務也不足為奇,甚至為他號召了數量龐大、戰力駭人的上帝軍隊-十字軍,因此這本書的書名盡管稱為「十字軍首役」,但我更認為是「阿列克修斯的拜占庭復興記」,當然這麼長,又無趣的書名,想來也很難吸引人們的目光。
接下來的敘述,我將以阿列克修斯的想法為出發點,提供自己對於他的想像與認知,而這一切都是源於書中的記述。
故事開頭,作者開門見山的介紹了拜占庭帝國當前的慘況,在羅曼努斯四世於「曼齊刻爾特戰役」中大敗,這慘大敗使得拜占庭帝國陷入恐慌,帝國東部-小亞細亞和帝國西部-巴爾幹半島,皆有貴族紛紛起義,又加上蠻族的侵擾,拜占庭帝國正在以極快的速度崩潰。
在西元 1081 年,阿列克修斯被皇帝指派前去抵禦諾曼人的強勢入侵,然而阿列克修斯很清楚,盡管自己有能力鎮壓擾亂帝國西南部的諾曼人,但帝國東部的突厥人仍舊囂張,更別提不斷侵擾於北面的佩切涅格人。
帝國的滅亡已然開始倒計時,每一分、每一秒,都必須把握,也就是說不僅西方戰線,就連東方戰線也必須有所作為,然而當前的皇帝卻不這麼想,他僅僅只想將外敵驅逐,卻不想奪回東部淪喪的故土,他被突厥人嚇破了膽,這一點不僅是阿列克修斯的不滿,這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事實,於是阿列克修斯決定政變,在色雷斯喊出與明智光秀一樣的話語:「敵人就在君士坦丁堡!」之前,阿列克修斯的家族早已動了起來,阿列克修斯從兄弟中脫穎而出,成為共主,他們為阿列克修斯尋求支持者,只待阿列克修斯找到合適的時機,便能一舉稱帝,而這個時機很快就到來了,那便是前面提到的鎮壓諾曼人。
君士坦丁堡的防禦工事是絕對的令人望而生畏,盡管阿列克修斯的軍隊人數不少,但面對這樣的城池,這點人數完全不夠塞牙縫,而這一點阿列克修斯自然清楚,但他泰然自若的神情,便諭示著這一切他早有安排。
阿列克修斯早已收買守將,他不耗一兵一卒便進入了君士坦丁堡,搭配早已潛伏的貴族們,君士坦丁堡瞬間變陷落,阿列克修斯成為了帝國新的主人,但這個過程絕不平靜,對人民而言簡直是場災難,阿列克修斯的部屬們在城中四處打砸,搶奪財物,就連教堂也逃不過這場劫難,許多貴重的珍藏都被阿列克修斯的部屬們搬空,或許在旁人眼裡,這是一場失控的暴亂,但阿列克修斯很清楚,這是他有意為之,因為這些財富都將成為重要的經費,用以供養軍隊,鞏固勢力,攏絡軍閥的一個手段。
儘管在東正教牧首、教士的強烈譴責之下,阿列克修斯歸還了從教堂強奪的財富,並立下誓言,絕不再犯,但這個誓言宛如一場笑話,因為在不久的未來,這將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如今帝國內最大的威脅無疑是來自帝國西面的諾曼人,為了抵禦他們的入侵,阿列克修斯決心御駕親征,而他也掛心著帝國東部的故土,回收故土並非只是為了榮譽,更多的是為了稅收,畢竟國家要強盛,財富是必須的,如今的帝國東部幾乎毫無稅收可言,因為它們早已淪喪在突厥人的馬蹄之下。
阿列克修斯為了收復帝國東部,但他手下堪用的戰將都已分派到四處鎮壓叛亂或蠻族,而自己又要領大軍去抵禦諾曼人,若還要分兵東部顯然是不可能的,於是他作出了一個驚人之舉,那便是拉攏於帝國東部實力堅強的突厥人領袖,而這人便是蘇萊曼。
阿列克修斯的這番舉措並非靈機一動,而是早有前例,只是不曾如此大膽,在他的權力圈中,諸多將領官員都是外國人,無論希臘人、德國人、法國人、英國人皆有擔任要職的,甚至也有掌握軍權的,阿列克修斯對他們的慷慨大方,使這些人為他堅貞的效忠。
