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e Austen的小說歷久彌新,其著作也深受影視圈喜愛,多次搬上大銀幕(以及小螢幕)。而今年與觀眾見面的是由Dakota Johnson、Cosmo Jarvis、Henry Golding主演,改編自Jane Austen生平最後一部小說的Netflix電影《勸服》(Persuasion)。
《勸服》描述出身地主家庭、27歲仍未婚的「大齡女子」Anne Elliot,多年前曾與海軍軍官Frederick Wentworth相戀,然而雙方門不當戶不對,Anne的家人都極力反對這門親事。最後Anne在親友的勸說下,忍痛放棄愛人,傷心欲絕的Wentworth便選擇遠走他鄉。
多年後卻風水輪流傳,原本沒錢沒勢的Wentworth因戰爭致富,成了搶手的黃金單身漢;Anne的家庭卻因財務困難,不得已出租祖傳大宅遷居到他鄉。這對曾經相愛的戀人因緣際會下再次相遇了,他們能再續前緣嗎…
Cosmo Jarvis飾演男主角Wentworth
《勸服》曾被一些評論家認為是Jane Austen著作中最傑出的一本,有了優秀的文本作為基礎,相信最新的電影版應該也不會太差。然而2022年電影版上線後卻獲得毀譽參半的評價,究竟這個版本發生了什麼事呢?
【創新的名著改編】
2022年版《勸服》是導演Carrie Cracknell的第一部電影長片,在這之前的經歷皆以劇場為主。導演或許有意打破時代劇與現代觀眾的隔閡,首先,不同於原著及過往影視版本壓抑內斂的氛圍,新版《勸服》以幽默的喜劇呈現,甚至讓女主角用「打破第四面牆」的形式,直接向觀眾大吐苦水及訴說心聲。選角部分則承襲近年來的趨勢,採用色盲選角(color-blind casting),讓多數原著中本為白人的角色由有色人種飾演。
在原著為白人的Lady Russell ,電影中由奈及利亞裔女星Nikki Amuka-Bird飾演
導演更無意著重在攝政時期的歷史脈絡,或是要求演員遵照正統時代劇的演出形式,舉止投足都須符合時代規範。不但採用五官氣質都不太古典、常演都會愛情喜劇的Dakota Johnson飾演女主角Anne,在部分對白還融入了與時代不符的現代用語。(例如“We’re worse than exes”,連“He’s a ten”都出現了!)
Anne的性格也從原著的恬靜溫和,轉變成活潑大膽的女子。看著電影中時常拋媚眼、露出甜美的淺笑、向觀眾嘲諷家人可笑舉止的Anne,以及傷心時就賴在床上、在深夜時飲酒解悶的她。與其說Dakota Johnson是在演攝政時期的時代劇,不如說電影中的Anne根本是穿著古裝、宛如《邋遢女郎》 (Fleabag)或《BJ單身日記》(Bridget Jones's Diary)那般幽默厭世的都會大齡女子。
想當然耳,這樣大改原著、不遵循時代脈絡的改編,勢必引起非常多原著書迷及觀眾的反彈,事實上有一大半的負評便源自於此。其實《勸服》並非第一個採用「打破第四面牆」的時代劇,《紳士傑克》(Gentleman Jack)及《天才少女福爾摩斯》(Enola Holmes)就用過了;也非將時代劇融入現代元素的首例,《柏捷頓家族:名門韻事》(Bridgerton)及《狄金生》(Dickinson)同樣是這種風格下的產物。
《柏捷頓家族:名門韻事》並非嚴肅、考究嚴謹的時代劇,而是以現代觀點詮釋英國攝政時期風貌
只能說,Jane Austen的著作太經典了,《勸服》更有許多珠玉在前的影視版本(現今觀眾很熟悉的應該是1995年和2007年的版本,尤其1995年版更被眾多死忠書迷視為是最經典的一版),因此觀眾很難不以先入為主的眼光檢視2022年版。
1995年版,Amanda Root 、Ciarán Hinds主演,這版是許多書迷認為最經典的改編
2007年版,Sally Hawkins、Rupert Penry-Jones主演
更何況,影視作品不同於劇場。觀眾在劇場看劇時,很清楚舞台上的劇碼是在「演」,道具、服裝、演員人種等等只是形式。但影視作品講求的是「真實感」,觀眾會希望時代劇的各種細節都不能馬虎,才能有身歷其境的感覺。若是考證沒有做好,出現不符合該時空背景的事物,觀眾就容易出戲。因此,像《勸服》這樣不管歷史考證、形式上獨樹一格的作品,就不一定能讓每位觀眾接受了。
電影中Anne的許多服裝、髮型都不符合攝政時期規範
【不符合原著 = 改編不佳?】
