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意思解析》迴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天唸心經―

心經全文意思解析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看這佛法的真理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如何來了解這上等法界的智慧

照見五蘊皆空

怎樣能使心、食、衣、住、行的平衡

度一切苦厄

才能解決身邊的一切困難

舍利子

佛法

色不異空 • 空不異色

色界是無空相;空界也絕無色相

色即是空 • 空即是色

色中既然有空;那空中也定有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想要知道這是什麼因素,就是以下的說法

舍利子

佛法

是諸法空相

不管那種佛法求的多是空

不生不滅

空是指沒有慾望

不垢不凈

沒有慾望才能容得下佛法

不增不減

那佛法才能永遠存在不受污染,保持不受誘惑的影響

是故空中無色

所以空中絕無色相

無受想行識

也就不會起心動念

無眼耳鼻舌身意 • 無色聲香味觸法

以上六慾要維持清淨的平衡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眼中沒有妄想的慾望,才不致於產生貪念

無無明 • 亦無無明盡

萬事萬物的吉兇,是永遠無常沒完沒了

乃至無老死 • 亦無老死盡

甚至於死亡,以是無止境

無苦集滅道

所以生、老、病、死,也就不用去煩惱

無智亦無得 • 以無所得故

沒有智慧就解決不了事情,為什麼呢?

菩提薩埵

因為沒能了解這佛法的真理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遵循這上等法界智慧的結果

心無罣礙 • 無罣礙故

是不要操心過度,結果

無有恐怖

才不會有恐慌

遠離顛倒夢想

也就可以遠離一切不該的困擾與煩惱

究竟涅槃

也就能安心的離開這塵世

三世諸佛

法界眾弟子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從這上等法界的智慧中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了解我們要注意修心、修口、修德三種秘法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我們知道這上等法界智慧

是大神咒 • 是大明咒 • 是無上咒 • 是無等等咒

是大神秘法、是大明秘法、是無上秘法、是無等等秘法

能除一切苦 • 真實不虛

能解決一切的痛苦,真而不假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所以說這上等法界的秘法

即說咒曰:

真是秘法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真理、真理、法界的真理、法界信徒的真理、法界真理的世界

------------------------------------------------------------------------------

唸完心經後如何迴向

再迴向文:

弟子ΟΟΟ願以所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Ο遍

迴向弟子ΟΟΟ之累劫累世冤親債主

願他們能得到經文及咒語之功德及利益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END 感謝有你收看到最後,代表我並不孤彈 v.v