阿列克修斯這番作為一來是為了吸引人才,二來是為了在西方博得好名聲,而在不久的未來,阿列克修斯將會感謝自己的這番決策,然而阿列克修斯的這番決策也埋下了一場叛亂的種子,他永遠猜不到,不僅是那群曾經支持自己上位的貴族,以及自己的親生兄弟,甚至是妻子都密謀反叛自己,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這項決定,以及財政的規畫所導致。
阿列克修斯賜予蘇萊曼這為突厥人領袖諸多的賞賜,甚至給予其諸多頭銜,其中最有意義的頭銜便是總督,這意味著,蘇萊曼便是阿列克修斯在帝國東部的代言人,對於阿列克修斯的慷慨大方,蘇萊曼用行動回報,蘇萊曼在極端的時間內,替阿列克修斯收復帝國東部的大片疆土,甚至在阿列克修斯與諾曼人戰事吃緊時,還派兵馳援,蘇萊曼的勇猛善戰為帝國東部迎來一片復甦的浪潮,阿列克修斯雖然正面打不贏諾曼人,但他透過截斷補給並將其層層圍困的戰術,也終於成功逼退了諾曼人,而諾曼人此番撤退,便迎來了內亂,下一次的入侵便要等到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之後了。
在擊退諾曼人,且蘇萊曼在帝國東部持續收復故土之際,拜占庭唯一的敵人僅剩北面的佩切涅格人,然而正當阿列克修斯煩惱著如何解決這個敵人時,帝國東部傳來噩耗,蘇萊曼於安條克戰死,為了穩固東方戰線的持續推進,阿列克修斯希望蘇萊曼的繼承者-卡西姆,繼續為他效力,但卡西姆卻對於阿列克修斯的呼籲不予理會,甚至開始作亂,卡西姆截斷了陸路的補給又加上北面的佩切涅格人的攻勢越發激烈,帝國再度呈現一股風雨飄搖之勢,但所幸,賽爾柱帝國,也就是突厥人的帝國,他們的蘇丹-馬利克沙寫信告知阿列克修斯,只要兩國通姻,便能得到自己的支持,只要自己在位一天,突厥人永遠不在是他的煩惱。
阿列克修斯簡直不敢相信這封信的內容,要知道兩國早已處於不死不休的境地,而馬利克沙的這封信,讓阿列克修斯直言他是不是瘋了,但阿列克修斯也沒有回絕,只是毫無答覆罷了,然而馬利克沙卻利用行動證明自己,他立刻派遣大軍深入拜占庭帝國東部,鎮壓了卡西姆與查卡的作亂,阿列克修斯在此期間得以喘氣,並集中精神對付北面的佩切涅格人,而在一場奇襲中,佩切涅格人近乎滅族,而在此戰之後,佩切涅格人便黯然的從歷史的舞台退場。
在蘇丹-馬利沙克與拜占庭皇帝-阿列克修斯的合作之下,拜占庭帝國再無急需處理的外敵,帝國逐漸恢復生機,曾經的末日,如今已充滿了希望,無論人民、教士,甚至貴族無不讚嘆阿列克修斯的偉業。
然而這番和平的景象背後卻是虛浮的,帝國東部的和平是靠著曾經的敵人在維持的,馬利沙克之所以如此做,並非是為了與阿列克修斯交好,而只是想打壓這些在自己邊境上的領主們的權力,因為在這個期間所有的伊斯蘭國家都陷入分裂,無論是政治、宗教都有著不容小覷的鬥爭,賽爾柱帝國內部動盪,儘管馬利克沙仍然活著,但他很清楚自己萬一過世,那麼這些邊境上的領主肯定會做點什麼,為了繼任者,他必須先鋪好路。
在這樣的背景下,蘇萊曼當初會與阿列克修斯如此堂而皇之的聯手,而馬利克沙卻毫不在意,想來這也許是他容忍蘇萊曼的,畢竟只要情勢穩定,他的繼任者便不會太過吃力,相反的若小亞細亞的情勢混亂,又加上帝國內部動盪,內憂外患之下,繼任者便會做錯決定,甚至使帝國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因此當卡西姆與查卡攪亂整個小亞細亞之際,馬利克沙才出兵鎮壓,而之所以寫信給阿列克修斯,只是想要告知阿列克修斯,自己要來穩定這裡的情勢,而不是要入侵,另一方面也想順便撈撈好處,騙個皇帝女兒來也不虧,但他自己也很清楚,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也沒等待阿列克修斯的回應,便出兵處理這些不聽話的領主。