話說回來,名著改編不符合時代背景,或是大改原著的情節及設定,就一定是壞事嗎?這邊想先分享我的看法。
猶記得2005年《傲慢與偏見》電影版上映時,獲得了廣大迴響,但也有部分評論認為電影多處細節不符合該時代的禮節(這確實也是事實)。但歷經時間考驗,2005年《傲慢與偏見》成為了許多人心目中的經典,與更遵循原著的1995年影集版並駕齊驅。導演Joe Wright將大眾耳熟能詳的著作,改編成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電影多處不符時代禮儀的情節,也是編導因應創作理念而做的適度調整。
2005《傲慢與偏見》尾聲,那個年代絕對不會出現讓未婚男女(還衣衫不整)在外獨處的情況,這可是大大觸犯了禮教(但這正好是編導想要傳達的理念,與故事最初兩人衣著得體卻疏遠的情形作對比)
至於更改原著設定呢?其實改編自《曼斯菲爾德莊園》的1999年電影《窈窕野淑女》(Mansfield Park ),不僅將書中情節大做更動,融入了一些作者Jane Austen的個人經歷,也將原著內向羞怯的女主角Fanny更改成活潑有主見的女子(這點和《勸服》一樣)。還大談原著點到為止的奴隸制度、加強了情慾的描繪(你能想像Jane Austen的作品會有裸露戲嗎?在這部電影的確出現了!)。但這個被影評稱為「歷史修正主義」(historical revisionism)的版本,獲得了許多正面的評價。
《窈窕野淑女》海報,由Frances O'Connor飾演的女主角Fanny,性格與原著大不相同
由上述的例子,證明只要改編得宜,那麼因應現代審美做些調整、或是情節不符合原著,其實並沒有那麼大逆不道。最重要的,是把一個故事說好,讓無論有無看過原著的觀眾,都能喜歡上改編的版本。
最初因為兩極評價,對《勸服》有些卻步。不過本身對時代劇「現代化詮釋」的風格挺寬容的(《柏捷頓家族》我就看得很開心),嘗試拋除偏見,發現電影風格很有意思。喜劇調性讓電影幽默又輕快,原本庸俗可笑的配角都變得有些可愛;畫面色調柔美;攝影十分優秀,好幾幕都美極了;配樂也抒情動聽。不得不說,《勸服》一開始確實令我耳目一新,個人雖然看過原著,但電影新穎的風格相當吸引我。
不過這樣新穎的魅力並沒有持續太久,很快我就對電影感到不耐。《勸服》終究還是令我失望了,它有個致命的缺陷 - 劇本沒寫好。
【名不符實的「勸服」】
原著之所以取名「勸服」,在於女主角Anne年輕時與男主角Wentworth相戀,但親友都擔心Anne與這樣前途未卜、也沒有經濟基礎的男人在一起,婚姻不會幸福。特別是Anne很信任的教母Lady Russell極力奉勸她打消這段婚事,於是Anne在「謹慎」、「理性」的考量下,忍痛解除了與Wentworth的婚約。
過了多年,隨著Anne年紀增長,身邊追求者逐漸減少,Anne又與自己的家人合不來。但在攝政時期,婚姻是女子脫離原生家庭的唯一出路,Anne當年的「懂事」、「聽話」,並沒有帶給她更美好的生活…因此,《勸服》可能是Jane Austen最成熟、也最「浪漫」的作品。這是一名穩重、謹慎的熟女,在過著多年遵循社會價值觀、卻又懊悔不已的日子後,決定聽從自己的心聲,不願再被他人「勸服」。
由這張劇照可看出,Anne的服裝色系、風格都與其餘人不同,暗示她在家裡格格不入
然而電影採用喜劇調性、不注重時代脈絡,這種改編先天上就不利。少了繁文縟節的描繪、壓抑的氛圍,觀眾感受不到和女主角同樣被「困住」的處境,導致Anne結尾的覺醒,戲劇性的力道就減弱很多。導演或許想用讓女主角打破第四面牆的形式,塑造她「冷眼看世情」、幽默又聰慧的熟女形象,只可惜效果不佳。更別說這種形式,在電影前半段成功營造了諷刺的喜劇效果,但在後半段卻成了累贅。女主角頻繁地和觀眾對話,沒有讓我更了解她的心境,反而情緒不斷受到干擾、無法入戲。
【劇本失敗,也沒說好愛情故事】
《勸服》劇本失敗的另一點,還有William Elliot這個角色在劇情的定位不明。William是Anne的遠親,同時也是未來將繼承她父親爵位及遺產的男人。原著William對Anne大獻殷勤,連Lady Russell都非常看好這位年輕人,但Anne一直對迷人的表親有所存疑。後續Anne意外從友人口中得知,William只想透過迎娶Anne來保住自己的爵位,William還私下勾搭與Anne父親交好的寡婦Mrs. Clay,以防她與Elliot爵士成婚、生下繼承人。
