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幸福感的體驗設計法:原來除了寫小說,還可以用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幸福是需要憑個人的力量去醞釀、培養與捍衛的。
--《心流:Flow最優體驗心理學》
有難得的連續假期,你想如何安排這段時間讓自己度過幸福時光呢?與家人一起出遊累積回憶?或是將累積已久的影劇作品一次看個夠?但你是否偶爾會感覺想像中的幸福感與實際體驗存在落差?來試試用故事架構設計體驗吧!

緣起

各位好久不見,中秋佳節快樂!
近期我因為參加角角者的百萬小說比賽,臨近截稿日,正在抓緊時間修稿,以至於較難有時間兼顧其他創作內容,感謝各位的包容與體諒。
如果有興趣歡迎來看看我的參賽作品:
我想把握這段假期時間,將小說玄陽生緣的第二章節完成,這幾天會陸續發布。待兩部參賽小說修稿上傳完成後,也會重啟其他專題寫作計畫,謝謝各位的耐心等待!
在鑽研小說的這段時間,我意識到小說本身其實是一種體驗設計,為了讓讀者能與故事中的角色一起體驗情緒起伏,留下深刻的印象,必不能少的是鋪陳預期的心理,衝突或挑戰及解決困難展開新生活等情節安排。而回顧自己印象深刻的旅遊、活動等體驗記憶,會發現也都有相似的情境變化。例如下大雨後看見的花海,又累又餓時遇見的溫暖店家,反覆練習後的登台演出。因此有意識地用故事架構的方式安排設計體驗,或許能讓體驗更鮮明有趣。

常見故事架構

三幕劇簡介

三幕劇是寫故事、劇本的基本結構。架構就像蓋房子的地基,能讓劇情發展有清楚的目標與方向。根據席德菲爾德(Syd Field)的理論,電影三幕劇包含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
鋪陳階段,也就是建立故事的時間、地點、角色人物特質等等,並埋下角色將要面臨的問題。
第二個階段:
衝突階段,角色為了達成某一個目標,必須設法突破各種難關和挑戰,這個階段通常會比較長。
第三個階段:
解決階段,戲劇事件最終告一段落,角色回到原本的世界/新的世界展開新生活。

英雄之旅簡介

除了三幕劇,還有一個常用的敘事架構是英雄之旅。
神話學家約瑟夫·坎伯受到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神話觀影響,提出了英雄旅程,他在1949年的作品《千面英雄 (1949)》中描述了基本敘事模式:
一個英雄從平凡世界冒險進入一個非常世界,得到了神話般的力量或獎賞,並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最終,英雄帶著某種能力從這個神秘的冒險中回來。