在西元 1090 年,馬利克沙忽然想更換繼任者,這引發了賽爾柱帝國內大亂,蘇丹被刺、宰相被刺,整個國家陷入內戰,卡西姆再次作亂,而這一次又加上一位新的突厥人領袖-查卡,他趁亂襲擊了小亞細亞西南部沿岸,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艦隊,他不斷襲擊海上的商船或是拜占庭的艦隊,大大的打擊了拜占庭重要的海上補給線,又加上卡西姆攻陷鄰近君士坦丁堡的尼柯米底亞,使得君士坦丁堡內人心惶惶,又加上海上與陸上的補給幾乎被截斷,城內的物價飆升、食物短缺,人們的害怕與憤怒燒向阿列克修斯,然而北面又來了新的蠻族侵擾,此刻的阿列克修斯可謂是蠟燭兩頭燒,此時的他集結大軍,決心要先解決北面的蠻族,因為他知道帝國急需一場勝利,來洗卻在突厥人手下的屢戰屢敗,然而此舉引起了一場失敗的叛亂。
在前面提到阿列克修斯在上位後,並沒有將大多數的利益分配給支持他的貴族或是親屬,而是分配給他所信任的人,又加上帝國頻繁用兵,而用兵需要大量財富,於是帝國的稅收都被用以供養軍隊,但僅僅如此貴族們可能還沒有怨言,但阿列克修斯卻為了強化屬下的忠誠或拉攏像蘇萊曼這樣的軍閥,對於他們的賞賜毫不手軟,而應該分給貴族們的金錢卻被共體時艱幾個大字予以減半或停給,貴族們雖然不滿,但眼看著阿列克修斯確實將帝國帶往好的方向,他們也就吞了下去,另一方面人們與宗教人士亦是如此,人們的稅賦越來越重,阿列克修斯一次又一次的逼迫牧首們與西方天主教和好,目的自然是為了吸引西方人加入拜占庭,除此之外,又加上阿列克修斯一次又一次的背棄誓言,不斷的充公教堂的財物作用軍用,聖物則作為外交用途拉攏西方國家或貴族。
然而當塞爾柱帝國內亂後,新任的蘇丹使得拜占庭帝國再次被末日所籠罩,人民受不了高稅賦投向伊斯蘭教的懷抱,宗教再也無法忍受阿列克修斯的惡劣行徑,不斷放話聲討,更將帝國之所以不在被上帝的榮光所沐浴的原因歸咎於阿列克修斯,因為他的不義之舉,使上帝放棄了他們,貴族們再也無法忍受阿列克修斯將帝國駛向滅亡的航道,於他們的共主想趁著阿列克修斯睡覺的時候,偷偷潛入他的營帳暗殺他,但這是一場沒有謀劃的刺殺,他失敗了,而這一場叛亂也在阿列克修斯的弟弟的幡然悔悟之下曝光,阿列克修斯心痛的處理了這些叛亂者,而這個過程非常平靜,並沒有引起國內的動盪,很多貴族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捕,他們不知道為何情報會走漏,但他們一輩子也不會知道了。
阿列克修斯知道自己在帝國的地位已然動搖,他必須穩坐在君士坦丁堡的皇位上.不可以再離開,否則隨時都有人可能造反,為了避免有人向自己一樣將軍隊轉向直指自己,阿列克修斯大清洗了一次自己的權力圈,他不再重用親信,而是重用忠誠於自己的人。
如今阿列克修斯已經無法利用御駕親征,這種充滿號召力的方式,因此他需要更大量的外援,於是他將目光看向了西方,他寫信給羅馬教宗-烏爾班二世,希望這位由他所扶持的教宗能夠為他帶來強大的軍事外援,而這個外援必須要有名正言順的說詞,那便是「收復聖地」。
烏爾班二世對阿列克修斯的感激,建立於阿列克修斯為了吸引更多的西方騎士前來投效自己,因此阿列克修斯明白若要西方騎士前來,就要先讓天主教與東正教和解,而當時天主教內部派系分裂,同時有兩個教宗,分別是烏爾班二世與克勉三世,克勉三世當時受到強大的德王支持,因此在明面上他是正牌的教宗,但烏爾班二世則受到諾曼人的支持,因此勢力也不容小覷,而阿列克修斯之所以拉攏烏爾班二世,並非因為他有什麼獨特的魅力,只是因為克勉三世不理自己罷了,而烏爾班二世則是將和解東西方基督教視為一個機會,而他把握了這個機會,而這也是他逐漸上位的第一步。
