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好書推薦〈心理韌性〉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大部分身為六年級生(或更早)的爸爸媽媽們,由於小時候的教養環境不太允許我們直接表達負面情緒,以致於當孩子在學校遇到挫折、展現他的負面情緒時,會想要迅速地控制眼前失控的狀態,出口對孩子說的話有時候反而會造成傷害:「你看看,我不是跟你說過了,你就是不聽!」、「你就是努力得不夠,自己要承擔後果!」一方面是因為對孩子有所期待但孩子沒有照自己的意思來做,另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小時候面對這樣場合時也不曉得怎麼處理、想要快速地結束這對話,結果只會讓孩子因負面情緒沒被好好疏導,懷疑自我的價值、對學習活動感到無力、厭煩、應付甚至或懼學。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太強調面對挫折時的耐受性與堅固性,彷彿只要夠強韌,禁得起挫折的摧殘跟折磨,就能抵擋大部分的挑戰。這種看法的問題在於,它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挫折是個持續變化的動態過程,『忍受』只是整個過程中開頭的一小段,只強調對挫折的忍受,會讓我們忽略其他更重要的心理益處。」
〈心理韌性〉這本書,#陳品皓心理師 以自身的輔導經驗,分享如何透過適當的親子溝通,來建立自我價值感、強化自我效能感,進而產生自信心。挫折不是不好,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與孩子一起去看待挫折,把它轉化成進步的觸媒。挫折有時候是因為能力天賦,有時候是因為方法不對,先將「能力跟方法做區分是有意義的。能力牽涉列對自我的評價,方法則是回歸到執行的技術面。當我們認為是能力的問題時,就會陷入對自我的否定:當我們把焦點放在技巧跟方法時,則會去尋找新的施力點。」而就算挫折是因為能力天賦的緣故,其實也能讓我們理解到自己的能力極限到哪,往後能夠訂定適合自己的目標、接受自己的定位,活得自在。
要與孩子共讀的話,建議也可以搭配 #吉竹伸介 的 《逃離吧!腳就是用來跑的》繪本,有些觀念是可以交互印證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樣的標題許多人看到第一個反應很可能就是: 「備審資料肯定花了很多時間做,教授看不到10分鐘?學生的努力,教授就這樣看一下就沒了⋯⋯。」 這裡不想談深入的研究,用圖中的例子來說明好了: ► 教授看學習歷程時間短 認為「學習歷程自述」最重要。 ►經過生涯探索的學生,表達力與創新能力都比從前更好。
    上放學時間經過學區附近,導護志工、導護老師及教官協助指揮交通,是台灣常見的街頭景象。國小孩童對於環境的危機意識或許較不足,加上開車騎車用路人普遍沒有禮讓行人優先的概念(現在有明確規範了),導護似乎是要有的。 等了兩年,從沒有疫苗到疫苗一波一波抵台,而且還可以選擇、第二劑及第三劑的接種率也拉高了。
    厭世教師您好: 考生你好: 祝福你 #厭世教師 變成了 #心靈雞湯? #選填志願 #個人申請 #校系選填 #怎麼有種呂秋遠專欄的fu?
    有些事,不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天賦還是很關鍵。 有些事,除了天賦以及努力之外,人和也是很關鍵。 有些事,努力就能做到,但很多人覺得太累不想做。 有些事,可能努力過後,發現結果不如預期,但是, 這就是生活。 生活中的不如意十之八九,這讓那剩下的一兩分如意更顯得甜美。 #學測成績 #勵志不厭世
    閱讀素養,為 #新課綱 中的重點,我們以「#反萊豬」公投為例進行實作,可以包括幾個步驟: 如何提問: 此公投案的主文是「你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進口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乙型受體素)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產製品?」。我們可以先問自己幾個問題一一瘦肉精是什麼?乙型受體素是什麼?為什麼要禁止/為什麼
    這樣的標題許多人看到第一個反應很可能就是: 「備審資料肯定花了很多時間做,教授看不到10分鐘?學生的努力,教授就這樣看一下就沒了⋯⋯。」 這裡不想談深入的研究,用圖中的例子來說明好了: ► 教授看學習歷程時間短 認為「學習歷程自述」最重要。 ►經過生涯探索的學生,表達力與創新能力都比從前更好。
    上放學時間經過學區附近,導護志工、導護老師及教官協助指揮交通,是台灣常見的街頭景象。國小孩童對於環境的危機意識或許較不足,加上開車騎車用路人普遍沒有禮讓行人優先的概念(現在有明確規範了),導護似乎是要有的。 等了兩年,從沒有疫苗到疫苗一波一波抵台,而且還可以選擇、第二劑及第三劑的接種率也拉高了。
    厭世教師您好: 考生你好: 祝福你 #厭世教師 變成了 #心靈雞湯? #選填志願 #個人申請 #校系選填 #怎麼有種呂秋遠專欄的fu?
