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漢魏詩 | 班固《詠史》的意義與價值

悅讀漢魏詩 | 班固《詠史》的意義與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班固《詠史》一詩,許多文學史書都提到:是中國文學史第一首文人創作的五言古詩。比如早期的文學史家羅根澤《樂府文學史》、當代學者葉慶炳《中國文學史》都如此主張。

作者班固(西元32年--92年)是東漢史家,繼承父親班彪擔任蘭台令史,修纂《漢 書》。除了史學著作,還是東漢「四大辭賦家」,有《兩都賦》傳世。東漢和帝永元元 年(西元89年),大將軍竇憲征伐匈奴,班固為其中護軍。其後竇憲戰敗,班固受到牽 連,也被免官;又因諸子不遵守法度、得罪了洛陽令,以致連班固自己都被逮捕,大約在東漢和帝永元四年(西元92年)死在獄中。所以這首詩應該是班固晚年在獄中所作。 我們目前所讀這首《詠史》詩,載錄在司馬遷《史記·倉公傳》,全文如下: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太倉令有罪,就逮長安城。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書詣闕下,思古歌雞鳴。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聖漢孝文帝, 惻然感至情。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全詩大意是說:上古文德治國的美好傳統,在這個世代已喪失殆盡,竟然施行肉刑。回想往昔太倉令淳于意受到誣告,押解到長安。遺憾沒有兒子,在瀕臨危急時,卻孤立無援。淳于意的小女淳于緹縈,聽到父親説這番傷心話,心痛不已。心想:人死豈能復生,決定採取行動。她來到皇宮上書,且在皇宮前吟唱《雞鳴》一詩。

緹縈持續多日在闕下嚎啕大哭、傷心欲絕;又因見不到皇帝,而憂心如焚。結果聖明的孝文帝,終於被淳于緹縈的至誠所感動,釋放了太倉令淳于意。反觀天下眾多男子,為什麼如此懦弱無能,竟然比不上緹縈之勇敢。

此詩歷來有不少評論資料,大致認為班固創作此詩,企圖用西漢文帝時期「緹縈救 父」的事蹟,彰顯對自家不肖子弟之遺憾,同時也流露渺茫的期待,希望漢和帝出於惻 隱也寬宥他。全詩一共16句,敍事非常凝練,語言也很質樸;已使用偶句押韻,一韻到底,全押平聲,如此之用韻方式,最後成為古詩創作之定式。

在歷代的評論中,有兩條資料特別值得關注。南朝.鍾嶸在《詩品》說:「班固詠 史,質木無文。……孟堅才流,而老於掌故,觀其《詠史》,有感嘆之詞。」所謂「質木無文」這個評論,已經成為文學史定評。他又提到「有感嘆之詞」,也透漏班固《詠史》的內在動機。鍾嶸《詩品》的批評,對於欣賞《詠史》詩之幫助很大。

至於清.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緒言》曾說:「班固詠史,據事直書,特開子 建、仲宜三良一派。」這條資料也很重要。因為中國文學史有一條「藉史詠懷」的創作 路線,持續到晚清,成為詠史詩的傳統技法,所以,班固《詠史》雖然平鋪直敘,寫作 技巧談不上高明,卻在文學史上有特殊的開創意義。

中興大學.孔學要旨石刻(李建崑攝影)