烏爾班二世有了阿列克修斯這一層背景後,他在羅馬的聲望與日俱增,又加上新任的德王支持烏爾班二世,他成為了實打實的羅馬教宗,而為了持續與東正教和解,烏爾班二世始終與阿列克修斯保持良好的關係,因為他很清楚,現在的東正教真正的話語人不是牧首,而是皇帝。
因此對於阿列克修斯於西元 1095 年的內憂外患之下所發出的求助,烏爾班二世認真以對,於公於私他都必須如此,阿列克修斯在書信中明確提到,他需要的是一支強大、訓練有素的戰士,讓這些人來拯救東方的基督徒,以及解放聖地,盡管皇帝是打著解放聖地、拯救信徒的名號,但烏爾班二世很清楚,這是一場軍事外援,而非全是為了基督,但他也知道這一層窗戶紙是不能捅破的,因此他將會將這場軍事外援,包裝成為了基督的聖戰。
而為何烏爾班二世於法國的克萊蒙廣場的演說能如此成功呢?這除了烏爾班二世強大的演說能力與煽動能力外,更多的是來自於阿列克修斯的鋪墊。
在阿列克修斯向烏爾班二世求援之前,他已經不斷的向西方傳遞一個消息,那便是異教徒不斷殘忍的殺害基督徒,不管男女老少,都受到強姦、污辱,最後慘遭殺害,許多教堂都被燒毀,聖物被褻瀆,這一切都透過倖存者向西方傳播,幾乎家家戶戶都知曉異教徒的殘暴與血腥,而這也成功激發西方人對於異教徒的怒火,與拯救東方基督徒和聖地的焦慮感。
然而有關於突厥人對待基督徒的消息準確嗎?
很顯然是刻意為之,大多數被突厥的攻陷的村莊,最多就是被打砸、強奪財物,或是婦女被侵犯,鮮少有男性被雞姦,甚至是老人,更遑論屠殺一說,而這一切都是阿列克修斯刻意放大的,為的就是西方人感到急切與憤怒,並認為異教徒就是十惡不赦,因此烏爾班二世的除罪說搭配上阿列克修斯刻意的鋪墊,成功的引發史上第一次的十字軍東征。
儘管烏爾班二世只想尋求西方強大貴族領袖前往東方,但對於十字軍呼喚引爆了民間強烈的反應,許多五花八門、來路不清的人都想踏上東征的旅途,在烏爾班二世的制止下,有部分人被阻止了,但大多數人卻仍舊踏上旅途,因為某些教士認為,只要踏上征途便能洗清自己的惡,這是一件大好事,他不該阻止,但這卻讓烏爾班二世與阿列克修斯感到大大的困擾。
平民十字軍並不理會烏爾班二世所指定的出發日期,他們隨著自己的心意出發前往東征的第一個目的地-君士坦丁堡,他們的目的很明確-收復聖地,順便在一路上消滅所有阻止他們的異教徒。
由於他們不在意出發日期,這使得阿列克修斯來不及為了這些西方來的生力軍準備補給品,而這也使得阿列克修斯背負罵名,因為烏爾班二世聲稱,阿列克修斯會保證十字軍的補給,而他並沒有做到,但這卻是源於平民十字軍的任意妄為所致,但這並非阿列克修斯最遭受批判的。
平民十字軍要掃除前往聖地上所有的異教徒,這些異教徒不僅限於伊斯蘭教徒,甚至還有猶教徒,這使得從西方直到君士坦丁堡路上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受到平民十字軍的屠殺,這份瘋狂與暴力,究竟有多少是源於信仰?就不得而知了,但唯一知道的便是,這群平民十字軍是失控的、是瘋狂的,他們在拜占庭帝國內不斷作亂,儼然是另一群蠻族入侵,這使得阿列克修斯頭痛不已,對於願意聽從皇帝安排的人,他們被安穩地送到帝國東部的集合點,而不聽話的則被拜占庭大軍鎮壓,阿列克修斯此舉引發了罵名,他們認為阿列克修斯打擊上帝的士兵,是上帝之敵,但在烏爾班二世的操作之下,這片負面聲浪被壓下,然而被送往帝國東部的平民十字軍,又再度不受控,他們自認天神附體,不知死活地殺向突厥人於尼西亞的軍事重地,最後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