William真面目的揭發,是Anne覺醒的轉捩點,連一直敬重的教母Lady Russell都會錯看人,那麼當年她是否該聽從心聲、堅持自己的決定呢?這是Anne決心突破枷鎖、不顧社會眼光與Wentworth結合的關鍵。但在電影中,卻讓William直接說出自己圖謀財產的企圖,釋出「真面目」以向Anne示好,這樣莫名的改編讓William單純成為男女主角感情發展的阻礙(其實連阻礙都稱不上)。在劇情缺乏鋪陳的情況下,結尾安排他與Mrs. Clay成婚的橋段,也只讓人感到莫名其妙。
電影少了原著對於新舊階級交替的描繪,這還不打緊,《勸服》甚至連基本的愛情故事都沒說好。明明有階級差距、舊愛重逢、誤會等等具有戲劇張力的設定,卻缺乏鋪陳兩人之間情愫的壓抑、猜疑、對彼此的渴望。愛情故事該有的迷人元素失去了,電影似乎就只是順順地把故事說完,連高潮起伏都沒有。劇本的種種改編,不僅沒有賦予這本名著新穎的觀點,反而還失去故事原有的魅力,非常可惜。
照理來說應該要充滿情感掙扎、糾結的一幕,電影卻拍的意外平淡
更要命的是,飾演男女主角的Dakota Johnson及Cosmo Jarvis,兩人化學作用嚴重不足,完全不像是久別重逢、對彼此無法忘情的戀人。一部愛情電影,只要演員之間有足夠火花,說服觀眾他們真的相愛,就算劇本有重大瑕疵都可以被彌補。只可惜《勸服》不但劇本有缺陷,演員表現也無法補救。
Cosmo Jarvis其實挺有型,但真的和Dakota沒什麼化學作用
況且,把Anne改成活潑有主見的女性,真的有必要嗎?《勸服》描寫一名女子一直顧慮社會眼光、壓抑自我,最後決定為自己而活,這樣的主旨相信現今觀眾依然可以有所共鳴。電影如此改編,讓女主角少了成長的空間,也失去了讓內斂溫和這類性格的女子,在螢幕上發光發熱的機會。《傲慢與偏見》的Elizabeth Bennet固然迷人,但不是每位女主角都要成為她的樣子。
【名著改編現代化的迷思】
在瀏覽關於《勸服》的評論時,其中不少人談到,既然《勸服》對白融入了現代用語、演員的狀態也不像在演時代劇,那為何不直接把《勸服》的時空背景改到現代?歷年來許多Jane Austen作品的現代改編版就很不錯啊!
例如改編自《艾瑪》的《獨領風騷》(Clueless),將英國攝政時期的富家女孩與她出身卑微的好友,改編成現代美國高中校園的富家女與醜小鴨轉學生,電影推出後叫好叫座,至今已成為YA(Young Adult)片的經典;又或是知名的愛情喜劇《BJ單身日記》,雖然是由Helen Fielding的小說改編,但故事基本上就是重新詮釋了《傲慢與偏見》,男主角姓氏甚至也叫做Darcy(更別說同樣由Colin Firth飾演男主角)!
《BJ單身日記》海報,Colin Firth又演了Mr.Darcy
上述這些作品沿用了Jane Austen著作的大綱,時空背景移到現代後,卻產生了不一樣的火花。由此可見,百年前作品的主旨及精神,放到現代同樣能讓人引起共鳴,完全不會過時。說不定沒了歷史的包袱,在改編上能放得更開、更天馬行空。
可以理解編導改編名著想要與時俱進,讓作品精神更貼近現代觀眾。只是像《勸服》如此前衛的風格,模糊了歷史脈絡,穿著古裝卻說著現代俚語,真的能讓觀眾更了解主角的內心世界嗎?我不反對時代劇融入現代元素,只是這樣的詮釋手法真的有必要嗎?這或許是值得深思的議題。
【期許】
個人樂見經典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可以有更多樣化的詮釋及創新。試想,若只是同樣的故事照本宣科、一再翻拍,那不也挺無趣的嗎?因此,像《勸服》這樣打破與正統時代劇的隔閡,試圖將經典名著以現代化的方式呈現,我是樂見其成的,也欣賞導演的企圖心。
只是在形式上突破的同時,卻不要忘了「故事」才是最重要的一環。現代觀眾願意看百年前著作的影視翻拍,就是被這些著作的故事所感動。若最基本的故事沒說好,無法感動螢幕前的觀眾,那空有形式的突破也沒用。《勸服》的兩極評價,或許值得未來想改編名著的編導們作為鑒戒。
雖然《勸服》劇本差強人意,但技術面(美術、攝影)還是值得肯定
當然以上心得也只是我的個人看法,僅供參考。若你是Jane Austen的書迷,或是對《勸服》的故事有興趣,我還是很鼓勵大家去看最新的《勸服》電影版,親自做評斷,也許你會喜歡這部電影也說不定。如果真的被負評勸退,那麼不妨趁機重溫原著、或是看看先前優秀的影視版本,也是不錯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