中興大學.孔學要旨石刻(李建崑攝影)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7.5K會員
816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笠翁對韻》究竟是一本什麼性質的書?其實《笠翁對韻》是古代一本「蒙 書」,是村塾教師引領孩童進入詩詞歌賦之前,學習聲律的啟蒙書。由於本書行文之典 雅,見識之宏富,不僅孩童讀來有益,就連專家讀者,都常置案頭。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宋代詩文大家蘇軾對王維詩的批評,後代論者,都無疑義。衡諸王維一系列五絶作品,實在非常貼切。其實王維不僅是詩人,也是唐代著名山水畫家、音樂家。他創始的「破墨山水」一向被視為「文人畫」的始祖,歷代畫論資料對於王維《雪溪圖》的討論也非常多。王維肯定使用過繪畫技法入詩。
李白性格倜儻,好縱橫家之學,常以張良、謝安自況。最擅長樂府歌行,他的絕句詩信口而成,不刻意求工而無不工,風格超妙俊逸,明.李攀龍《唐詩選》謂:「太白五、七言絕句,實唐三百年一人。」詩史提到唐人五絕,常以王維、李白並列前茅;論及七絕,則推崇王昌齡、李太白「具是神品」。
友人留言:「文句可以很平實,不過流露的卻是無盡的情懷。」甚為有見。再舉杜詩一首絶句為例,這詩不但用了口語,也無太多技巧,却流露無限歡愉的情懷。
 談到李商隱的抒情詩,大家可能會對他一系列《無題詩》比較熟悉,也對李商隱後期情感生活之豐富,感到比較好奇。其實早期李商隱和涇原節度王茂元的女兒王晏媄的夫妻感情其實是很好也很正常的,詳觀《夜雨寄北》所展露纒綿悽惻的情意,便可知一斑。
在漢朝的帝王中,漢武帝劉徹是一位雅愛文學的帝王。他的雄才大略,歷史罕見。他在文學史很有貢獻,也是漢代帝王中少見的。漢代文 學的興盛與發展,有他一份引導之功。劉徹最有名的事蹟是,曾下令訂定「郊祀之 禮」,並改造秦朝以來就已經存在的「樂府」機構,派人赴民間「採集詩歌」,夜間聽取演唱,以便觀察民意。
《笠翁對韻》究竟是一本什麼性質的書?其實《笠翁對韻》是古代一本「蒙 書」,是村塾教師引領孩童進入詩詞歌賦之前,學習聲律的啟蒙書。由於本書行文之典 雅,見識之宏富,不僅孩童讀來有益,就連專家讀者,都常置案頭。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宋代詩文大家蘇軾對王維詩的批評,後代論者,都無疑義。衡諸王維一系列五絶作品,實在非常貼切。其實王維不僅是詩人,也是唐代著名山水畫家、音樂家。他創始的「破墨山水」一向被視為「文人畫」的始祖,歷代畫論資料對於王維《雪溪圖》的討論也非常多。王維肯定使用過繪畫技法入詩。
李白性格倜儻,好縱橫家之學,常以張良、謝安自況。最擅長樂府歌行,他的絕句詩信口而成,不刻意求工而無不工,風格超妙俊逸,明.李攀龍《唐詩選》謂:「太白五、七言絕句,實唐三百年一人。」詩史提到唐人五絕,常以王維、李白並列前茅;論及七絕,則推崇王昌齡、李太白「具是神品」。
友人留言:「文句可以很平實,不過流露的卻是無盡的情懷。」甚為有見。再舉杜詩一首絶句為例,這詩不但用了口語,也無太多技巧,却流露無限歡愉的情懷。
 談到李商隱的抒情詩,大家可能會對他一系列《無題詩》比較熟悉,也對李商隱後期情感生活之豐富,感到比較好奇。其實早期李商隱和涇原節度王茂元的女兒王晏媄的夫妻感情其實是很好也很正常的,詳觀《夜雨寄北》所展露纒綿悽惻的情意,便可知一斑。
在漢朝的帝王中,漢武帝劉徹是一位雅愛文學的帝王。他的雄才大略,歷史罕見。他在文學史很有貢獻,也是漢代帝王中少見的。漢代文 學的興盛與發展,有他一份引導之功。劉徹最有名的事蹟是,曾下令訂定「郊祀之 禮」,並改造秦朝以來就已經存在的「樂府」機構,派人赴民間「採集詩歌」,夜間聽取演唱,以便觀察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