平民十字軍的失敗,打擊了西方人的士氣,但眾多響應的貴族卻不以為意,平民的敗亡對他們來說並不意外,這些響應烏爾班二世號召的貴族們,在指定的時間踏上征途,在拜占庭帝國的領土內,他們享有豐富的補給,這使得大多數貴族對於阿列克修斯的印象極佳,又加上當他們來到君士坦丁堡,看到其內奢豪的建築群,與絡繹不絕的商旅,他們被這這座城市的繁華所震懾,對於這座城市的掌權者感到敬畏,阿列克修斯打鐵趁熱,對於這些貴族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甚至天天都有賞賜毫不手軟,這般作派與他之前款待突厥人領袖時別無二致,當這些貴族發誓解放聖地的路上,所征服的土地都皆會歸還給阿拜占庭帝國,而阿列克修斯必須保證他們一路上的所有需求,完全誓言後,阿列克修斯派遣一支軍隊作為領路人,帶領這批正規的十字軍走上真正的東征之旅。
十字軍第一場面對的戰役便是尼西亞之役,這座城池與耶路撒冷、安條克並稱為三大聖城,由此可見這座城市的重要性,與其強大的防禦工事,拜占庭帝國在此吃鱉了無數次,這完全打擊了阿列克修斯再次面對突厥人的勇氣,如今西方騎士帶著堅貞的信仰與先進的軍事科技、戰術而來,他們將在此創造屬於上帝軍隊的奇蹟。
當時西方的攻城技術與甲冑都比拜占庭還要先進,因此阿列克修斯對他們的期望很大,然而現實卻重重的打了阿列克修斯與十字軍一巴掌,在尼西亞的攻城戰曠日許久,甚至引起十字軍內部的疑慮與恐慌,但阿列克修斯為了勸降守將,刻意在書信中營造十字軍擁有絕對的人數優勢,又在書信中許諾諸多好處,最後在守將裡應外合之下,十字軍成功征服尼西亞,他們並不知道阿列克修斯的這番謀劃,他們認為這一場勝利是上帝帶給他們的奇蹟,也是驗證了十字軍是受到上帝賜福的軍隊。
不過這也不能說十字軍戰力不行,十字軍曾遭遇突厥大軍的奇襲,突厥人善於騎戰,利用騎兵迅捷的優勢,撕裂敵軍的陣形之後再各個擊破,而深知突厥人戰術的阿列克修斯特別叮囑十字軍領袖,在與突厥人交戰時,務必維持陣形與紀律,顯然十字軍領袖聽進去了,突厥人善用的戰術無法在十字軍身上發酵,又加上十字軍每個人都吟唱著讚美詩,彷彿各個嗑藥似的,不怕死的與他們衝殺,這一幕幕震撼了突厥人的心神,又加上尼西亞的陷落,進一步的打擊突厥人的士氣,在幾波衝殺之下,突厥人便潰敗奔逃。
在啃下尼西亞之後,拜占庭軍隊的領路人並沒有帶領十字軍直接踏上聖地的路線,而是繞路走向小亞細亞沿岸城市,一路上再也沒有任何突厥人能夠抵擋這隻上帝的軍隊,他們勢如破竹,且物資充沛,此時阿列克修斯與十字軍的配合十分完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少數的十字軍領袖不滿為何不直接去解放聖地?反而在幫助拜占庭收復故土?但有鑑於阿列克修斯源源不絕的物資,這些人並沒有將此事鬧大。
而這一切直到安條克之後才為之生變,當十字軍鄰近三大聖城之一的安條克時,十字軍領袖群中布容的鮑德溫帶著部屬孤軍前往收復一個港口城市,這令另個十字軍領袖譚克雷德,他是博希蒙德的外甥,都是曾經拜占庭的死敵諾曼人,如今在上帝的號召下,成為阿列克修斯的盟友,而譚克雷德偷偷跟在鮑德溫身後,當他發現鮑德溫居然私自行動並征服城市後,他的野心便隨之曝光,他認為既然有人為了私利奪取城市,那麼他自然也可以,但在鮑德溫的反擊下,譚克雷德敗走,這件事傳回十字軍領袖群,博希蒙德教訓了譚克雷德之後,便平息了此事,然而為何鮑德溫可以私自收復港口城市卻不受到譴責呢?
