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談了 陸劇《甄嬛傳》裡的熹妃與寧貴人初遇的橋段,這篇文章我們來聊聊陸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明蘭自立門戶擔下管家大責後,跟大娘子王若弗請安時來得晚了,墨蘭在請安前不依不撓地酸明蘭無用,在請安後繼續挖苦著明蘭。我們先來看看這段對話…
「六妹妹如今做了當家的人,說起話來夾槍帶棒的,好不厲害啊!」
「夾槍帶棒的難道不是四姐姐嗎?」
( 維持早先的回應態度 )
「怎麼?難道妳遲了,反要我說好話不成?!」
「人要臉樹要皮,若我第一日就讓四姐姐一頓排頭胡亂打了,我丟面子事小,可祖母丟了顏面,那事可就大了。為了祖母的面子,我就是得罪了四姐姐,也不得不把場面撐下去。」
( 搬出重量級人物壓制 )
「妳先是當了祖母的傳話人,如今又管了家,這沒幾日嘴倒巧了起來。」
「四姐姐何必和我置氣呢?咱們家姐妹三個人,論相貌、論才學、論在父親心裡的位置,四姐姐可都是頭一份呢!」
( 投其所好,吹捧讚揚 )
「妳不用口甜舌滑的哄我開心。」
( 墨蘭暗爽中… )
「四姐姐上有林小娘,下有三哥哥,貌美才高,這外頭多少嫡女都不如四姐姐有派頭,我只是一個孤女,既沒了生母,也沒有兄弟,祖母也不過是看在我喪母的分兒上,憐惜我一點。四姐姐和我置氣,逼得我不得不回擊,或名、或利,姐姐又能得到什麼呢?」
( 放低姿態,降低威脅 )
「妳年紀輕輕又掌了家,誰能比妳更有派頭啊?」
( 墨蘭字面上雖依舊窮追猛打,但語氣態度上已柔和許多 )
「四姐姐玲瓏七竅心,難道還看不出來嗎?我這管家的事,只不過是一時的、遮遮掩掩的,日後啊…」
「日後?…」 「祖母性情寡淡,最煩俗務的,我受她人家教養,也只不過是低頭過日子,難道還真在盛家管一輩子家不成嗎?等風頭過了、事情平了,咱們這管家的事,肯定還是要找人來操持的」
( 留下伏筆,轉移焦點 )
「誰呀?」
「自然是為這盛家著想的人了」
( 明蘭 OS:妳趕快想如何成為那個人,別來找我碴了…)
「妳我都沒有福氣,生在大娘子的肚子裡頭,自然是同病相憐的。」
( 墨蘭 OS:既然妳早晚要交出管家大權,那還是先拉攏妳好了…)
請安前明蘭在庭院裡已跟墨蘭直球對決,能言善道地把墨蘭堵的啞口無語,為什麼請安後明蘭不繼續乘勝追擊呢?
因為請安時明蘭才知道大娘子王若弗安排女使到她房裡供她使喚,檯面上是疼惜明蘭、給予助力,實則是安排眼線、暗中掌控。
要應對的事情變多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別跟墨蘭逞一時的口舌之快,眼下最重要的事得先消除墨蘭對於她握有管家大權一事的敵意。
然而請安前明蘭已和墨蘭在庭院裡鬥嘴,若是直接討好拉攏,墨蘭絕不會輕易相信明蘭的示好。明蘭如何應對呢?
她先是維持在庭院裡的態度,直球對決地回嘴,再解釋為什麼讓墨蘭啞口無言沒面子,然後搬出祖母這號重量人物來壓制,表面上是為維護祖母名聲而不得不與墨蘭作對,實則暗示墨蘭:繼續找我碴,是吃力不討好之事。
但墨蘭不夠聰慧,沒聽出明蘭的話中之話,壓制這招眼見無效,轉向由墨蘭的喜好之處下手。墨蘭最愛什麼?她愛被讚提吹捧,享受聚光燈下的被關注感受。
明蘭無視墨蘭的無禮態度,專注於墨蘭的喜好上回應,將兩人的關係由舌槍唇戰的對立狀態,轉換為墨蘭倒戈拉攏的形勢。
明蘭做的事是有遠見的為大局設想,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避免給自己處處樹敵。林棲閣後來也塞人到明蘭院裡,讓王若弗與林噙霜二股勢力互制。
在
《愛與藝術》的跨界對談線上直播中, 楊斯棓醫師分享搭計程車的經驗談。
他提及,當你是短程乘客時,十有八九會被司機酸言酸語,他也許不會直接針對你,但會透過其他方式表達他的不滿,比如用無線電跟同事說:「有夠倒楣,又載到一個短程的。」讓你知道,你是個不受歡迎的乘客。多數人聽到這樣奚落的語句時,即便不是直球對決,仍會感覺不舒服。
當我們把焦點放在對方的態度時,自己的心境就容易因為別人的態度而有所變動,無論是正面情緒或負面情緒。真正情商高的人,不會讓自己陷人「心隨境轉」的狀態,要能夠做到這一點,就要把焦點放在自己如何回應,思考對方的喜好是什麼,而非糾結於對方的態度上。
在計程車例子中,我們可以做的是,思考計程車司機的喜好是什麼,或如何的應對可以讓司機心情愉快。
多數人會想到小費或「不用找了」,事實上一句暖心的祝福或感謝,就可以讓司機心花怒放的。我們可以學習楊斯棓醫師的作法,用雙手遞車資給司機,並真誠的對他說:「謝謝您,祝您今天平安順心。」
他人的態度是他人決定展現出的樣貌,如何回應才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掌控的。當情緒被他人無禮的態度所影響時,無法優雅有智慧的回應時,我們可以選擇走開,先給自己時間與空間去消化情緒,再來思考如何應對。
沒有壞事,找出壞事背後的好事。 《內在原力》
有些事,不處理不面對也不會怎麼樣,就像搭計程車,這輩子要隨機同一部計程車的機率很低,事情過了就過了。關鍵是,我們的情緒過了沒?有智慧的回應便是在讓我們減少消化情緒的經歷。
與其糾結在他人給你穿小鞋,倒不如專注在穿好自己腳上的那雙鞋。
本文經【闆娘的夏天雜貨舖】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