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 週分享 - 筆記使用場景的一些思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Fred 週分享 - 本週討論了有關在使用標籤、雙鏈、白板的前置思考 : 自身的需求。
更深入的討論了,使用工具前,需要先瞭解自己的地方。

我更喜歡 Craft 產出的閱讀感,所以建議大家能夠用以下連結觀看。
文章預覽

📩 相關連結
↩️ obsidian 使用分享 YouTube 頻道:https://swiy.co/fredlai
↩️ obsidian line 社群 : https://hi.switchy.io/oblearn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37內容數
共享、跨界、創意、筆記工具、平面設計、空間設計、室內裝修...等專題。關注 Heptabase, Obsidian, Rhino... etc. 🌐 Youtube channel: https://hi.switchy.io/creative-jammers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ed L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obsidian - 一個強大的工作環境,但好像也花了自己不少時間去熟悉跟瞭解。 我是 Fred ,還在讀書的學生。 兩年多前開始,在疫情的其間,我也是從新手開始下載了 obsidian 。當初只是為了要寫論文,但到後面自己也越來越喜歡這套軟體以及嚮往跟各路國內外網友們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跟影片。 其
使用電腦:MacBook Pro (13-inch, 2020, Four Thunderbolt 3 ports) - 拆成上下螢幕顯示 (上方 zotero 下方 obsidian - 邊畫重點,並且再次在ob默念複習 - 使用分隔線以利後面做簡報 Enjoy.
覺得不曉得怎麼開始寫跟整理筆記,到底適不適合我的工作?生活? obsidian 整個設計概念是什麼,幫助我做什麼? Vault 是什麼? 裡面的資料夾、文件創建要怎麼分類與使用? Graph view (Graph 視圖)看起來很厲害,但能做什麼? 可以輕鬆調整預覽圖片大小
obsidian - 一個強大的工作環境,但好像也花了自己不少時間去熟悉跟瞭解。 我是 Fred ,還在讀書的學生。 兩年多前開始,在疫情的其間,我也是從新手開始下載了 obsidian 。當初只是為了要寫論文,但到後面自己也越來越喜歡這套軟體以及嚮往跟各路國內外網友們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跟影片。 其
使用電腦:MacBook Pro (13-inch, 2020, Four Thunderbolt 3 ports) - 拆成上下螢幕顯示 (上方 zotero 下方 obsidian - 邊畫重點,並且再次在ob默念複習 - 使用分隔線以利後面做簡報 Enjoy.
覺得不曉得怎麼開始寫跟整理筆記,到底適不適合我的工作?生活? obsidian 整個設計概念是什麼,幫助我做什麼? Vault 是什麼? 裡面的資料夾、文件創建要怎麼分類與使用? Graph view (Graph 視圖)看起來很厲害,但能做什麼? 可以輕鬆調整預覽圖片大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目前在Obsidian的實踐上,我有三種主要的連結策略: 01 用筆記標題去連結有結構的從屬關係 02 用參考資料連結筆記庫外的補充資料 03 用Obsidian內部連結[4]筆記庫內的補充資料
尤其是講到如何想起讀過的學術段落, 可以用段落在文章的位置, 也可以用重要的學術研究關鍵字, 藉此來推動資訊塊筆記與關鍵字索引筆記的製作, 就覺得當時注意到這個點真的很關鍵, 決定了花在學術閱讀的時間精力, 是不是能持續提供知識複利。
步驟1 - 為筆記編號,建立索引 在Obsidian中,將每個筆記編上獨立編號,使其成為易於引用的對象。無論是日常寫作還是社交媒體分享的短文,每篇都有編號,有助於重讀和迭代。這種方法讓想法得以有效組織和管理,提高了信息檢索的效率。
在2024年6月15日, 我舉辦了兩場關於Obsidian閱讀的講座。 當初總共收到了90個人的報名, 而最後實際有參加的人也到了55個, 比我預期會真的出現的人數還多。 辦講座對我最大的好處, 就是趁這個機會, 把我的學術閱讀工作流工具化, 標準化,