原因就是因為鮑德溫是阿列克修斯在這場十字軍遠征的代言人,他代表了阿列克修斯的意志,他收復這座港口城市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替十字軍征伐安條克時,保證物資的穩定,隨後鮑德溫趕到埃德隆牽制突厥人,以免突厥軍隊影響十字軍進攻安條克。
安條克的攻城戰比起尼西亞更加曠日廢時,因為它有著天險、高牆、豐沛的物資,又加上遠征至此的十字軍人數僅剩出發時的三分一,盡管數量仍舊不少,但若要完全的包圍安條克是做不到的,更何況安條克還有水運補給線,這使的圍城無法徹底執行,十字軍久攻不下,起初阿列克修斯的物資補給充足,但隨著時間拉長,拜占庭帝國的糧食出現問題,補給的份額完全不足,這使得十字軍的處境一天比一天艱難,甚至連飲用水都出現問題,在一次外出取水的過程中,博希蒙德偶遇突厥人大軍,他僅憑少數人馬,以及悍不畏死的信仰,再一次的殺退突厥人,當然更大的原因是在於突厥人內部的分裂,所導致的可趁之機,但這一次勝利鼓舞了十字軍,而博希蒙德也漸漸成為十字軍的精神人物。
以少勝多的奇蹟使得安條克的守將膽寒,博希蒙德趁機勸降了他,但這件事博希蒙德並沒有告知其他十字軍領袖,因為此刻的他也如他的外甥一樣,他想在這裡建立自己的功業,他設法說服其他十字軍領袖,表示只要誰先攻下這座城,那麼這座城就屬於誰,盡管少許領袖不滿博希蒙德的說法,畢竟他們都曾向阿列克修斯發誓,絕不侵占任何屬於拜占庭帝國的領土,但博希蒙德強調,是阿列克修斯毀約在先,因為他沒有供給足夠的物資,最後這個論調被重人勉強接受,想當然耳,博希蒙德成功攻下這座城市,但與尼西亞不同的是,這一次十字軍大開殺戒,他們屠殺所有猶太人、阿拉伯人,將他們開腸破肚,為的就是取出被他們吞進肚子的金幣,那一日屍橫遍野,鮮血淹沒了腳踝,屍體被拖到城外疊成小山後被焚燒,這不僅是為了杜絕瘟疫,更多的是為了確認他們沒有將金幣藏在其他地方。
十字軍的瘋狂殺戮,來自於絕死逢生後的強烈慾望爆發,基於本能他們強姦異教徒,並強奪他們的財寶,阿列克修斯刻意傳達至西方的異教徒暴行,在這一刻,十字軍完美的演繹。
沒過多久,一支突厥人大軍向著安條克殺來,這支大軍令十字軍感到恐懼與絕望,因其數量太過龐大,這是根本無法戰勝的絕望,在被包圍之前,十字軍領袖推派出一位與阿列克修斯關係較好的領袖回去君士坦丁堡求援,隨後安條克被層層包圍,十字軍再次斷水斷糧,苦痛再次折磨著他們,而本應該來自拜占庭的援軍與補給卻遲遲未至,飢餓、病痛,死亡的陰影在十字軍中揮之不去。
在這樣絕望的境地下,博希蒙德卻找到了一根曾經刺向耶穌腹部的聖矛,這個聖物再次給了十字軍勇氣,他們認為這個聖矛是上帝與他們同在的象徵,憑藉著這般士氣,十字軍領袖們與眾將士吃了最後一頓飽飯,盡可能的餵飽戰馬與自己,接著打開城門與突厥大軍決一死戰,不得不說,這個時期的十字軍真的是有如神助,他們再次獲得勝利,這完全是史詩級別的大勝。
