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心若安定,萬事從容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在一場演講上聽到「讓別人贏,不代表我輸」,「唯有真心利他,才能真正利己」,作者從自己人生多重角色的修煉與覺察出的智慧,整理出貼近人心的小故事。
    故事如下:有次,作者的爸爸邀媽媽去看黃俊雄布袋戲,媽媽興趣缺缺拒絕了,爸爸只好自己揪朋友看戲。傍晚他碰見看完戲的爸爸,只見爸爸神采飛揚、口沫橫飛地說戲有多精彩,拍手拍到手都紅了。但沒想到,晚餐後,當媽媽問起戲好不好看時,爸爸只是淡淡地回:「還好妳沒去,就一般般而已!」
    這一幕讓他驚呆了,搞不清楚爸爸為何轉變那麼大!沒想到,爸爸卻告訴他:「你要懂得讓別人贏啊!如果我回來跟她講,哈哈,妳活該,那麼好看沒去看,妳就沒看好戲的命,以後知道了吧!這當然也是一種說法,但對事情一點幫助都沒有,只會惹媽媽生氣,自己也沒好處。多講一句話讓她贏,讓她爽,反正我看到好的表演,已經賺到了。」
    爸爸的處事智慧,讓作者明白,原來,讓別人贏,不代表就是讓自己輸。很多時候,我們事事與人競爭,努力證明自己比別人優秀,想當人生勝利組,卻很少思考,有沒有除了爭勝負以外的可能性的關鍵,不是因為自己最強大,而是因為成就的「局」最和諧、最成功。有如「西方人玩撲克好比是拳頭大小決勝負,中國人打麻將本質是和諧的組成,贏的關鍵不是你最強大,而是因為你們的局最和諧。」(引用完畢)
    最近有對夫妻朋友是新手父母,生活中常常因為一點小事爭執不休。兩個人都想講贏對方、說服對方,最後變得口不擇言,互看不順眼。沒人想低頭,誰都有自己的道理,最後把親朋好友都拉進去評理。我聽完後只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最後請他們上網,去牟尼精舍請示因果。
    每個人的人生課題只能自己去面對、解決,唯有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培養說話的藝術,修自己的口業,才能體悟出「圓滿比對錯更重要」的智慧。有如阿伯說:「為什麼要在人世間歷鍊?因為還有忌妒、分別、執著、愚迷、狂妄心,修行的分數不夠,心性的提升不足;成佛離不開眾生,胸襟要擴大,要包容,要修到與淨土相應,才能回淨土。」
    「修行,要走入群眾,『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由與人的相處,找出自己的盲點、發現自己的問題,這就是修行;修行修到最後,是無漏,諸德圓滿,各種功德俱足,雖然現在尚無法達到,但這是目標。」
    (分享完畢)
    有句話說:「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面對外人也許可以口若懸河,處處爭理,但回到家,就要記得按下「暫停鍵」,讓自己回到「無我」的狀態,不然回到家還不得清靜,依然像身處在戰場,那該有多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氣,愛說話的人喜歡聊八卦;愛胡思亂想的人每天擔心天會塌下來;脾氣火爆的人天天看人不順眼;小心眼的人時時預防被人佔便宜……,人的習氣說起來五花八門,但總結來說,都脫離不了「貪、嗔、癡、慢、疑。」
    精舍常提醒世人「心性要提升」,最明顯觀察心性提升的地方,便是之前看不順眼的事,如今不會再礙你的眼;之前討厭的人,如今碰面心湖不會再起片片漣漪;之前逃避的事,如今會想著盡心盡力去做好。以上種種都不是一蹴可幾,更非假裝、勉強自己,讓自己感覺很委屈,而是願意改變,願意去做,心境上便會慢慢轉換。猶如小兒學步,努力走、認真走,時間久了,自然會越走越好,越來越習慣。
    好習氣需要時間培養,過程中更會不自覺地沾染上個人的色彩,未修行前時刻想的都是自己,修行後便須將「我」縮小,將「圓滿」擺在最前頭,畢竟事事圓滿了,才有「我」可言;事事不圓滿,光想「我」,又有何用!從利己到利他,體現的不只是個人心胸的開闊,更是創造雙贏,讓別人贏了面子,自己也賺到了裡子!
    楊絳說:「見過眾生,才發現,你要見的世面,是自己內心的勇氣和自信。當你看過四季,見過風雲,才發現,你要見的美景,是自己內心的淡定與從容。」修行就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學佛不是口說無憑,而是要與生活互相搭配,從事上去磨練。例如與人相處,要有一顆無善無惡的心,不因對方的無理而惱怒,也不因對方的示好而歡喜,修行不是懸空的,只有將它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印證修行的境界。
    換句話說,工作就是修行,與人相處就是修行,各種情境就是最好的修行道場,工作越繁重,與人相處碰到的問題越多,修行的時機便越好。以各種情境來磨練我們的心,提升我們的智慧,光明我們的心性。總而言之,人忙心不能忙,心若安定,萬事從容!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