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創造邂逅而不是搭訕》貳

要如何知道對方到底想不想靠近自己?首先就要先拿掉所有的「判斷」。因為請認清一個事實,統計學雖然有他的用途,但是統計學在個體真相上是「完全沒有作用」的。例如今天一個人對你微笑,統計學說100個人裡面有50個人會對喜歡的人微笑,那請問等於這個人對你有好感的機率等於50%嗎?
不,今天真相只有一個,就是他對你微笑的當下是有好感還是沒有好感而已,根本跟機率沒有關係。因為對方微笑有可能是對方的禮貌,他對每一個人都這樣(而且通常這樣的人對特別有感覺的人反而會反常地不笑)。或是今天樂透中獎機率低到靠北,對個體來說當中獎數字公佈的瞬間,會中的人就是100%中,不會中的人就是100%不中。機率根本除了精神安慰之外,沒實質屁用。
個體就是個體,當我們在單一去探討一個個體時,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正常」跟「常理」。你如果覺得一個標準化的指標是可以去「判斷」個體的真相的話,那麼...很遺憾地只能說真的該開始學習獨立思考惹。
「判斷」也許能夠因為誤會而促成關係形式上的短期順利,但我可以斷言,它絕對不準確。因為每個人的感受在任何時刻都是獨一無二的且極其複雜細膩的(即使本人意識上無法認知,真相就是如此)。真正準確並且可以與他人產生真實連結的,是我們的「感受力」而不是「判斷力」。而這個是我們每個人生下來就自然帶著的一種能力,反而「理性的判斷」是一種後天不自然的學習起來的能力。
而理性的判斷會正確的原因也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機械化,導致大部分的人的行為舉止也都是遵循這些機械化的模式,因此才會造成「判斷會正確」的假象。但真實情況是,如果每個人都尊重自己的感受去生活,那麼根本不會有一套標準的指標可以作為參考。正因為我們都將別人當成一種「非人/非自然」的存在,所以我們才會覺得去用指標判斷是可行的。
也因此感受力其實正確來說並不需要「培養」,而是「找回」。感受力不分性別,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天線,而這天線是怎麼搜集能量資訊的每個人不盡相同,我們身為寶寶的時候就有。如果我們沒有的話,就不可能被原生家庭影響這麼深,就因為我們一出生就有很強的感知能力,所以才有可能被如此「無形中」影響。
而我們會生活得如此的痛苦,就是因為我們都被他人用機械化的方式對待,也用機械化的方式去對待別人,所以我們才會覺得沒有人懂我們,在暗夜裡覺得寂寞跟孤獨,就算有人陪在身邊也覺得不滿足。如果說我們真的要開始去真正活著,去感受每一個存在、每一段關係、每一個生命,你會發現你「每天」對「每一個人」想要打招呼的方式都「不一樣」。
就如同一杯茶,加不同的物質的味道一定都不一樣,這就是「自然」。同一款茶葉,在不同溫度(時間點)不同的濃度、放幾天的味道,加不同的東西的量跟濃度也都會不一樣。人跟萬物都是隨時都在變化的,就算變化只有細微的一點點,仍然存在。能帶給我們感動的藝術品,也都是能感知到這些對我們來說重要的細節,才使得我們感覺到療癒、被看見。
你要做就只是放下過去經驗帶給你的框架,不要再急著下判斷,不要想用在A身上適用的方式去套在B身上,甚至不要把昨天適用於A的方式套在今天的A身上。這時候你可能會有點無所適從,不知道那這樣自己要怎麼跟別人相處,但這就是把生活腳步放慢給自己跟別人空間的一種方法。
你要讓自己可以不要急著去對世界作出反應,可以讓自己停下來先感受,等到自己「有想做這件事的『感覺』」了再去行動。但通常我們都不是有了想做某件事、說某句話的『感覺』才行動,而是先照我們自己預設「安全」的方式去做,然後產生了問題再去解決。你讓自己可以成為「奇怪的人」的空間,你可以盯著一個人10秒甚至一分鐘再決定自己要不要跟他打招呼或是不打招呼。這也是為什麼限制彼此「不講話」光是眼神的對視,就能夠讓人與人之間產生奇妙的體驗。
你需要的不是什麼高超的技巧,是能夠讓自己不再遵循自己幻想出來的「安全」的勇氣,跟願意跟這個世界真實互動的意願而已。而這些讓你知道對方是否也想靠近你的能力,你本來就有,只是你忘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