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1|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金剛經笈譯玄譯二版本比對 (10)

莊嚴淨土分第十
《笈譯》 世尊言:「彼何意念?善實!有一法,若如來,燈作如來、應、正遍知受取?」 善實言:「不如此,世尊!無一法,若如來,燈作如來、應、正遍知受取。」 世尊言:「若有,善實!菩薩摩訶薩如是語:『我國土莊嚴成就我』者,彼不如語。 彼何所因?國土莊嚴者;善實!不莊嚴,彼如來說;彼故說名國土莊嚴者。 《玄譯》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如來、應、正等覺所,頗於少法、有所取不?」 善現答言:「不也!世尊!如來昔在然燈如來、應、正等覺所,都無少法、而有所取。」 佛告善現:「若有菩薩作如是言:『我當成辦佛土功德莊嚴。』如是菩薩,非真實語。 何以故?善現!佛土功德莊嚴、佛土功德莊嚴者;如來說非莊嚴;是故如來說名佛土功德莊嚴、佛土功德莊嚴。 《笈譯》 「彼故,此,善實!菩薩摩訶薩如是,不住心發生應:不色住心發生應,不聲、香、味、觸、法住心發生應;無所住心發生應。 譬如,善實!丈夫有,此如是色,我身有,譬如善高山王。彼何意念?善實!雖然,彼大,我身有?」 善實言:「大!世尊!大!善逝!彼,我身有。彼何所因?我身、我身者;世尊!不有,彼如來說;彼故說名我身者。不彼,世尊!有;彼故說名我身者。」 《玄譯》 「是故,善現!菩薩如是,都無所住、應生其心:不住於色、應生其心,不住非色、應生其心,不住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不住非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都無所住、應生其心。」 佛告善現:「如有士夫具身大身,其色自體,假使譬如妙高山王。善現!於汝意云何?彼之自體,為廣大不?」 善現答言:「彼之自體廣大!世尊!廣大!善逝!何以故?世尊!彼之自體;如來說非彼體;故名自體。非以彼體,故名自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玄奘將經題之先後順序對調為「能斷金剛」,其理由是:「金剛」代表「分別煩惱之惑障」,對此堅固牢強不破之惑障,唯以代表「無分別之智慧」的「般若波羅蜜」,方能斷除;所以,全體經題意為:「能夠斷除、如金剛一般堅固牢強不破的分別煩惱惑障、之般若波羅蜜」。而這顯然是錯解「金剛」之意。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