我從2020年博士四年級開始使用Obsidian, 到現在2024年已經有快5年的經驗。 每個時期需要產出的知識工作成果不一樣, 所以我的Obsidian知識生產工作流也是一直不斷在調整。 照我的經驗, 要打造自己最順手的工作流, 你需要先定義清楚「產出物」是什麼
其實你會說出什麼,完全被與你對話的對象決定。 例如當討論寫作的技術, 與摯友朱騏對話,以及與GPT4對話, 會出現相當不同的對話內容。 與朱騏對話時, 因為我們都利用Obsidian實踐卡片盒筆記法以及精實寫作, 我們有許多共同的經驗,形成許多共同的語言,
如果你是Obsidian的用戶, 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組織和利用你的筆記內容。 透過標籤系統, 你可以更輕鬆地找到相關筆記, 並建立知識網絡。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標籤來提升你的Obsidian筆記價值。 ▋訣竅1 - 善用標籤來組織信息 在Obsi
成為Obsidian使用者已經三年多。 現在,Obsidian已經完完全全,融入我的工作與生活之中。 我用Obsidian管理學術工作需要的學術閱讀, 也用Obsidian管理日常生活需要的一般閱讀。 我將生活與工作上遇到的有價值資訊轉成文本, 接著將文本切割成一個個資
Thumbnail
幕後分享系列以我個人經驗為主,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我未來有更新或其他經驗就會更新本篇內容。 這邊想分享我自己錄製影片選麥克風的經驗,完全真實不藏私,如果你剛好在選麥克風,可能會有一些幫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目前在Obsidian的實踐上,我有三種主要的連結策略: 01 用筆記標題去連結有結構的從屬關係 02 用參考資料連結筆記庫外的補充資料 03 用Obsidian內部連結[4]筆記庫內的補充資料
尤其是講到如何想起讀過的學術段落, 可以用段落在文章的位置, 也可以用重要的學術研究關鍵字, 藉此來推動資訊塊筆記與關鍵字索引筆記的製作, 就覺得當時注意到這個點真的很關鍵, 決定了花在學術閱讀的時間精力, 是不是能持續提供知識複利。
步驟1 - 為筆記編號,建立索引 在Obsidian中,將每個筆記編上獨立編號,使其成為易於引用的對象。無論是日常寫作還是社交媒體分享的短文,每篇都有編號,有助於重讀和迭代。這種方法讓想法得以有效組織和管理,提高了信息檢索的效率。
在2024年6月15日, 我舉辦了兩場關於Obsidian閱讀的講座。 當初總共收到了90個人的報名, 而最後實際有參加的人也到了55個, 比我預期會真的出現的人數還多。 辦講座對我最大的好處, 就是趁這個機會, 把我的學術閱讀工作流工具化, 標準化,
我從2020年博士四年級開始使用Obsidian, 到現在2024年已經有快5年的經驗。 每個時期需要產出的知識工作成果不一樣, 所以我的Obsidian知識生產工作流也是一直不斷在調整。 照我的經驗, 要打造自己最順手的工作流, 你需要先定義清楚「產出物」是什麼
其實你會說出什麼,完全被與你對話的對象決定。 例如當討論寫作的技術, 與摯友朱騏對話,以及與GPT4對話, 會出現相當不同的對話內容。 與朱騏對話時, 因為我們都利用Obsidian實踐卡片盒筆記法以及精實寫作, 我們有許多共同的經驗,形成許多共同的語言,
如果你是Obsidian的用戶, 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組織和利用你的筆記內容。 透過標籤系統, 你可以更輕鬆地找到相關筆記, 並建立知識網絡。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標籤來提升你的Obsidian筆記價值。 ▋訣竅1 - 善用標籤來組織信息 在Obsi
成為Obsidian使用者已經三年多。 現在,Obsidian已經完完全全,融入我的工作與生活之中。 我用Obsidian管理學術工作需要的學術閱讀, 也用Obsidian管理日常生活需要的一般閱讀。 我將生活與工作上遇到的有價值資訊轉成文本, 接著將文本切割成一個個資
Thumbnail
幕後分享系列以我個人經驗為主,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我未來有更新或其他經驗就會更新本篇內容。 這邊想分享我自己錄製影片選麥克風的經驗,完全真實不藏私,如果你剛好在選麥克風,可能會有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