小結

從以上兩個故事結構能夠看到,故事通常是藉由角色發現問題/困難,面對問題/困難,到解決問題/困難,引發我們的關注與共感。因此在體驗中安排一些適當的挑戰,例如在旅遊過程中增加一些體能挑戰,或是追劇的時候找人交流討論,思考劇情架構(?)能加深體驗的印象與樂趣。
無論想體驗什麼,用故事架構來設計體驗,讓體驗更深刻有趣,也能成為與其他人交流的話題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9會員
263內容數
成為一位創作創業者,這一路上有許多探索與學習,嘗試與反思,與你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思考如何能持續創作,畢竟"適合"我們的是可以持續的做,才能持續地精進。要開始一趟旅程,通常最先決定的是什麼?交通方式?出發時間?還是旅行預算?這些都很重要,不過我們通常會有一個想去的地方,才會開始決定後續的其他事項。目的地是登上舞台,若以創作來看,每一部作品,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們平日練習的累積
你好,我是自在生。 寫作一段時間後,不由得會開始思索什麼內容適合我寫,也適合在這個平台找到讀者呢?雖然我也尚在學習摸索,但我想應該有不少人跟我有同樣的困惑,所以我試著紀錄我的思考與你分享。 什麼是適合?
寫作的聲音 寫作不是一項安靜的活動嗎?為什麼有聲音? 最開始我發現有聲音,是在看小說的時候。不知道各位閱讀小說時腦中是否會有聲音?據說有些人會有像是旁白念字幕的聲音,有人是全然寂靜,而我則是有各段出現不同配音,有些地方還有bgm,超級熱鬧。 開始的聲音 熄滅的聲音 然而與此同時也有個聲音越來越大聲
無論現在的你是或不是母親,你都曾經是,也仍然是孩子。 你是值得被祝福與感謝的生命,不因是什麼身分,存在本身就值得被感謝。 無論幾歲,我們的內在都存在著那個小小的自己,渴望愛與被愛,渴望在任何難以支撐的時候,被安慰擁抱。 我在遠處為你的幸福而祈禱
最近國際情勢劇變,許多人時時關切新聞與資訊,也藉由關注、捐款、捐贈等努力盡一份心力。但因資訊來的又快又多,不少朋友反映不看訊息的時候感覺焦慮不安,一直看訊息又感覺眼睛疲勞腦袋混亂。這種資訊接收過載的狀況,身為高敏感的我心有戚戚焉,因此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緩解眼睛疲勞,放鬆心情的兩種園藝療癒方法。
過年期間雖然不用上班,卻要和家人一同四處拜年、走春等等(還要注意防疫)久坐或久站的時間一多,不小心就開始累積身體酸痛。 讓我們一起來練習隨時做都不奇怪,卻有許多好處的站立式與坐姿,讓身體不酸痛,過年更愉快吧。
思考如何能持續創作,畢竟"適合"我們的是可以持續的做,才能持續地精進。要開始一趟旅程,通常最先決定的是什麼?交通方式?出發時間?還是旅行預算?這些都很重要,不過我們通常會有一個想去的地方,才會開始決定後續的其他事項。目的地是登上舞台,若以創作來看,每一部作品,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們平日練習的累積
你好,我是自在生。 寫作一段時間後,不由得會開始思索什麼內容適合我寫,也適合在這個平台找到讀者呢?雖然我也尚在學習摸索,但我想應該有不少人跟我有同樣的困惑,所以我試著紀錄我的思考與你分享。 什麼是適合?
寫作的聲音 寫作不是一項安靜的活動嗎?為什麼有聲音? 最開始我發現有聲音,是在看小說的時候。不知道各位閱讀小說時腦中是否會有聲音?據說有些人會有像是旁白念字幕的聲音,有人是全然寂靜,而我則是有各段出現不同配音,有些地方還有bgm,超級熱鬧。 開始的聲音 熄滅的聲音 然而與此同時也有個聲音越來越大聲
無論現在的你是或不是母親,你都曾經是,也仍然是孩子。 你是值得被祝福與感謝的生命,不因是什麼身分,存在本身就值得被感謝。 無論幾歲,我們的內在都存在著那個小小的自己,渴望愛與被愛,渴望在任何難以支撐的時候,被安慰擁抱。 我在遠處為你的幸福而祈禱
最近國際情勢劇變,許多人時時關切新聞與資訊,也藉由關注、捐款、捐贈等努力盡一份心力。但因資訊來的又快又多,不少朋友反映不看訊息的時候感覺焦慮不安,一直看訊息又感覺眼睛疲勞腦袋混亂。這種資訊接收過載的狀況,身為高敏感的我心有戚戚焉,因此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緩解眼睛疲勞,放鬆心情的兩種園藝療癒方法。
過年期間雖然不用上班,卻要和家人一同四處拜年、走春等等(還要注意防疫)久坐或久站的時間一多,不小心就開始累積身體酸痛。 讓我們一起來練習隨時做都不奇怪,卻有許多好處的站立式與坐姿,讓身體不酸痛,過年更愉快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以主角的「求不得」為起點來構建完整的故事,提供一套思考公式,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文章強調,除了主角的獨立能力,必須加入外在的阻礙和背景設定,以增強故事的衝突與吸引力。作者還建議透過人物小傳來構建主角的動機與背景,使讀者能夠更深入理解角色的轉變與挑戰,最終有效地展現想要達成的目標。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像一齣三幕劇,從鋪陳、衝突到最後的解決。 以前看過很多類似這種自我成長的書籍,但我覺得這本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作者很會用故事還有自身的經驗來說明他想傳遞的價值,不會讓你覺得只是個枯燥、無用的心靈雞湯。