如覺得文章讓你有所收獲,想要支持我,你的贊助就是最大的恩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惡魔嘟嘟的理想生活的沙龍
5會員
38內容數
國外旅遊生活一直是很多人的夢想,該如何做好事前規劃,又或是抱著怎樣的心情去面對國外生活的問題呢。來到這裡,我會分享關於我出發到日本打工渡假前的心得與準備、還有在日本旅遊生活的經驗分享,希望文章可以給你帶來一點滿足。
2023/08/26
近年來,社會對於單身在中年的觀感逐漸轉變,40歲還單身不再是一個需要擔憂或自卑的問題。事實上,這是一個機會,讓你重新思考人生,重新發現自己,追求更多可能性。不論是事業、人際關係,還是自我成長,單身的這個階段充滿了無限可能性。
Thumbnail
2023/08/26
近年來,社會對於單身在中年的觀感逐漸轉變,40歲還單身不再是一個需要擔憂或自卑的問題。事實上,這是一個機會,讓你重新思考人生,重新發現自己,追求更多可能性。不論是事業、人際關係,還是自我成長,單身的這個階段充滿了無限可能性。
Thumbnail
2023/08/26
―每天唸經―每天持誦108遍可以積福,改造命運,得大富貴、大財富
Thumbnail
2023/08/26
―每天唸經―每天持誦108遍可以積福,改造命運,得大富貴、大財富
Thumbnail
2023/08/20
牧羊座是十二星座中的第一個星座,象徵著新的開始和活力。在這個星座背後,藏著一群重情重義的人,他們的堅定友情和衷心情感使他們成為了身邊人的支持者和守護者。
Thumbnail
2023/08/20
牧羊座是十二星座中的第一個星座,象徵著新的開始和活力。在這個星座背後,藏著一群重情重義的人,他們的堅定友情和衷心情感使他們成為了身邊人的支持者和守護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一同來深入探討《心經》中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個充滿智慧的觀念如何啟發我們在現代工作和生活中的生命探索。 「行」是深般若中的一個重要元素,這指的是智慧的運用。智慧與行動相輔相成。當智慧指導我們的行為時,我們能夠實現深般若的教義,超越生死的輪迴。 行,代表了行為或實際的行動
Thumbnail
親愛的朋友,讓我們一同來深入探討《心經》中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個充滿智慧的觀念如何啟發我們在現代工作和生活中的生命探索。 「行」是深般若中的一個重要元素,這指的是智慧的運用。智慧與行動相輔相成。當智慧指導我們的行為時,我們能夠實現深般若的教義,超越生死的輪迴。 行,代表了行為或實際的行動
Thumbnail
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非惟觀世音也。無罣礙。則結業即解脫。究竟方便淨涅槃。無恐怖。則苦果即法身。究竟性淨涅槃。遠離顛倒夢想。則煩惑即智明。究竟圓淨涅槃。依實相般若。得真性菩提。依觀照般若。得實智菩提。依文字般若。得方便菩提。菩提是如如智。智必冥理。涅槃是如如理。理必契智。故影略而互言之。
Thumbnail
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非惟觀世音也。無罣礙。則結業即解脫。究竟方便淨涅槃。無恐怖。則苦果即法身。究竟性淨涅槃。遠離顛倒夢想。則煩惑即智明。究竟圓淨涅槃。依實相般若。得真性菩提。依觀照般若。得實智菩提。依文字般若。得方便菩提。菩提是如如智。智必冥理。涅槃是如如理。理必契智。故影略而互言之。
Thumbnail
之前有同學問過,不懂《心經》講什麼,說讓我講一下。 我想了一下,還是用我的一貫風格去講。 《心經》原文如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
Thumbnail
之前有同學問過,不懂《心經》講什麼,說讓我講一下。 我想了一下,還是用我的一貫風格去講。 《心經》原文如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
Thumbnail
「當下迴光返照。一念熏修。則生死情關忽然隳裂。正如千年暗室。一燈能破。」 — 憨山大師 【自序】此經題稱般若者何。乃梵語也。此云智慧。稱波羅蜜多者何。亦梵語也。此云到彼岸。謂生死苦趣。猶如大海。而眾生情想無涯。無明不覺。識浪奔騰。起惑造業。流轉生死。苦果無窮。不能得度。故云此岸。
Thumbnail
「當下迴光返照。一念熏修。則生死情關忽然隳裂。正如千年暗室。一燈能破。」 — 憨山大師 【自序】此經題稱般若者何。乃梵語也。此云智慧。稱波羅蜜多者何。亦梵語也。此云到彼岸。謂生死苦趣。猶如大海。而眾生情想無涯。無明不覺。識浪奔騰。起惑造業。流轉生死。苦果無窮。不能得度。故云此岸。
Thumbnail
―每天唸心經― 心經全文意思解析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看這佛法的真理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如何來了解這上等法界的智慧 照見五蘊皆空 怎樣能使心、食、衣、住、行的平衡 度一切苦厄 才能解決身邊的一切困難 舍利子 佛法 色不異空 • 空不異色 色界是無空相;空界也絕無色相 色即是空 • 空即是
Thumbnail
―每天唸心經― 心經全文意思解析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看這佛法的真理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如何來了解這上等法界的智慧 照見五蘊皆空 怎樣能使心、食、衣、住、行的平衡 度一切苦厄 才能解決身邊的一切困難 舍利子 佛法 色不異空 • 空不異色 色界是無空相;空界也絕無色相 色即是空 • 空即是
Thumbnail
無明是煩惱的根本,一般人不知道什麼叫做煩惱,也不知道要斷除煩惱,只希望生活中沒有痛苦就好。遇到可愛的還是要貪,遇到不合意的還是要嗔。只希望不要受苦報,不願意不造惡因,不知釜底抽薪,只知揚揚止沸,這就是眾生的愚痴。
Thumbnail
無明是煩惱的根本,一般人不知道什麼叫做煩惱,也不知道要斷除煩惱,只希望生活中沒有痛苦就好。遇到可愛的還是要貪,遇到不合意的還是要嗔。只希望不要受苦報,不願意不造惡因,不知釜底抽薪,只知揚揚止沸,這就是眾生的愚痴。
Thumbnail
自在是不受影響,不考慮自己的得失、利害。以菩提心修行,以慈悲心廣度眾生,就是自在。一個能自在的人一定有真正的智慧,如此才能到達解脫的彼岸。許多人希望得到自在、得到解脫後再廣度眾生,這是不太正確的;只考慮自己本身的利益,反而不能得自在、解脫。唯有放下自身利益的考量,以慈悲心廣度眾生,才能得真正的自在
Thumbnail
自在是不受影響,不考慮自己的得失、利害。以菩提心修行,以慈悲心廣度眾生,就是自在。一個能自在的人一定有真正的智慧,如此才能到達解脫的彼岸。許多人希望得到自在、得到解脫後再廣度眾生,這是不太正確的;只考慮自己本身的利益,反而不能得自在、解脫。唯有放下自身利益的考量,以慈悲心廣度眾生,才能得真正的自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