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焦慮的陷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些日子,我主講「才德至上的暴政」,說明當代居於絕對主流的成功觀,視競爭、成長為核心真理,導致了一系列問題。

可能有人會說,在競爭中成長,看來很勵志,也有許多正面案例支持,哪裡不對?

如果人人都樂於「在競爭中成長」,那自然很好。但事實上,很多人是被落後焦慮所驅動:先相信某種成功敘事,再說服自己身處成功競賽,於是每天自我提醒:為什麼還不如他人那樣成功。

更直接地說,目標總是被包裝地很正面,心理感受卻常常負面。譬如在義務教育裡,似乎應該樂於考好分數、上好大學,更多的卻是害怕考不好、選錯科系;而在出社會後,似乎應該樂於賺錢找好工作,更多的卻是煩惱賺不了更多、工作無法升遷。

如果沒有樂在其中,「成功」真的是我所需要的,還是別人認為我應該需要的?如果你也曾有過這種疑惑,代表社會希望你怎麼感覺,以及你自己實際有何感覺,兩者之間可以有極大落差。順此思路,我們可以把追求成功的心理動力分成兩種:一是成就感,源於自己對自身行動的肯定;二是焦慮感,源於自己可能落後於他人的認知。

據此,所謂「落後焦慮」,是這樣的一種心理感受:你隱隱約約覺得成功是好事,但發現自己已經或即將落後於人;或你不太肯定成功是哪裡好,但你絕對不想落後於人。在這些情況下,驅動人們去追趕領先隊伍的,是焦慮感而非成就感。

而所謂「落後焦慮的陷阱」就是:你一再告訴自己應該追求成功、應該正向積極,同時又漠視落後焦慮、忽略許多負面感受。邏輯上,這陷阱可有三種狀態:

一是獲得成功,使焦慮感解除。但如果你先前完全由焦慮感所驅動,解除焦慮多半不會讓你快樂,只會讓你覺得空虛、不知接著該做什麼,或發現自己之前只是被人推著走,而非自己想好該怎麼走。

二是被焦慮感壓垮,超出個人所能承受的極限,而不得不中止學業或工作。有鑑於大學休退學率一再上升、年輕世代心理狀況一再惡化,此狀態的比例似乎正在迅速增加。至於增加的原因,或許是追求成功的觀念越見強化,或許是漠視焦慮的做法越見強化,又或許是生活中比較成敗的頻率大幅增加。

三是長期維持現狀,同時保有成功目標與焦慮感受,進而形成一種平衡。當然在這種平衡下,也會有階段性成功,以及隨之而來的成就感。但焦慮感會以各式各樣的形式存在,或者思維、或者行動、或者言語。

當然我並不是要宣稱,社會上每個人都卡在焦慮陷阱裡動彈不得。這社會的確提供很多成功機會,但成功的人是少數,而無法成功的人是多數;也就因為如此,任何相信自己應該追求成功的人,或多或少都曾被落後焦慮所困擾。

這就是我用「暴政」二字的原因。因為一個鼓勵成功、宣稱贏家有德又有才的社會,雖然常常宣揚勝出的成就感,但遠遠製造出更多的,恐怕是無法成功的焦慮感。不僅如此,有時它還讓人極力隱藏自己的焦慮,或是把焦慮的出現,視為自己的一種懶惰或缺點。

然而,責任真的都只在個人身上嗎?當個人難以適應社會時,是個人病了,還是社會病了?