Thumbnail
一般談到戲劇結構,都會提到悉德菲爾德的三幕式,這個概念是源自於亞里斯多德在《詩學》所提出的:每個故事都要有開始、中間跟結尾 關於三幕式的說法很多,有「開始>中場>結尾」、「觸發>衝突>解決」、「布局>衝突>收尾」...看起來好像很亂很雜,但實際上只是名詞不同而已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這邊是不可能SOP的開坑SOP! 靈感→開坑→設定→填坑→撰稿→校稿→完稿   上一篇是在設計劇情,那麼按照上一篇提到的,我來完整介紹一下示範用劇情!(這裡我用簡單的大綱,方便呈現,完全是劇情設定,不含任何教學成分,可自行跳過。)   需要的元素為:愛情、友誼、冒險、非人類、多種族、異世界、穿
Thumbnail
故事的發想和建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何在正確的路徑上思考是很重要的。本文將重點著重在建立正確觀念,對於時間時態、主角的追求和意外的處理進行探討和分析。
Thumbnail
在討論之前,我想大多數的創作者都多少學過一點創作手法,但本篇文章並非要討論那些,如果是想看見那些內容可能會有點失望,我之後會在別的文章分享這些創作手法,但今天是想要探討更為根本,出自於你的某些東西。 我們為甚麼會想創作故事?我想大多數人的原因都是:因為被某則故事感動了,所以也想複製那種感受,將
在本篇我們會介紹該如何創造一個主角。 『英雄的旅程』這種故事走法裡,怎麼思考主角是誰?或是主角應該有什麼? 從電影的觀看時間套用拆片表去建構對我來說是最快的方法,同樣建議各位採用。 英雄的旅程,的主角,在第一章裡請分成兩半去看待, 前半段是1-1節到1-5節,約略為12.5分鐘到15分鐘
創作故事的起點相對容易,一個職業一段冒險一個過場一個結局,甚或看完某個故事後深受感動都有可能是一則故事的起點. 但是如何串在一起成為一則完整故事才是問題. 什麼少了或多了?應該從哪裡開始?人物小傳?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類型明確嗎?什麼樣的定義才是所謂的類型?主角是警察就一定是警匪片嗎?寫一個警察
最近跟讀友討論小說佈局,初步有以下想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以主角的「求不得」為起點來構建完整的故事,提供一套思考公式,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文章強調,除了主角的獨立能力,必須加入外在的阻礙和背景設定,以增強故事的衝突與吸引力。作者還建議透過人物小傳來構建主角的動機與背景,使讀者能夠更深入理解角色的轉變與挑戰,最終有效地展現想要達成的目標。
Thumbnail
人生其實就像一齣三幕劇,從鋪陳、衝突到最後的解決。 以前看過很多類似這種自我成長的書籍,但我覺得這本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作者很會用故事還有自身的經驗來說明他想傳遞的價值,不會讓你覺得只是個枯燥、無用的心靈雞湯。
Thumbnail
一般談到戲劇結構,都會提到悉德菲爾德的三幕式,這個概念是源自於亞里斯多德在《詩學》所提出的:每個故事都要有開始、中間跟結尾 關於三幕式的說法很多,有「開始>中場>結尾」、「觸發>衝突>解決」、「布局>衝突>收尾」...看起來好像很亂很雜,但實際上只是名詞不同而已
  很多創作者書寫故事時,會有意識地追求「起、轉、合」或「三幕劇」形式,尋找一種「公式」來安排劇情。   上一篇文我提到「所有屬性和套路都是化約過的成果」。所謂「理論」其實是「經驗」的總和,但不能反過來以「理論」來替代「經驗」。
這邊是不可能SOP的開坑SOP! 靈感→開坑→設定→填坑→撰稿→校稿→完稿   上一篇是在設計劇情,那麼按照上一篇提到的,我來完整介紹一下示範用劇情!(這裡我用簡單的大綱,方便呈現,完全是劇情設定,不含任何教學成分,可自行跳過。)   需要的元素為:愛情、友誼、冒險、非人類、多種族、異世界、穿
Thumbnail
故事的發想和建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何在正確的路徑上思考是很重要的。本文將重點著重在建立正確觀念,對於時間時態、主角的追求和意外的處理進行探討和分析。
Thumbnail
在討論之前,我想大多數的創作者都多少學過一點創作手法,但本篇文章並非要討論那些,如果是想看見那些內容可能會有點失望,我之後會在別的文章分享這些創作手法,但今天是想要探討更為根本,出自於你的某些東西。 我們為甚麼會想創作故事?我想大多數人的原因都是:因為被某則故事感動了,所以也想複製那種感受,將
在本篇我們會介紹該如何創造一個主角。 『英雄的旅程』這種故事走法裡,怎麼思考主角是誰?或是主角應該有什麼? 從電影的觀看時間套用拆片表去建構對我來說是最快的方法,同樣建議各位採用。 英雄的旅程,的主角,在第一章裡請分成兩半去看待, 前半段是1-1節到1-5節,約略為12.5分鐘到15分鐘
創作故事的起點相對容易,一個職業一段冒險一個過場一個結局,甚或看完某個故事後深受感動都有可能是一則故事的起點. 但是如何串在一起成為一則完整故事才是問題. 什麼少了或多了?應該從哪裡開始?人物小傳?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類型明確嗎?什麼樣的定義才是所謂的類型?主角是警察就一定是警匪片嗎?寫一個警察
最近跟讀友討論小說佈局,初步有以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