    有些事,不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天賦還是很關鍵。 有些事,除了天賦以及努力之外,人和也是很關鍵。 有些事,努力就能做到,但很多人覺得太累不想做。 有些事,可能努力過後,發現結果不如預期,但是, 這就是生活。 生活中的不如意十之八九,這讓那剩下的一兩分如意更顯得甜美。 #學測成績 #勵志不厭世
    閱讀素養,為 #新課綱 中的重點,我們以「#反萊豬」公投為例進行實作,可以包括幾個步驟: 如何提問: 此公投案的主文是「你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進口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乙型受體素)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產製品?」。我們可以先問自己幾個問題一一瘦肉精是什麼?乙型受體素是什麼?為什麼要禁止/為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許多家庭會面對孩子情緒上的挑戰。 從心理師陳品皓的著作《心理韌性》中的觀點出發,重申了情緒教育的重要性,並探討了母親在孩子情緒表達中的角色。希望能通過這些方法,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韌性,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如果人生是動詞,有動作,有作用力,自然就有反作用力。把挫折當動詞,那就來個反動詞吧。習慣被現狀挫折所束縛,就不會追求更高的目標心願。 真正的強大,不是能夠改變世界,而是能夠改變自己。一旦打破日常的枯燥與乏味,才會有更多可能性就被「體驗」出來,這時,面對之前的挫折會轉念很多。因為切角終於不同了。
    Thumbnail
    社會從來教導我們如何達致成功,卻很少教導我們如何面對挫敗。越恐懼越要面對,現在不學習挫敗,以後遭遇挫敗時定必挫敗。與其要求我們不犯錯、不挫敗,不如培養我們承受挫折,面對失敗的能力。這並非鼓勵挫敗,而是強調正面面對挫敗,從挫敗的經驗中,尋求達至目標的策略及改進方法,並在過程中學習恆毅堅持、迎難而上。
    Thumbnail
    當一個人接連不斷受到挫折,無論付出再多努力都無法避免失敗,因而表現出消極、抑鬱的內心狀態,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比如說,如果一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否定:「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笨死了!」那麼,當他長大後遇到相似的困境,便只能被絕望的感覺支配著。 你是否經常有無助感呢?當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人活著不可能只遇到容易的事情,每個人都擁有耐挫力,只要從小透過反覆練習,就可以培養出堅柔並蓄的韌性
    Thumbnail
    你是否曾碰過孩子只要遊戲輸了就翻臉,甚至崩潰大叫呢?面對這樣的狀況,有部分的大人會直覺認為只要讓孩子一直輸,輸久了他就會習慣了。 不過你是否想過,這類不斷試探孩子底線,希望藉此達到「培養孩子堅持到底的性格」,或是「增加孩子對於挫折的容忍度」的方式,真的有效果嗎?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許多家庭會面對孩子情緒上的挑戰。 從心理師陳品皓的著作《心理韌性》中的觀點出發,重申了情緒教育的重要性,並探討了母親在孩子情緒表達中的角色。希望能通過這些方法,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韌性,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如果人生是動詞,有動作,有作用力,自然就有反作用力。把挫折當動詞,那就來個反動詞吧。習慣被現狀挫折所束縛,就不會追求更高的目標心願。 真正的強大,不是能夠改變世界,而是能夠改變自己。一旦打破日常的枯燥與乏味,才會有更多可能性就被「體驗」出來,這時,面對之前的挫折會轉念很多。因為切角終於不同了。
    Thumbnail
    社會從來教導我們如何達致成功,卻很少教導我們如何面對挫敗。越恐懼越要面對,現在不學習挫敗,以後遭遇挫敗時定必挫敗。與其要求我們不犯錯、不挫敗,不如培養我們承受挫折,面對失敗的能力。這並非鼓勵挫敗,而是強調正面面對挫敗,從挫敗的經驗中,尋求達至目標的策略及改進方法,並在過程中學習恆毅堅持、迎難而上。
    Thumbnail
    當一個人接連不斷受到挫折,無論付出再多努力都無法避免失敗,因而表現出消極、抑鬱的內心狀態,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比如說,如果一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否定:「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笨死了!」那麼,當他長大後遇到相似的困境,便只能被絕望的感覺支配著。 你是否經常有無助感呢?當
    Thumbnail
    你知道嗎?一個簡單的批評,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種下自我懷疑的種子。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為什麼不應以孩子偶爾的失敗來定義他們的能力或性格。 從鼓勵的視角出發,了解如何創造一個支持孩子探索潛能和克服困難的環境,讓他們在每一次跌倒後都能更堅強勇敢的站起來。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讓你的孩子在挑戰中發現自己
    Thumbnail
    書背語錄-- 教養,不必總是筋疲力盡、兩敗俱傷 以「尊重小孩」為內涵的教養,是從信任、接納,甚至欣賞小孩的能力前提出發。 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成為自己。 方法用對了,父母不必再發狂、吼叫,孩子將因你而不一樣。
    Thumbnail
    人活著不可能只遇到容易的事情,每個人都擁有耐挫力,只要從小透過反覆練習,就可以培養出堅柔並蓄的韌性
    Thumbnail
    你是否曾碰過孩子只要遊戲輸了就翻臉,甚至崩潰大叫呢?面對這樣的狀況,有部分的大人會直覺認為只要讓孩子一直輸,輸久了他就會習慣了。 不過你是否想過,這類不斷試探孩子底線,希望藉此達到「培養孩子堅持到底的性格」,或是「增加孩子對於挫折的容忍度」的方式,真的有效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