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活下去,象牲口一樣活下去

平臺上,太多人在抱怨了無生趣活不下去,原因五花八門。眼睛一閉,不看為凈。
存在是宇宙法則,一切物質的信仰產生的源動力。這個是自然屬性,無可更改。人的生存同樣包括在內。但人類由於出現還短,還處於模仿動物群居的模式,因而,群體性社會屬性也成了人的重要組成。
人的自然屬性中,一個最重要的基點,是死亡,因而對死亡的態度,決定了生存的狀態。電影《芙蓉鎮裏》有句臺詞,活下去,象牲口一樣活下去。僅評這一句,這部電影就可以名垂青史了。這句話,把人的動物性與社會性都展現的淋漓盡致。活下去,是動物本能,而牲口,是對某些動物的社會定義。短短一句話,潛藏著無比的悲壯。
人是思想動物,因而社會屬性的復雜,遠超過動物屬性的直接,太多的社會因素,可以讓人違背自已的自然屬性,終結自己的存在。
若只提生存,象動物一樣生存,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不多的食物飲水就可以維持下去,即便是加上保暖疾病等等因素,也沒有變得過於復雜。之所以生存成為一件頭疼的事情,還是因為社會屬性為我們的生存附加了太多太多內容。除了極端特例,所有的非自然的死亡,都成了社會驅使的結果。即便是錶面上的自然死亡,也不可避免的摻雜著無數的社會因素。
死亡是個無比重要的課題,對死亡的態度,也就成了決定生存狀態的最重要社會因素。人的自然屬性,對死亡的態度,簡單而直接,盡可能避免就是。
西方神話故事裏,永生的事物,幾乎都是一幅石頭的模樣。道理很簡單,也很智慧。一個生物,若是沒有了死亡,其實就等於沒有了生存意義。任何事情都可以無期限無數次的嘗試,也就不存在失敗一說,沒有失敗,等於沒有成功。進一步得出結論,沒有了死亡,連做任何事情的動因,都不存在了,這也是永生的事物變成石頭的邏輯。而中國文化對死亡的態度,說實話很低劣,一直很低劣。同樣以神話故事為例,在中國神話裏,永生代錶著成仙成神,同時還自動加上了無所不能。即:永生等於終極自由。這種死亡觀點,是建立在功利基礎之上的東西,這種終極的誘惑力,產生獨特的信仰文化。肉體無法永生,就意識永生。即,以孝為名傳遞先人意識。自然而然的產生中國第一大罪,無後。無後等於斷了先人的意識的傳續,終結了先人的意識永生。這對後人來說是件很殘忍的事情,他的意識,一部分屬於先人,先人越多,自我意識就越少。崇古崇聖的根源就在這裏。權力意識,不過是對其的借用。這個龐大繫統,衍生出了無數旁枝末節,影響著我們的所有言行。
種種社會理念的蝕刻,改變了我們對死亡的最直接和最原始的認知。成功、失敗、道德、感情等等社會因素,都可以成為人們拋棄生命的動因。甚至於更微小的睏境,物質條件的優劣......這一切,其實都包括在了龐大的社會文化框架之內。
智者,是能理解死亡的,不畏懼不排斥不逃避,當然,也更能找到和理解自我生的意義。
若是有一天,當妳也產生了生存無趣的念頭時,第一時間應該審視一下,這個社會這個環境怎麽了,為什麽會教給我這個東西。即便是想不通,也還有最後的警示:活下去,象牲口一樣活下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