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魏延傳(1):雄鎮漢中的北伐驍將

  羅貫中曠古奇才,利用他的妙筆生花,塑造出了萬世不易的三絕:奸絕曹操;智絕諸葛亮;義絕關羽,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此外,也有些人,出於襯托需要,而被羅貫中大筆一揮,變成了丑角,其中最知名的兩個人,又當屬吳將周瑜、魯肅;此二者為了襯托諸葛亮的智謀,數百年來被不停醜化,可說是《三國演義》排行頭號的受害者。然而,要論冤枉,則同屬季漢陣營的魏延,未嘗不敢說自己第一。
  魏延,字文長,荊州義陽人(今河南省信陽市),深得先主劉備的賞識與丞相諸葛亮的器重,官至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封南鄭侯,是季漢中期首屈一指的宿將。因在第一次北伐期間,獻上了奇襲長安的「子午谷奇謀」,但不被諸葛亮所採納,致使後人千百年來對此展開無數辯論,是一位話題性很高的人物;而他與楊儀的政治鬥爭,更是令他的晚節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備受爭議。
  過去千百年來,基於小說「尊劉貶曹」的思想濃厚,但凡是蜀漢陣營的人物,只要不是「歷史之壁」太過高聳,那麼羅貫中乃至於毛宗岡父子都會不遺餘力的去美化這些人,有時甚至美化過頭,反而把某些人給寫壞了(例如諸葛亮之多智,作者想把他寫成神仙,卻看起來更像是妖怪;劉備被描述成遇到事情動不動就哭,幹大事就犯難,最後全靠手下來解決的甩手掌櫃)。然而,在當時甚至更早以前的大環境下,「仁君忠臣」的角色刻畫依然廣受社會好評,是以力捧劉備之仁、關羽之義、諸葛亮之智,就成為了作者貫穿全書最重要的工作;其中又以諸葛亮之智最讓人印象深刻。
  曹操、周瑜、魯肅、曹真等人俱是敵對勢力,被用來給諸葛亮抬轎是理所當然的事,並不能夠凸顯其全知全能的一面,為此,羅貫中又刻畫了只能宏觀、不能細品的劇情,來表示諸葛亮的神而明知;比如入川之際,說諸葛亮在魚腹浦早早佈下了可抵十萬雄師的八陣圖,還跟他岳父交代:「後有東吳大將迷於陣中,莫要引他出來。」這不擺明了睜眼說瞎話嗎?你入川時就能算到夷陵戰敗,怎麼就沒算到關羽會先失荊州?
  又,後面司馬昭命鍾會、鄧艾伐蜀,鄧艾偷渡陰平小路,來到一座有諸葛亮在旁題字的荒廢軍寨前面,上面寫道:「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二火初興,意思就是炎興元年,好傢伙!你連自己死後,朝廷會用的年號都算到了,甚至還知道敵方將帥是鍾、鄧二人(鍾會字士季,鄧艾字士載),其結局又將如何,怎麼就沒算到劉禪會聽黃皓巫蠱之言荒廢政務,而先叫人把黃皓給宰了?——諸如此類的破綻甚多,實不足語,但上述這些故事,都沒有羅貫中拿魏延腦後有反骨一說來得有戲劇性,這也是諸葛亮初出茅廬以來,最先「預知未來」的故事;用意是想告訴讀者,諸葛亮不但文韜武略,也善於洞察他人,天下諸事無不在他掌控之中。然而,就是這樣一齣精采的文戲,導致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的文學形象深植人心,令不少史家為其叫屈。
  既然所謂的「反骨」設定是源自小說,那麼,歷史上的魏延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所提倡的子午谷奇謀,是否真如現代許多二次創作的內容所描述,能一舉而定咸陽以西?又,在欣賞他的劉備去世後,他與諸葛亮、楊儀之間,乃至於其他同僚,又經歷過了哪些摩擦,以至於當他和楊儀互告對方造反時,竟無人願意站在他這邊為他說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