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卡練習:地圖並非疆域】

🎤【SS卡練習:地圖並非疆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思維模型是什麼呢?這麼說吧,第一條規則是,你必須擁有多元思維模型——因為如果你只能使用一兩個,研究人性的心理學表明,你將會扭曲現實,直到它符合你的思維模型,或者至少到你認為它符合你的模型爲止。

《窮查理寶典》—— 查理.芒格

原文轉述:
人若只擁有一兩個固有的思維模型,根據心理學表明,人將會扭曲現實,好套入已有的思維模型中,所以,人必須擁有多元思維模型,否則將難以正確感知、解讀現實世界。

個人經驗:
01 NLP觀點「地圖幷非疆域」
NLP有個觀點與查理.芒格提到的有點相符。 地圖幷非疆域是指,人類大腦透過抽象化來理解外部環境,抽象化的過程就跟繪製地圖一樣。

02 抽象化過程會遺漏信息
舉例:碰到陌生人的狗、被狗咬,大腦理解爲狗會咬人(繪製),下次遇見朋友養的狗,人會套用模型(地圖),認爲狗會咬人,不要靠近,但人忘記,上次遇到的是陌生人的狗,這次是朋友的狗——抽象化過程,大腦可能會遺漏信息(條件)。

03 慣性思考會對現實解讀偏離
地圖能讓我們在遇到問題/情境時,快速地應對,但地圖幷非是現實,若習慣去套用地圖(慣性思考),長久下來就不會考慮地圖的正確性(合理化),從而對于現實解讀開始有所偏離。

04 需要擁有多元思維模型
換言之,當擁有越少思維模型(地圖),人解讀事物將越有局限性,反之,若要正確感知現實世界,則需要擁有一定程度的思維模型,幷在發生問題時,思考該問題適用(條件)哪個思維模型,透過行動反饋,不斷優化自己的解讀,以貼近現實。

行動指引:
我感覺自己掌握很多思維模型,但沒有好好理解,目前我該做的不是持續的收集思維模型,而是該把思維模型的具體定義、操作步驟、適用邊界給寫下——確保理解,並搭配五星筆記法或SS卡,去拆解出書籍、行為背後的思維模型——確認理解。

avatar-img
大吉嶺|閱讀行動派的沙龍
104會員
203內容數
圖解讀書會後的文字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人類靠著彼此相互扶持得以生存,眾所皆知誠實是最簡單的生存策略,因為,當他人知道跟你合作可以取得預期收益,便會放心與你合作,並介紹其他人給你,這是信任帶來的口碑效應。誠實並不是指,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道德規範,會不會受到法律制裁,而是在內心有個底線——誠實,「誠」是忠誠,「實」是事實,即忠於事實
《故事》麥奇說:好奇心是人類對于于“找到答案”和“認知閉合”的智力需求,如何運用好奇心呢? 一般人是圍繞著無數個問題,不斷橫向學習,期待一次學完所有相關知識,但在知識爆炸時代,無异是用勺子裝水,學不完的;牛人則是圍繞一個問題,尋找知行合一的閉環——向深處走,向事上練。
“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麽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裏啦。” 《窮查理寶典》—— 查理.芒格 人生是一連串決策的累積,然而,變化是世界的本質,人通常處在不確定下做決策。我們可以做的是,收集失敗數據,在決策中避開重大錯誤,增加決策正確性,提升決策品質,收穫想要得人生。
要事第一。 很多事情的底層邏輯相同的,但要把某個領域的邏輯,應用到其他領域上,是需要花時間去嘗試摸索的找出關聯點,而不是套套思考框架、思維模型就可以。 人的時間只有24小時,做A、就會影響B的時間,要做好一件事,斷舍離是必然的選擇。 比起被動放弃、主動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現在的你,每日吃飯是吃幾餐呢? 是一餐或三餐?如果你吃三餐,對於吃一餐的人,有什麼樣感受呢?覺得奇怪、或有看過其他禁食資料,可以理解對方的行為? 有些人會問,為什麼要去建立內在評價系統? 內在評價系統是指,將生活發生的大小事交由自己評價,而不是交由其他人按照各自喜好去判斷過程或結果的好壞。
【SS卡練習:資訊爆炸時代的三種溺水者】 三種時代溺水者: 第一種時代溺水者:無法掌握自己注意力的人。 第二種時代溺水者:無法過濾資訊,找不到重點的人。 第三種時代溺水者:不理解系統、無法與陌生人連線協作的人。 —— 《躍遷》古典 3. 協作工具完善,陌生人協助時代來臨
人類靠著彼此相互扶持得以生存,眾所皆知誠實是最簡單的生存策略,因為,當他人知道跟你合作可以取得預期收益,便會放心與你合作,並介紹其他人給你,這是信任帶來的口碑效應。誠實並不是指,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道德規範,會不會受到法律制裁,而是在內心有個底線——誠實,「誠」是忠誠,「實」是事實,即忠於事實
《故事》麥奇說:好奇心是人類對于于“找到答案”和“認知閉合”的智力需求,如何運用好奇心呢? 一般人是圍繞著無數個問題,不斷橫向學習,期待一次學完所有相關知識,但在知識爆炸時代,無异是用勺子裝水,學不完的;牛人則是圍繞一個問題,尋找知行合一的閉環——向深處走,向事上練。
“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麽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裏啦。” 《窮查理寶典》—— 查理.芒格 人生是一連串決策的累積,然而,變化是世界的本質,人通常處在不確定下做決策。我們可以做的是,收集失敗數據,在決策中避開重大錯誤,增加決策正確性,提升決策品質,收穫想要得人生。
要事第一。 很多事情的底層邏輯相同的,但要把某個領域的邏輯,應用到其他領域上,是需要花時間去嘗試摸索的找出關聯點,而不是套套思考框架、思維模型就可以。 人的時間只有24小時,做A、就會影響B的時間,要做好一件事,斷舍離是必然的選擇。 比起被動放弃、主動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現在的你,每日吃飯是吃幾餐呢? 是一餐或三餐?如果你吃三餐,對於吃一餐的人,有什麼樣感受呢?覺得奇怪、或有看過其他禁食資料,可以理解對方的行為? 有些人會問,為什麼要去建立內在評價系統? 內在評價系統是指,將生活發生的大小事交由自己評價,而不是交由其他人按照各自喜好去判斷過程或結果的好壞。
【SS卡練習:資訊爆炸時代的三種溺水者】 三種時代溺水者: 第一種時代溺水者:無法掌握自己注意力的人。 第二種時代溺水者:無法過濾資訊,找不到重點的人。 第三種時代溺水者:不理解系統、無法與陌生人連線協作的人。 —— 《躍遷》古典 3. 協作工具完善,陌生人協助時代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