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065-評析002:虛擬交易05-1/20-經濟學ABC,資訊不對稱理論

  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明•羅貫中《三國演義》開卷詞)

資訊不對稱,概述

  什麼是「資訊不對稱」?簡單的說,就是交易的一方擁有另一方所不知道的資訊,形成一方「有」資訊、一方「沒有」資訊的不對稱。在交易過程中,容易造成資訊較為稀少的一方受到利益損害,由於賣方往往比買方都更為了解自身要出售的商品概況,因此賣方為追求利益最大化,賣方可能刻意隱藏自身不利之訊息,長期來說,會導致交易無法成交、市場失靈。在經濟學領域中,比較常討論的資訊不對稱問題有:消費者不知道生產者所製造商品的真正品質;股東不知道公司經營者有沒有全力以赴;老闆不知道員工有沒有偷懶渾水摸魚;銀行不知道借款人確實的償債能力;壽險公司不知道保險人有沒有隱瞞病情…等等(資訊不對稱的情形,無處不在)。資訊不對稱,往往使得交易過程出現兩類問題:逆選擇與道德風險。

選擇前(事前),逆選擇 (Adverse Selection),劣幣逐良幣
  最有名的例子是艾克羅夫,在1970年針對美國非常普遍的中古車所提出的「檸檬市場」,因為在美國,爛汽車稱為「Lemon」(檸檬)。就是形容在中古車市場,壞車當道、資訊不對稱,好車不易買到。因為,舊車的資訊不對稱問題非常嚴重,真正了解車況的是原來的車主,買家雖可觀察、提問、試乘,但仍不能確切掌握舊車的所有優劣。這樣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果:保養很好的車子,因為不容易找到識貨的伯樂,就不願拿到中古車市場推銷;低品質的車子因為可以渾水摸魚,車主反而會大方的推出求售。雪上加霜的是,消費者也預期中古車品質不高,不願付高價購買;如此惡性循環,使得中古車市場就成了爛貨充斥的「檸檬車」市場。

選擇後(事後),道德風險(Moral Hazard),防不勝防
  最常見的例子,是勞動市場中的「怠忽職守」,雇主不易察覺員工是否偷懶、渾水摸魚。另外典型的道德危險例子,如房屋火險投保人,可能較不會「小心火燭」;投保車險後的駕駛人,就放心地隨意開車等;或是自殘、殺害被保人的詐保事件。

資訊不對稱,對策

  首先,擁有「資訊優勢」的一方,可以「利用資訊落差」來「套利」。EX中古車,若資訊完全透明,成交價是20萬,因「資訊落差」,買方花25萬買車,買貴了,多出來的5萬,其實就是一種「利用資訊落差」的「套利」;EX股票的內線交易(事前套利)、政客當選後的跳票(事後套利)…等。

對策-「交易對象」
  提供興利或除弊的誘因機制。EX勞動市場,實行「按件計酬」(業績抽成,誘因),或讓員工分紅或入股;EX保險契約,要求投保人對於保險賠償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自付額」(風險轉嫁,誘因),常見於醫療保險與汽車保險…等。至於一些常見的「降低資訊落差」手段,EX銀行業對借款人的「徵信」;EX買賣契約的「鑑賞期」…等。

對策-「中間人」
  房仲、中古車業務員、保險業務員、醫師、律師、會計師、老師…等。只要能在具備「資訊落差」的交易雙方之間,安插得進「中間人」,亦為常見的「降低資訊落差」手段;換言之,律師、醫師、會計師、老師…等,其工作收入,本質上,其實也是源自「套利」。
PS:按我們如今高度專業分工的社會型態,具備「中間人」屬性的職業,族繁不及備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