一個受焦慮感所驅動的人,很難說是擁有長期穩定的快樂;而一個用焦慮感來刺激競爭成長的社會,必然值得我們反思問題所在。至於台灣社會是否正在大規模地製造焦慮?我相信這問題需要由一整個世代來解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4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你可以說我是被恐嚇大:大學期間的財富自由很可能只是暫時的。
Thumbnail
你可以說我是被恐嚇大:大學期間的財富自由很可能只是暫時的。
Thumbnail
書名:《拖延心理學 作者:珍·博克、萊諾拉·袁 譯者:洪慧芳 出版:漫遊者文化 - 拖延者分成許多類型: 1.害怕失敗型-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 這類的人害怕失敗,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他們總對自己要求過高,卻又對自己的能力極度自卑。 自我價值=能力=表現 他們用拖延來打斷
Thumbnail
書名:《拖延心理學 作者:珍·博克、萊諾拉·袁 譯者:洪慧芳 出版:漫遊者文化 - 拖延者分成許多類型: 1.害怕失敗型-適應不良的完美主義者 這類的人害怕失敗,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足,他們總對自己要求過高,卻又對自己的能力極度自卑。 自我價值=能力=表現 他們用拖延來打斷
Thumbnail
害怕失敗的人,所有能量精力都會放在失敗的自我預言,充滿擔憂和焦慮。 成功導向的人,則是想著各種能達成成功的方法。成功不會唾手可得,但相信自己能達成者會把精力放在了解各種有效的方法上,而非運作在自我抑制和自我否定上。
Thumbnail
害怕失敗的人,所有能量精力都會放在失敗的自我預言,充滿擔憂和焦慮。 成功導向的人,則是想著各種能達成成功的方法。成功不會唾手可得,但相信自己能達成者會把精力放在了解各種有效的方法上,而非運作在自我抑制和自我否定上。
Thumbnail
究竟什麼是成功,是世人偏頗狹隘的解讀嗎?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靜下心來思考的問題...
Thumbnail
究竟什麼是成功,是世人偏頗狹隘的解讀嗎?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靜下心來思考的問題...
Thumbnail
無論是對「努力」近乎極端的追求、對某種「成功形象」的無上推崇、或對「公平」的瘋狂執著,都奠基在強大的競爭焦慮使人無法自處,而這導致的結果是;即使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社會變得多元化,但人們潛意識裡仍然汲汲營營地尋找著與「大家」一致的標準,以消除自己的焦慮感。
Thumbnail
無論是對「努力」近乎極端的追求、對某種「成功形象」的無上推崇、或對「公平」的瘋狂執著,都奠基在強大的競爭焦慮使人無法自處,而這導致的結果是;即使隨著產業結構的改變社會變得多元化,但人們潛意識裡仍然汲汲營營地尋找著與「大家」一致的標準,以消除自己的焦慮感。
Thumbnail
世俗主流對於「成功」的看法,也許是從小學到上大學都認真念書,然後從大學畢業後找份工作開始拚事業,最後在完成一番成就後光榮退休,開始養老並享用榮華富貴 ...
Thumbnail
世俗主流對於「成功」的看法,也許是從小學到上大學都認真念書,然後從大學畢業後找份工作開始拚事業,最後在完成一番成就後光榮退休,開始養老並享用榮華富貴 ...
Thumbnail
為了邁向成功的路上,不少人都著力在個人成長、發揮自己的天份潛能上,但正如李笑來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提過,「鑰匙其實不會在門鎖附近,它總在別的地方。」而《成功心態》的著者告訴我們,「心態才是驅動一切的根本。」讓我們停滯不前/未如理想進程的原因,就在我們的心中。
Thumbnail
為了邁向成功的路上,不少人都著力在個人成長、發揮自己的天份潛能上,但正如李笑來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提過,「鑰匙其實不會在門鎖附近,它總在別的地方。」而《成功心態》的著者告訴我們,「心態才是驅動一切的根本。」讓我們停滯不前/未如理想進程的原因,就在我們的心中。
Thumbnail
一般人的困惑,會出現在對世界和自我的認知上,我們對自己不夠了解,對世界又一無所知,糊里糊塗年紀就大了,這時候比較有餘裕的人就會開始閱讀,開始思考自己從何而來、何去何從,這個世界是如何運作、別人是怎麼生活。
Thumbnail
一般人的困惑,會出現在對世界和自我的認知上,我們對自己不夠了解,對世界又一無所知,糊里糊塗年紀就大了,這時候比較有餘裕的人就會開始閱讀,開始思考自己從何而來、何去何從,這個世界是如何運作、別人是怎麼生活。
Thumbnail
在這個販賣焦慮的時代,說到「比較」,不少人會聯想到攀比,覺得喜歡比較的人是慾望過多,不懂知足常樂。 許多文章、媒體、電影,甚至親朋好友,都在崇尚「無須比較」這個道理。雖然大多是出於好意,但當自己事情經歷多了,又覺得這句話像是自我安慰居多。
Thumbnail
在這個販賣焦慮的時代,說到「比較」,不少人會聯想到攀比,覺得喜歡比較的人是慾望過多,不懂知足常樂。 許多文章、媒體、電影,甚至親朋好友,都在崇尚「無須比較」這個道理。雖然大多是出於好意,但當自己事情經歷多了,又覺得這句話像是自我安慰居多。
Thumbnail
大器絕對可以晚成,你終究會找到那盞為你打開的鎂光燈,或許不是現在,但會是將來的某一天,每一次的失敗都會讓你氣餒,讓你覺得你是不是那顆先天規格錯誤,成功沒有期限,故事可以被改寫,最重要的是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不是受他人的成就影響判斷,你就是你,請繼續儲備能量,你只需要一次綻放的機會
Thumbnail
大器絕對可以晚成,你終究會找到那盞為你打開的鎂光燈,或許不是現在,但會是將來的某一天,每一次的失敗都會讓你氣餒,讓你覺得你是不是那顆先天規格錯誤,成功沒有期限,故事可以被改寫,最重要的是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不是受他人的成就影響判斷,你就是你,請繼續儲備能量,你只需要一次綻放的機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