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工作15年後的財務回顧

    如果要你思考什麼是幸福和成功的人生,我不知道多少人會提到「經濟基礎良好」這件事。儘管優質的人際關係、有意義的工作、和樂的家庭也超級重要,但經濟條件需要在"幸福成功的人生" 中認真的被考量,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雖然本專欄講的是和投資理財有關的事,但投資理財的前提是得要有財可理。我非常推薦指數化投資,不過平凡大眾可以光靠指數化投資賺大錢或獲得財務自由嗎?答案當然是不行。回歸現實,一般人資產成長主要還是靠工作所得而來,年存100萬,利率3%報酬就有3萬,但年存10萬,想要有個3萬的報酬,就要找一個30%報酬率的標的,但有30%報酬率的標的,通常伴隨著高風險,一不小心就會通通賠光。所以大家還是把發財夢發一邊,好好工作吧。 年薪百萬是大部分人變有錢的充要條件,我這樣講應該傷了很多人的心,但我自畢業以來一直就是年薪百萬以上,要問我月薪5、6萬要怎麼致富,我承認我不會。我工作也15年了,當我回顧過去 15 年並展望未來時,以下是我學到的一些重要經驗教訓。 投資被高估了 我並不是說你不應該投資。你絕對應該。這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我想要說的是,投資是許多關於如何實現財務目標的討論中的焦點,這很吸引人,經常有一些討論時事掛鉤,來解釋為什麼市場會如此行事,而通過投資來大賺一筆,通常不需要任何形式的犧牲,聽起來超棒的! 但最終,你無聊的投資前選擇--比如你的儲蓄率、以及你如何平衡債務償、你可將多少比例的收入用來投資--將比你的投資選擇對你是否積累足夠的錢來支付退休金更大的影響。(這些類型的投資前決策稱為“原始資產配置”) 。如果您的儲蓄率足夠高,而且您開始得足夠早,那可以彌補一些乏善可陳的資產配置和投資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如此:如果您沒有足夠的儲蓄,那麼可以很好的投資選擇,也可能不足以拯救你。 少即是多 身為一個考過不少金融執照的人,我確定我認識不少金融商品: 可轉換基金、主動式ETF、零息債券、巿政債、可轉債、目標到期式基金、指數期貨、選擇權、結構式商品、保底封頂的指數基金......,每年都還有新商品新名稱新創意出現,這就是現在金融生態。但我對投資了解得越多,我就越是極簡主義。如果一種投資類型可以幫助投資者簡單、方便地完成工作,並且沒有很多額外的費用產生,我會非常高興。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推薦市場指數基金。如果投資者使用這些ETF的構建一個多元化的核心投資組合,那麼已然很足夠了,更複雜於金融商品(無論該產品看起來多厲害), 通常都是多餘的。我也注意到投資者行為在所有這一切中的作用:因為更狹隘的產品往往比廣泛多元化的核心基金更具波動性,投資者更有可能錯誤地購買和銷售。  你的投資組合活動越少、進出越規律,就會更容易密切關注的財務健康的真正基礎因素,例如資產配置和儲蓄/支出率等等大方向。  當心“金融複雜性”  金融危機後,Fed 實施量化寬鬆措施(QE)造成銀行體系準備金劇增,Fed 無法再利用公開市場操作調控準備金供給,來影響聯邦資金利率。因此陸陸續續採行幾種新的操作工具,希望能暫時收回市場流動性及調控聯邦資金利率,主要工具包括超額準備金利率(interest rate on excess reserves, IOER)、隔夜附賣回操作(overnight reverse repurchase agreement, ONRRP)及定期存款機制(Term Deposit Facility, TDF),我的天啊,老實說這些東西我不懂,因為一般基礎金融執照的學習和考核不用瞭解這些,即使我們都知道FED的操作影響力多強。 除了央行的貨幣政策越來越複雜以外,金融市場上流通的商品或交易也越來越複雜,從期貨、選擇權這類的衍生性商品,到證券化商品(如MBS、ABS、CMBS、CLO),到ETF。恩?等等ETF不是一個老東西嗎?但是他現在有各種的變形,有槓桿的有反向的,有追蹤商品期貨的。要什麼有什麼,巿場只有你想不到的商品,沒有你找不到的商品。 而且在當今的金融市場上,「參與者」早就不僅限於人類了,大量以各種資訊為基礎的電腦程式也參與了交易,而且速度比人類手動執行快了無數倍。這些電腦程式以異常複雜的方式相互聯繫著,並通過巨大的交易網絡對決策進行指數性的放大和傳播...... 其實,許多上市的新產品實際上並不能幫助改善投資效率和投資報酬。相反,新的金融商品旨在幫助投資公司吸收更多資金,並收取更多費用。越複雜未必越好,但越複雜,通常越好銷售。 仍有些創新是輝煌的 然而,這並不是說每一項新的投資創新都是出於多收手續費的意圖。這裡提出一個(我覺得)很棒的金融創新產品: 目標到期日基金。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