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最後的夢駝鈴

我上課時常以歷史典故為主題,有一次學生問我,最喜歡的故事是什麼。我想到的很冷門,跟思鄉有關,不太容易讓學生們完全聽懂。
在司馬光的版本中,故事以一封奏疏起頭:
班超久在絕域,年老思土,上書乞歸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今謹遣子勇隨安息獻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見中土。」
白話實在很難傳達這段文字的神髓,就只做幾個註釋吧。
.絕域:班超擊退匈人勢力後的駐紮之地,今新疆喀什,漢代屬西域,距首都洛陽四千多公里。
.年老思土:班超投筆從戎,在西域三十年不曾歸國,這時已將近七十歲。
.玉門關:漢朝的西北邊防重鎮,常用於代表邊疆與內地的交界之處。
.勇:班超的兒子班勇,出生後還沒回過中原。
.安息:波斯的帕提亞帝國。
簡而言之,班超想要告老歸鄉,朝廷一開始根本不理。班昭(班超之妹)上書皇帝,直指大臣們懶政:西域遲早必須換人駐守,問題越拖只會越麻煩。不僅如此,班超戎馬半生,縱有大功於國,終將不久於人世。若皇帝願意接見他,讓他再見故土一眼,必能傳為青史佳話。
皇帝很感動,隨即發出調職命令,班超終於踏上了萬里返鄉之路。(一華里=0.5公里,八九千華里取整數可以算萬里)
一到洛陽,他立刻被拜為射聲校尉,這是京城中主掌弓箭手的軍職,代表著至高信任與榮耀。
儘管如此,或許數十年征戰太過勞煩,或許漫天黃沙掏空了氣力,此時的班超已然重病纏身、不能理事。一個月後,班超過世。
雖然國文課本會把這當鄉愁看,但我自己比較喜歡的說法,是帝國體制的重新平衡。
在幾封奏疏當中,隱含了多種衝突,包括中原與邊陲、故鄉與絕域、皇帝與臣子、父親與兒子、年老與年輕、生命與死亡。而班超人生的最後,努力在讓衝突逐漸解消、連結重新建立。
這不是一個情節轉折大、情緒張力強的故事,而是過去如何平衡未來的故事。也可以說,這不是一個鮮花從無到有的故事,而是土壤如何培育花苞的故事。
一位年暮英雄,如何把那縱橫絕域、往來異族的文化經驗帶回故土,傳承下去。
其實在回答學生時,我沒辦法講得那麼詳細,而且有些地方實在抽象。講到一半學生還很誠實地說,是他媽媽要他問的。
還好有一首歌,很具體地反映了班超歸途的心境,而且我們的上一輩大多聽過。
那就是譚健常的《夢駝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