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的朋友

2022/09/05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個人最多能夠保持幾個關係密切的朋友?
英國牛津大學演化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給出一個數字和一個假設:150人,其中關係最密切的不超過5人。這個答案被稱為鄧巴數,也叫150定律,指一個人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人數上限。1990年代初,當時在倫敦大學學院任教的鄧巴提出,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上限,是由大腦皮層中的新皮質區域的大小以及相應的處理能力決定的;這個區域位於腦半球頂部,與知覺、意識、語言、運動、空間推理等高級功能有關,由於大腦構造侷限的關係,我們可以知根知底認識的人,大概就是一百五十個人,其中親戚可能又占了三分之一到一半,剩下可以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更有限了。
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更能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是不爭的事實,就以結交朋友來說,你看看你身邊最親近的朋友是哪些,他們都在做些什麼,他們身上的習慣就是你身上的習慣,他們的氣質可能和你的氣質有點像,他們想幹嘛其實你也會想幹嘛,這就是磁場。
從學生時代至今,朋友對我的影響很大,如何選擇良師益友,這需要一點年紀才能看懂一些。你所有的朋友,全是你"允許"讓他們進入你的生活的,然後你們彼此有了許多的互動關係,分享生活中的各種時刻。但,你可能不知道朋友是如何造就成為現在的你的?這也是最常被忽略的。永遠不要低估別人對你的生命造成的影響力,周遭的朋友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但我們卻不明白他們是怎麼影響我們的,就好像你是怎麼在影響著你的朋友們。
稍微細心一點,你就會發現在現實生活中,醫生的朋友,通常也都是醫生;計程車司機的朋友,通常也都是計程車司機;當老闆的人,他們的朋友通常也都是老闆;億萬富翁的朋友通常也都是億萬富翁……一個生活在窮人堆中的人,要想成為富人,很多時候必須和自己這個階層說byebye。這絕不是背叛,而是一種自我發展和思維提升。
有句話說,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但是,大多數窮人都喜歡走窮親戚,排斥與富人交往,久而久之,這些人的心態成了窮人的心態,思維成了窮人的思維,做出來的事也就是窮人的模式。同樣,如果一個窮人,生活在富人堆中,即使他初期融入這個和原本的他格格不入的階級中非常辛苦,但同時他也會耳濡目染了富人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方式,如果他有做出改變,這個人慢慢的就有機會脫離貧窮這個階層。
這和中國古代經典《荀子勸學篇》中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不謀而合 (生長在麻叢中的蓬草,不用人扶持,自然會筆直;白色的細沙混在黑土中,也會跟著一起變黑)。猶太經典《塔木德》中也有一句話:「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學會嗥叫」,反之,和那些優秀的人接觸,你就會受到良好的影響,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正所謂''跟著蒼蠅進廁所,跟著蜜蜂找花朵",你是誰當然很重要,但是你和誰在一起也很重要。一根乾稻草不會有人去標價,稻草綁在白菜上,就是白菜的價錢,稻草綁在龍蝦的螯上,就是龍蝦的價錢。
所以,如果要學習,你要盡量選擇跟隨頂尖的人士學習。 你跟什麼人接觸,想法就會跟他接近,所以一定要仔細地選擇你所接觸的對象,因為這除了會節省你很多時間,還會帶給你思維上巨大的改變
Dropbox 的創始人德魯.休斯敦(Drew Houston)在麻省理工學院演講時,向大學生提出了 3 點人生建議,其中一點是:只和出色的人在一起,不浪費生命的每一天。他有一段話講得很精采,在這裡把原文跟大家分享:
『許多人都說,人們通常只與5個人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想一想,誰是你圈子中的這5個人?我得出了一些好消息:對建立圈子來說,麻省理工學院是全球最好的場所。
