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投資的重要能力

    投資股票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是知識?經驗?還是技術?我認為這些都不對。 我的答案是:不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經常保持冷靜判斷的能力,或者是說「心理素質」。 投資股票當然一定會涉及金錢。凡是涉及金錢之事,有時就會變得無法冷靜地行動,就連賭博也是如此。 即使是避險基金及券商等法人大戶,擁有最頂尖的分析師、超快速的交易系統、先得到最新一手的公司營業資訊,都尚且不能無往不利了,何況是一般散戶? 尤其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同一個新聞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方式,過多的雜訊,更容易讓包括你我在內的散戶失去冷靜。 例如股票暴跌時,撩撥的人們情緒恐慌,忍不住在低價時認賠賣出;或讓你看著股價節節攀升,心想自己再不出手就錯失先機,於是便在高點買進股票等等。我也曾因為擔心被軋空的慘賠沒有終點,而將原本打算奮力一搏的關鍵股票,在股價高點時認賠賣出。然而,事後冷靜想想,才驚訝自己怎麼會在那種時機回補股票,真的是史詩級韮菜操作之一。 如果想在股海中避免小賺大賠的窘況,就絕對不能有這樣的投資行為。股價是眾人的心理所堆砌出來的,而投資人則必須以冷靜而客觀的態度,持續觀察企業和股價。反過來說,能確實做到這一點的人,就比較有機會在股票市場中獲利。「對自己的認識夠深刻」、「交易心態是否健全」,在股票市場的各種交易行為裡,堪稱舉足輕重。 拿我自己來講,我是一個非常不願意停損的人,被處置效應綁架的十分嚴重。所謂「處置效應」,是指投資人在交易股票時,傾向賣出賺錢的股票、繼續持有賠錢的股票,也就是所謂的‘出贏保虧’效應。這意味着當投資者處於盈利狀態時是風險迴避者,而處於虧損狀態時是風險偏好者。
    美國教授Odean在1998年所做的一項研究中發現,投資者確實受到這樣的處置效應的影響。發現,投資者們過早賣出他們賺了錢的股票,而這些股票在三個月後,一年後和兩年後的回報更高。同時投資者們在割肉平倉時喜歡拖延,他們不願意賣掉虧錢的股票,在三個月和一年之後繼續虧損更多,一直要等到兩年多以後才可能把以前的虧損彌補回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投資者的耐心夠長,堅持抱著自己的股票,可能也會有翻身的一天。但此期間由於處置效應導致投資人過早獲利了結,另外就是拖延割肉(平倉)的毛病,也會讓人徒增很多痛苦,並且損失不少回報。 背後的本質是什麼呢?就是投資人做了一個決策,並因此受益了,就會帶來一種成就感、一種自我認同,覺得自己看對超棒棒的!反過來說,如果投資人做了個決策,後來虧損了,然後投資人就把它賣出了,並自我要求檢討為何會做錯/會虧損背後的問題(自打嘴巴),這是非常違反人性的。
    我十分不善於停損。我向來不融資,但是融券會一直死撐著到要補繳保證金的程度才願意認賠,個股或單一基金更是可以從一片大好時傻傻買進,然後年復一年抱著抱著抱著,抱上去又抱下來,抱到被併購(奇美變群創)、被分割(華碩分成華碩及和碩)還不願意撤手。以我這樣「處置效應」十分嚴重,被套牢時就會洗腦自己要做"長期投資"的人,真的是太不適合買個股了,這是我對自己的第一層了解。所以我很早就投入了ETF,尤其是交易量巨大、追蹤指數準確、內扣費用少的美國先鋒集團指數型ETF。 現在要來談談交易心態(心理素質)了。對我來說,維持良好心理素質的訣竅就是: 不要因為投資股票而忽略本業。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