照理說十字軍應該趁著這場大勝,立刻南下收復聖地,但他們卻在此駐足,一切都是因為博希蒙德想要爭取安條克的統治權,最後與博希蒙德對立的十字軍領袖只好拋下他與他的支持者,帶著其他願意繼續上路的夥伴前往耶路撒冷。
儘管收復聖地也是一場苦戰,但十字軍仍舊頑強的取得勝利,他們完成了基督教史上的偉大創舉,收復了基督教世界最偉大的地方,他們向聖墓朝拜祈禱,但這時十字軍領袖們很清楚,這只是暫時的,他們必須做些什麼才能維繫聖地的掌控權,於是他們與博希蒙德做出一樣的決定,他們在此創建了國家,耶路撒冷國,而第一任皇帝便是守護埃德隆的鮑德溫,之所以選擇他,主要原因也是因為他與阿列克修斯交好,而若要在此站穩腳跟,阿列克修斯的支持是必須的。
十字軍領袖們紛紛在聖地附近建立起自己的據點,這使得阿列克修斯大為不滿,但卻又無可奈何,主要還是因為當初安條克被圍時,來向自己求援的十字軍領袖,告知自己十字軍面對那樣龐大的突厥人軍隊,怕是十死無生了,如今就算派軍過去馳援頂多也是收屍而已,因此阿列克修斯錯失了救援的良機,而錯失了攏絡這群傳奇十字軍領袖的機會,他被永遠的貼上背叛者的標籤,此時的他已然百口莫辯,沒有援軍、沒有補給,這都是事實。
耶路撒冷國盡管得到了拜占庭帝國的支持,但拜占庭帝國自己也早已自顧不暇,隨著博希蒙德戰敗被俘,安條克、耶路撒冷的情勢越發危及,不久博希蒙德透過大量贖金被釋放,十字軍領袖們本想透過他壓制譚克雷德的極端行為,但博希蒙德卻選擇返回西方,因為他認為阿列克修斯是不會幫助自己的,畢竟阿列克修斯曾經背叛過自己,他決心回到西方再召集一支全新的十字軍,這一次他的目標不僅僅是前往聖地朝聖,還包括摧毀拜占庭帝國,消滅這位可恨的背叛者-阿列克修斯。
由於博希蒙德在十字軍征途中的傳奇故事,在西方人眼中,他幾乎是宛如戰神般的存在,法國國王不惜將女兒嫁給他,各方領袖爭先恐後地將資源投注在他身上,在這一刻,博希蒙德成為歐洲最炙手可熱的男人,他背負著眾多人的期望,再次踏上東征的旅途,但這一次他卻連君士坦丁堡的門口都看不見就敗下陣來,他被阿列克修斯徹底地擊敗,博希蒙德被迫再次向阿列克修斯宣誓效忠,甚至聲稱之前對於阿列克修斯的詆毀都是自己的人格分裂,阿列克修斯心滿意足地釋放了博希蒙德,他本以為與十字軍的矛盾將在此消停,而安條克而將回歸自己的手中,但沒想到博希蒙德在不久之後便過世,這一切誓言自然也化為泡影,而博希蒙德的死自然也算到了阿列克修斯頭上,這位被上帝垂憐的男人,被阿列克修斯這位背叛者害死,西方看向拜占庭帝國的目光更加不善,甚至可以說充滿仇怨。
失去十字軍領袖們支撐的拜占庭帝國東部,很快的又再度淪喪在突厥人的鐵蹄之下,而這一次阿列克修斯的呼喚已然失去吸引力,因為在西方人眼裡,他是個背棄上帝的背叛者。
以上便是十字軍首役的大部分內容,當然許多地方我都簡單的帶過,若真的有興趣不妨自己買書來看吧!