如果我沒有來到這裡,我就不會認識史密斯(也是一個矽谷創業家),不會遇見出色的合作者,也不會有Dropbox。我學到的一點是,周圍人的出色與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同樣重要。如果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沒有加入NBA,他周圍的5個人都來自義大利,那麼將會怎樣?你的圈子使你變得更好,正如史密斯對我一樣。
你的圈子中將會加入你的同事和周圍所有人。你生活的地方很重要:全世界只有一個麻省理工學院,一個好萊塢,一個矽谷。這不是巧合: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通常只有一個地方能吸引頂尖人才。你需要去那裡,而不是其他地方。見到我的偶像並向他們學習,這給了我巨大的優勢。你的偶像需要成為你生活圈子的一部分,請跟隨他們。如果下一件大事將在其他某處發生,請立即前去。』
人想往上爬,社會資本是墊腳石之一,哈佛研究最近揭開現實的真相,即出生於貧窮家庭的孩子想發達,擠進高等教育或找到好工作,都沒有多結交有錢朋友有用。經濟關聯度(economic connectedness),即低收入人群中擁有高收入朋友的比例,是迄今他們發現的最能預示未來經濟狀況的指標(附註:他們還發現友誼緊密程度與長壽相關,但只有經濟關聯度能預示高收入)
人際交往最大的幫助,就是從對方的優勢中學習有用的知識。從本質上講,它是一種價值交換,這裡的價值體系分為兩種。一是物質財富,二是精神財富。一個人的成功的程度,人際關係絕對在其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這個事實,最近在頂級科學研究《自然》期刊中,也有這方面的研究結果刊登出來。
最近發表於《自然》期刊的兩篇論文分析,某類型的社會條件對經濟流動性的影響。哈佛經濟學家檢查 7,220 萬年齡 25~44 歲的 Facebook 用戶社群網路,估計用戶約占 25~44 歲美國成年人 84%,研究對象僅限有至少 100 位好友且過去 30 天活躍的 Facebook 用戶。
研究人員創建三類社交資本(social capital)。第一是低收入族群與高收入族群的關聯,稱為經濟聯繫。第二是社會凝聚力,衡量某人朋友群是否有派系,以及社交網絡朋友是否是彼此的共同朋友。第三個衡量標準是公民參與,考慮某人是否參加志願者團體等公民組織,或是否信任他們。
三種衡量社會資本的方法,唯一與經濟向上流動性有關的是與社會經濟地位較高者的友誼。研究發現,如果低收入兒童與高收入兒童社區有相同經濟關聯的地區長大,收入平均增加 20%,向上流動率也高得多。當高收入朋友比例從 25% 增加到 50%,低收入家庭兒童的成年收入增加 8.2%。擁有較高比例富裕朋友的低收入個人,也普遍看到高中畢業率提高和青少年出生率降低。研究人員表示,高度經濟關聯是收入向上流動性最強預測因素,影響比家庭結構、學校品質、工作機會和社區種族構成更大。
但現實是隨著貧富差距擴大,高低收入者的社會脫節也更明顯。與高收入族群相比,較窮孩子更有可能在附近結交朋友,收入較高者更有可能在大學遇到朋友,然而上大學對許多人是沉重負擔,即使一起讀大學,社會經濟背景普通以下的美國人,也不太可能與富有的同齡人交朋友,就是研究人員所說的交友偏見。
即使知道人們互動的地方塑造最終朋友類型,但只將不同經濟背景的孩子放在一起,不足以有較好結果。研究人員認為,要增加低收入者的經濟關聯,這些群體必須"真正交流"才有用,簡言之就是他們是真正的朋友。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社會學家表示,社會結構阻止這種跨階級友誼產生,許多社經地位比較高的父母通常是白人,都會選擇住哪裡和讓孩子參加哪些課外活動,減少孩子這些和較低經濟背景的人發生社會關聯的可能性,結果就是富人的朋友多是富人、窮人的朋友多是窮人。
事實上,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裡,人際交往的核心是「資源的平等互換」。你愈有用,你就愈容易建立堅強的人脈關係。一個人遇到貴人的概率,與其自身在多大概率上從同類群體中脫穎而出呈正相關,貴人助人,也追求成功率和性價比。
這句話聽著雖然扎心,但事實也是如此。你越厲害,你的貴人出現的可能性就越高,幫助你的可能性也越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愛文忙果
    愛文忙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