另外在這篇文章中並沒有提到阿列克修斯在財政上的重大改革,這也是阿列克修斯在位期間相當備受爭議的舉措。

三、 心得

十字軍首役,讓我受益良多,這不僅僅只限於歷史知識的增長,更多的是人性的認識,阿列克修斯亟欲快速振興國家的意念,促使他做出各種激進的決策,而烏爾班二世為了成為修復基督教東西關係的偉人,竭盡所能的為阿列克修斯服務,博希蒙德為了自己的野心,用堅貞的信仰與勇猛善戰形象根植人心,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有其目的,盡管他們都喊著為上帝做事,為了榮耀上帝,但到了聖地門口,卻有多少人踏了進去?嘴裡喊著異教徒的殘暴,最後自己卻也幹著那些不堪的殘忍行徑。
這是一場以聖戰為名的權力遊戲,或許比起這些皇室、貴族,最初的平民十字軍,他們可能更傾向本能,更多是為了信仰,更多事為了贖罪,他們對於前往聖地一事急不可耐,在阿列克修斯與其他貴族的十字軍領袖尚未集結之前,他們便獨自踏上征途,對他們來說收復聖地,才是當務之急,有別於博希蒙德與其支持者,這些人或許也貪財,但他們更多的是為了上帝,至少他們行為證明了他們認為上帝與他們同在,他們的信仰使人動容。
後世的人,稱平民十字軍是暴民集團,我並不完全認同,畢竟他們沒有基礎的學識,他們無法判斷對錯,在那個時代,聖經就是道德,教宗所言所行便是典範,因此當教宗說異教徒該死,他們就會將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往死裡打,對他們來說這是合乎道德的,甚至應該是合法的,而萬惡的人的財富,被自己這樣的救贖者取得,那麼這些錢財將成為做好事的存在,因此他們殺戮與強盜行為完全符合十字軍東征的教義,至少他們是這麼認為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喜歡將自己放在道德的高點,去嘲笑他人的愚昧與無知,忽視了這些被嘲笑者的眼界與知識,他們根本不能理解為何我們會笑他們。
這就好比很多人可憐中國人民被共產黨壓迫,但這些人卻從來都不覺得自己被壓迫,甚至還反過來嘲笑這些可憐他們的人,在我眼裡,那些可憐、那些嘲笑,是兩條平行線,他們永遠不會明白對方的所思所想,一來是高傲的自尊心作祟,二來是他們打從心底不在意對方的想法,全盤的否定是最輕鬆的,無須思考、無須溝通。
我盡可能地去理解平民十字軍他們嚮往著是個什麼樣的世界,但世界從來沒這麼單純,這便是他們滅亡的原因,並不是他們的信仰不夠堅貞,也不是上帝不願幫助他們,只是因為他們聽從的對象不是上帝罷了。
另一方面,十字軍東征,除了是宗教大事外,也包含著西方人的面子問題,東征受挫,就等於西方人不如人,這樣的羞辱,他們是無法忍受的,因此在安條克受挫,以及耶路撒冷受挫時,阿列克修斯的補給不及,便成為了戰犯,他成了收復聖地的阻礙者、背叛者,是上帝之敵,儘管阿列克修斯之後的百般解釋都是無用之功,因為只要他們接受了阿列克修斯的道歉,那也就意味著十字軍那諸多挫敗都是來自於自身的不足,這是侮辱上帝的軍隊,更是打了西方人的臉。
當然這也僅僅是我看完這本書後的想法,或許西方人也只不過是被那些文史編撰者帶風向,跟著痛罵阿列克修斯而已,根本就沒想過自己的面子問題。
但無論如何,阿列克修斯的每一項重大決策,都是一次次的賭博,不成功便成仁,像是延攬蘇萊曼這種突厥人領袖幫忙治理帝國東部,像是為了籌措軍資縮減貴族的收入,以及搶奪宗教財物,甚至降低貨幣的質量,以及為了吸引外資而開出一堆不利本土產業的措施,還有最後的引進十字軍為自己作戰,儘管每項決定都常常差點翻車,但阿列克修斯在最後卻總能化險為夷,或許他才是真的被上帝垂憐的男人吧。

最後感謝大家的觀看,最近看書的速度銳減,一切都是遊戲的鍋,實在是太沉迷在玩GAME了,真的是很難以自拔,我還是會繼續努力一個月至少看完一本書並分享的,謝謝大家,我們下次見!
另外如果想看我分享一些日常瑣事,也可以加入我的粉絲團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